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老戏骨们,有几个没受到过“小鲜肉”带来的“暴击”?
国内影视圈里赚钱最好的那一批,永远不是演技最好的那一批。
自从“流量”这个词借着小鲜肉们出圈,市场和投资方在评价一个演员身价的多少时,“演技”早就排到了食物链底端。
尽管我们已经见过太多“菜得抠脚”的演技,但他们照样拿着普通人一辈子挣不到的年薪。
没错,这就是资本最喜欢,而老戏骨们却最反感的流量“演员”。
作为观众,我们顶多看到他们在银幕上略显尴尬的演技,但对于老一辈演员来说,跟他们搭戏却是一辈子不想再有的体验。
我们熟知的多位老戏骨,都曾经被小鲜肉们“逼疯”过。
2017年,曾有档网综叫《超次元偶像》,节目组请何冰来给一众“小鲜肉”指导演技。
有场戏,何冰给一位小鲜肉指导数次,对方仍未领悟。
何冰丝毫没留情面:“这能看见你演什么啊?”
当然,他情急之下爆出口的某个字,自然被节目组哔掉了。
着急上火的可不止何冰一个。
去年,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老戏骨”王劲松公开怒斥某些年轻演员不专业。对以背熟练背台词为炫耀点的后辈,王叔耿直怒骂其“不要脸”。
其实,对于台词这件事,何冰老师也曾直截了当得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一向和蔼可亲的李雪健老师,讲到小鲜肉们不背台词说123456的时候,也义愤填膺,大骂“可耻”。
濮存昕更是讽刺:人家孩子玩儿呢。
言下之意,小鲜肉们根本没把“演戏”当做一种职业。
无怪乎这些平时德高望重的老戏骨爆粗口,对他们来说,背台词是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跟学生会写字一样。
但对这些小鲜肉来说,却成了被表扬的资本,成了敬业的代名词,真是贻笑大方。
除了背台词,小鲜肉这个演员群体里的奇葩事,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最先被逼疯的,是张光北。
说到老戏骨们的名字,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提起他们的角色,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
《亮剑》里的楚云飞;
最经典版本《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吕奉先。
有次拍戏,张光北和一个小鲜肉搭戏,他万万没想到,在开机仪式上跟那个小鲜肉见了一次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真人了。
后来拍着拍着张老师才发现,这个演员基本不露面,九成的戏都是替身完成的,他的替身团队达到了30人!
演着演着,更加奇葩的事情出现了。
拍了好几天,张光北觉得替身的演技比小鲜肉还好,就提议导演把小鲜肉换掉。
可能是听到了口风,有天小鲜肉终于露面,不过70多场1天拍完,还一句词没记住,嘴里都是123456。
张光北大为光火,再次提议导演换人,导演也无奈:他太贵了,一天100万。
同样火自《亮剑》,李幼斌也碰到过类似的事。
而且“12345678”这种数字先生和数字小姐,在圈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当他们用“打马虎眼”对待职业素养的时候,职业观自然也就出了问题了。
前不久很火的话题叫“演员是高危职业”。
袁弘,黄磊,杨乐乐……一众明星都发表观点,称演员工作时间没有保障,没有基本的休息权。
呵呵了,就算演员是高危职业吧,那做事总得有点敬业精神吧。
小鲜肉们一边鼓吹着“高危”,一边把擦破点皮起的早睡得晚当做“敬业”的表现,闹呢。
他们不仅不敬业,而且为了捞钱昏招频出,不是念123456,就是替身成群,有的甚至还往老演员背上贴台词。
陈道明就曾怒批这种职业观。
毫无疑问,“你工作是怎么做的”、“你是不是对得起观众”,才是评价演员敬业的标准。
成龙大哥可以说自己敬业,因为职业生涯到今天,他的演员职业才是真正的高危职业。
不知道与死神擦肩多少次,才换来今天的国际地位,面对“敬业”的小鲜肉们,成龙大哥也没好气:你们不过是来片场喘喘气而已。
而手破了,摔伤了,夏天没空调,冬天穿单衣,不都是演员应该做的吗?
可事实是,那些从70、80年代打拼到现在的老戏骨,那些创造了诸多经典角色的知名表演艺术家们,不得不见证如今影视圈这种“畸形”的现状。
作为观众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影视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第一,要怪资本,说白了就是钱。
资本和流量的大潮之下,演技派温饱堪忧,卖脸的却赚得盆满钵满。
靠《隐秘的角落》大火的老戏骨张颂文,拍完电视,又回去租房了。
他今年43岁,还在租房子住。
从业20年,演技精湛,月薪2万……
而小鲜肉和流量明星们的片酬,却天价频出。
去年,一线女明星最高的片酬9500万,男明星1.2亿。
我们算一个人人都会算的帐,不按最高的算,一线男女流量的市场均价大概一集200万,平均30集,6000万。
按他们的档期和一年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一年拍3-4部没什么问题,也就是税前收入至少有上亿人民币。
面对每小时巨额的收入,你会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背台词吗?会花时间去打磨演技吗?哪怕雇30个替身,也比自己花时间出演划算吧?
果然贪婪是人类的本性。
说一个关于唐国强的趣事。
老版本《三国》中,唐国强饰演诸葛亮。
拍戏之前筹备的那个年代,唐国强其实也算是小鲜肉级别的。
他拿到剧本,回家推掉了所有的戏,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把三国之前的历史典籍都研究了一遍,甚至包括《本草纲目》。
然后狂练书法,就是为了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状态。
果然,拍完第一段,导演说,只有你是诸葛亮,其他人都不是。
放在今天,哪个小鲜肉会花三年时间去琢磨一部戏?
第二,要怪观众。
王刚说得好:
演技好有什么用?有应援团吗?有见面会吗?有人在卧室上,贴上你的照片吗?
当流量明星年入过亿,老戏骨几近凋零,没有一位观众是无辜的。
唯颜值论,唯流量论的观影习惯,导致我们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残次产品。
卖得不好,只要请俩流量,就有人买单,这可不畸形嘛。
只要取悦观众,名利、资源、人脉都有了,即便演技是个渣,抵不过观众喜欢看,谁都没办法。
如今这种现状,或多或少也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孤傲的老戏骨无人喝彩,轻浮的小鲜肉看客盈门。
不是每个人都能称得上是“演员”,也不是这个时代容不下小鲜肉。
而是小鲜肉们脚下的路,早就变成了歧途。
唯有每个观众都关注演技,抵制残次影视作品,重品质,轻流量,中国影视才能健康发展。
这或许是中国影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资本和市场转变必须经历的阵痛。
希望以后的中国影视圈,能像80年代那样百花齐放,希望如今这些市场畸形,早日被规范和整治。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