刷新国剧评分纪录!9.4了还在升,国产剧开年就出王炸
最近,有两个人时隔多年再次同框,引爆大众情怀。
#闫妮姚晨同框# 立刻炸上热搜。
这一次,她们不在同福客栈,也不再是小郭和掌柜的。
她们化身政府工作人员,一个书记,一个主任。
戏里地位也反转,闫妮求着姚晨办事。
花絮里,闫妮对自己官小的事耿耿于怀。
对戏时姚晨都忍不住笑场,感觉闫妮下一句就是,展堂(粘糖)。
“莫小贝”也在这剧里,还当妈了
两人同框,身份和情景变了,但有一点没变——创造国产剧口碑天花板。
这次她们演的作品,开分9.1,一路飙升到9.4。
卡司全员实力派。
主演黄轩,还有戏骨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
连戏份不多的配角,来头也不小:郭京飞、祖峰、白宇。
台前有好演员,再加上幕后的国剧金字招牌:
正。午。阳。光。
近年评分最高国剧,这就诞生了。
《山海情》
这剧讲的,是西海固人民脱贫致富,一步步把家乡建设好的故事……
等等!!你们先别跑。
肉叔懂的。
很多人一看是扶贫剧,主旋律,脑中立马会冒出一堆刻板印象:
土、苦、正。
坦白说,肉叔最初也是如此。
耐不住对这9.4分的好奇,跑去瞄了一眼……哇,根本停不下来。
这剧真这么神?
你看额现在说话都带着西北方言味,已经成为精神葱民的一员,你就知道额没骗你。
来,额们慢慢说。
马得福刚中专毕业到农机站,就被借调到主管移民工作的“吊庄办”做事。
啥是吊庄?
90年代初,为解决西海固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政府组织移民,把人从大山里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这就是“吊庄移民”。
马得福(黄轩 饰)刚去政府报到就被吓懵。
在“吊庄办”办公室门口,听到县长恶狠狠地骂人:
“我给你三天时间,你把跑回来的按数给我追回去。
你敢少一户,你看我咋收拾你!”
原来是有7户来自干沟乡涌泉村的村民,不适应吊庄生活,又从移民区跑回了大山里。
正好,马得福就是涌泉村的。
第一天报到,屁股还没坐稳,他就又被张主任带回村里抓人。
怎么把这群“逃兵”劝回去?
马得福胸有成足,觉得这事能靠他……爹解决。
他爸马喊水(张嘉益 饰)是代理村主任,在老乡那有威望又有办法。
“我爸是代理村主任,又是村里的人精
这事你找他肯定能办成”
马喊水确实是个人精。
远远一看见张主任,心里的小算盘就打起来了:
你要是看上了,就让他在县政府跟着你干。
别叫他回农机站了。
他爷还在那会儿就说了,我这得福还有官相呢,适合在县机关干。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吹一波儿子,紧接着又开始给张主任戴高帽。
搞得马得福都不好意思了,赶紧找话题打断老爸。
你看,啥事都还没干呢,就开始为儿子的仕途铺路了。
但马喊水在村里也确实有威望。
那些逃回来的村民不管有多赖皮,马喊水总有办法治他们。
肉叔最喜欢看他怼人,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他问乡亲们为什么不想待在吊庄,有人埋怨新家的气候不好: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第一个村民就让张主任棘手皱眉头,但旁边的马喊水,一脸游刃有余。
只见他叼着一截树枝,阴阳怪气地“夸”了起来:
“编得好,说得还顺口得很呐。”
人说了,在那边饿得难受,回来就吐酸水,吃啥都吐,连药都喝不了。
卖惨?这招对马喊水没用。
别说关心人家病情了,他张嘴就是骂,骂完直奔主题:
“你这吃了屎了!吐成这样!
你就说吊庄还去不去?”
大家看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死活也不肯再去那边了。
马喊水嘴炮再厉害也没了办法,总不能强行把人绑过去吧?
毕竟,移民区是戈壁滩。
要啥啥没有,谁愿意去嘛。
张主任想了个办法,开村民大会跟大家说清吊庄的好处,再把移民指标重新分配。
马喊水本不想开这会,但一想到儿子以后还得跟张主任混饭吃。
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只好答应。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村民大会才刚召集,又出事了。
马喊水老婆急急忙忙冲进村委会,跺着脚说:
“得宝跑了!”
马得宝是他小儿子,为了出门打工赚钱,留下张纸条就跑了。
马喊水在大喇叭刚骂两句娘,又有人冲进来:
“不好了,咱娃跑了,跟着得宝跑了。”
还来不及处理呢,马喊水的妹妹有跑进来:
“尕娃也跑了。”
一个接一个,村里竟然有仨小孩跟着得宝跑了。
村民大会还没开呢,丢了娃的乡亲已经把村委会闹得鸡飞狗跳。
而一旁的马得福也有心事。
他喜欢村里的一个女孩,水花(热依扎 饰)。
水花家里穷,父亲为了点嫁妆就拿她强行跟邻村配婚,出嫁的日子就是今天。
隐约听见迎亲队伍传来敲锣打鼓声,得福如坐针毡,哪有心思开会。
原本,听见弟弟带着一堆小屁孩跑出山外了,得福都没有心思管。
但突然听说水花也跑了——这下得福就来劲了。
然而,刚跑出门,被邻村接不到新娘的人堵住了。
此时,一桩桩亟待解决的事蜂拥而来:
要抓村民去吊庄、要找离家出走的孩子、要阻止隔壁村民闹事砍人……
这才仅仅是第一集的剧情啊!
多线并进的故事太紧凑刺激了,一集能炸出N个雷,观众心情跟过山车似的。
开篇明快的节奏一下子就把人勾住。
不止勾人,还禁得起细看。
《山海情》虽说是扶贫剧,却一改以往同类剧太过苦闷,沉重的缺点。
它生动,好玩,拍出了当下国产剧稀缺的元素——乡野趣味。
首先,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口音。
墙裂推荐大家一定要看方言版。
仔细观察豆瓣,你就会发现这剧几乎全是好评,唯一被诟病的是配音有点违和感。
因为制作时间有限,普通话版的配音时间只有10天,所以略有瑕疵。
但如果你看原汁原味的方言版,那就没任何问题了。
方言版角色呈现出来的烟火气完全不一样,很多笑点也只有方言版才能演绎出来。
比如,从福建来宁夏的扶贫干部陈金山(郭京飞 饰)。
他说着一口福建普通话,就闹出过不少笑话。
连自我介绍都能说劈叉了,他说:
“我叫陈金山啊。”
马得福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
“陈丁双啊。”
直到陈金山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他才知道是口音的锅。
陈金山一和当地人说话就闹笑话。
他召集大家开会推广种蘑菇,看来了很多人,对负责的人说:
“你的动员gangzuo(工作)做得很好啊。”
对方一愣:
“刚?不是,不是刚坐。他们坐了半天一直在等你们。”
因为口音,第一次开会就闹了大笑话。
介绍扶贫工作,他劈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说完等着下面人给反应。
谁知道既没人鼓掌,也没说话。
陈金山看了看大家,只能继续往下讲:
“那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我的计划……”
又是一顿输出,讲得慷慨激昂,但还是没人理。
陈金山忍不住了,问旁边的人:
“这里的人开会都很安静吗?”
这才知道,原来一个都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全白讲了。
当然,《山海情》里的人物口音,并非浅显地用来制作笑料。
这是塑造人物最直观有效的手法。
甚至,把整体叙事方向悄悄藏在了这些语言细节上。
到后期你会发现,随着故事的发展,有些人的口音会减轻。
无需赘叙,以角色生活习惯的变化,让观众侧面感知这些人在那地呆了多久,是否跟村民融为一体。
无论是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正午阳光的制作从不拉跨。
再比如,那些看起来很土的妆容。
海吉戈壁滩上风沙大,人们的脸上都有红二团。
之后,随着生活的改善,风沙减弱,这些人脸上的红二团越来越浅。
△ 上图为刚去福建打工的麦苗,下图是已经在家乡过上好日子的麦苗
这些妆容看起来土,其实反映出的是现实的粗粝感,在审美上反而是更高级而生动的。
如今国产剧的制作总在讲精良,要高级,要好看,要有质感。
动不动就说投资多少钱,场景服饰多豪华多精美。
但,服化道优劣的标准不是华美——而是准确。
要符合年代,符合现实,符合情境。
这不是砸钱能砸出来的。
这需要脑子+良心。
难得的是,《山海情》在细微处做足了功夫。
比如,白校长去找教育局领导,想让教育局发文,别让年龄太小的人去打工。
仔细看领导的椅子。
并不是滑溜光亮的,而是有了磨损。
看痕迹,这椅子有些年头了。
服化道的用心,拍出了村民的形。
更重要的是,这剧还拍出了村民内在的野性和韧性。
但凡遇到事,村民们最先想到的是啥?
抱团。
别管有理没理,先把人叫上,越多越好,得保证自己吃不了亏。
有一次,吊庄移民村的庄稼缺水。
眼看庄稼都要旱死了,供水站的人却不给供水。
一个人骑着单车风风火火地来,气都没喘匀:
“扬水站的人不给咱供水,还说咱吊庄户都是老山汉。
……
咱人手不够,弄不过,让他们把咱们的人关起来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
叫上人,干他丫的。
马得福带着村民李大有去水站,商量着解决问题。
还有人追上来,怕自己这边人太少。
这里有个好玩的细节:
李大有一听这话,就在旁边捡了根树枝。
你看,村民们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规则律法,而是……随时准备干架。
这种原生态的炙热,把知识分子都传染了。
一个名场面。
从福建来支援扶贫的凌教授,教大家种蘑菇致富。
谁知道蘑菇种得太多,卖不出去。
一些菜贩趁机低价收蘑菇。
凌教授好不容易从外头找到了销路,蘑菇价钱可以卖得更高了。
却被菜贩子们威胁:
凌教授慢慢走上前。
以理服人?
不,他趁人不注意,突然动手打了菜贩子。
得福得宝两兄弟赶紧上去帮忙,几个人好一通混战。
结果如何?
画面一转。
得宝骑着摩托车载着哥哥和凌教授,三人鼻青脸肿的,看来没打过。
虽然心疼吧,但……
原谅肉叔没忍住笑出声。
这种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在当今国产剧市场真的太稀缺了。
审美上,其他国产剧在追求所谓的“美和高级”。
而《山海情》追求写实,拍出生活中并不精致,却真实得掷地有声的情感。
每一次都重重地击中观众的心。
即便是那些,面对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瞬间。
进入新世纪之后,从零开始的移民们,生活终于变好了。
但,村里小学校长白崇礼却更糟心了。
这天,他骑着单车,风风火火地赶。
干啥?
拦车。
他不要命地拦住把村民送往福建打工的车,推开车门,在车上找了一圈,终于在后座找到了一个小女孩。
女孩站起来,问:
“校长,你咋来了?”
白校长摆脱拉着自己的手,走过去,说:
“我是她老师!
她年龄不够,不能去打工。”
人最后是给追回来了,但根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去福建打工挣钱,成了闽宁村的年轻人一个大好的出路。
短期来看,读书费钱又费时,哪里有打工好?
白校长把人追回来,又去家访,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他说孩子聪明,学习好,不光能上初中高中,考个好大学都有可能。
人家怎么说:
“啥?你还想着初中、高中、大学。
让她再读十年书。
我的老天爷啊!你算过帐没有?
出去打工,一个月一千,一年就是一万二,十年就是十二万!
我这辈子都没挣过这个数。”
白校长说,这是只顾眼前,不管以后。
可家长很现实:
“我家这情况,眼前都过不去了,哪儿还有以后?”
一句话,让白校长无话可说。现实,击碎了白校长的梦。
还有的人指责白校长:
“你家女子不在身边,老婆走得早,绑着我们的娃,陪你作伴呢?”
连马得福也说:
“他们能去福建打工了,那你看条件又好,又能挣钱,将来就算是你想学习,深造也有机会。”
甚至领导都在埋怨他:
“海春玲今年15,明年16。该报名报名,该走走。
你把娃拦下一年,能学个啥?”
所有人都觉得他没必要拦着孩子,不让他们去打工。
而且,他也拦不住。
拦了一个学生,又有更多学生报名去打工。
区区一个小学校长,也没人把他放在眼里。
家长也找了,领导也找了,没用。
白校长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领导不仅没解决问题,还让他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
他想通了,参加就参加。
卖了福建企业捐赠给学校的电脑,给学生们做了新校服。
每天组织学生排练唱歌。
到了比赛那一天,闽宁村小学全部学生上台,超过比赛限制的人数。
白校长在前面指挥,一个学生先开口唱:
“冲(春)天在哪里啊?
冲(春)天在哪里啊?”
虽然嗓音甜美,但发音却不准。白校长起手指挥,所有学生一起唱:
“冲天在哪里?”
就像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来一样,底下却一片笑声。
可他们唱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深情。
这首儿歌包含了学生所有情感,也包含了白校长的对学生的深情,对当地教育的感叹,对未来的希冀:
春天,到底在哪里啊?
什么时候闽宁村的物质和教育能全部跟上来?
学生能受到良好教育,再也不用为了钱而放弃读书?
有些种子播种下去,现在还没发芽,但等到环境变好,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一部扶贫剧,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很简单,就一句话:
美好的生活都是艰苦奋斗得来的。
这是大道理,没错。
年轻人不爱听,也懒得去感同身受。
而《山海情》之所以能打动这么多年轻人,让我们追剧追得如此上头,是因为它抓住了一个本质。
我们反感说教。
但,我们从不反感真实。
看《山海情》的时候,有些东西正在默默地影响我们。
豆瓣上有帖子说:
“现在看啥内容都会在脑海里用方言读出来。”
道理,不是用来喊的。
而是用心感受的。
当我们被魔性的方言洗脑的时候。
朴实的道理,会随着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
悄悄走进我们心里。
编辑:熊猫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