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后一档“封神”国综,凭什么能成为央视“王牌”?
阔别两年,赤子归来,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一句简短的开场白,就让人听得浑身鸡皮疙瘩,瞬间热泪盈眶。
是的,它回来了,《国家宝藏》第三季终于回来了!
这是一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2017年开播,播了3季就火了3季。
节目在微-博上的话题阅读量高达53.4亿,前两季的豆瓣评分都高达9.1,而且评价人数加起来超10万。
央视的另一档王牌文化类综艺《中国好诗词》,加上特别节目共八季,豆瓣评分均破9,可评价人数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人。
再比如两季评分都稳定在9.2的《一本好书》,评分人数也不足3万,《见字如面》四季下来分数越来越高,但评分人数也将将5万。
这么来看,《国家宝藏》的“火”是毋庸置疑的。
12月6日晚8:30分,《国家宝藏》第三季播出第一期,就在播出当晚,央视官-博连夜为它宣传打call。
豆瓣上第三季虽未开分,但B站上已经有不少网友为它打分,9.9!!只差0.1分就满分。
没想到啊,2020年最后一档“封神”国综,还是来自央视爸爸!
那么问题来了,央视高分综艺那么多,凭什么《国家宝藏》能成为“王牌”?
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节目本身找答案。
《国家宝藏》的定义是文博探索节目,从节目的类型就能发现,它和普通的文博类综艺不同,多了最为关键的“探索”。
节目由张国立担任讲解员,形式主要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对国宝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通过邀请来的明星演员对文物的“前世传奇”进行演绎,让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展现。
一个则是回到现在,由和这些文物有着紧密联系的考古学者、文博人员或者讲解员作为“今生人物”,讲述他们与国宝的今生故事。
首先节目的呈现,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看”。
这第一个“好看”,就是整个舞台的灯光、舞美、服化道以及特效设计甚至是每个前世故事开始前的“漫画”,都堪称是高级的视觉享受。
从张国立老师的出场到9位馆长天团的出场,每一次从黑色的布景下走出来的馆长,到最后光影打在9个人身上的集体亮相,一下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最高级的享受”。
试想一下,看到这样嵌满珍珠的金色天体球面前,金光灿灿,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外貌,谁会不心动?
除了“好看”,《国家宝藏》还“耐看”,而这全都归功于前世今生的情景小故事。
文物的“美”只是我们爱上它的第一步,只有在弄清楚了它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才懂得它为什么值得我们爱。
首期节目里的3“样”国宝,靳东守护的三足鼎前面已经说过它的故事了,第三个国宝,冯小刚守护的午门也是很特殊的存在,它是节目史上首座建筑文物。
从午门的“明三暗五”到明朝嘉靖年间东顺门发生的廷杖案,都和午门有关。
在多年后的近代,午门依旧是多少历史爱好者倾尽所能保护的对象。
为了不让它因为战争而永远消失,这些建筑工匠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宫殿顶楼,靠着纯人力一点点测量宫殿、城门细节。
七百多张手稿线稿,既是匠人们倾其一生想要守护的东西,也是留给我们无尽的财富。
同样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鼎在2个保存完好的文物之外,还有第三件,是由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发现的,用碎的瓷片粘贴而成。
正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的清理、比对,才会有更多瓷器有了准确的出生年代,它不仅仅是复原瓷器那么简单,还是修复了历史。
发现了没,这些国宝文物,当它们以前世今生的情景小故事形式来讲述,绝对比起博物馆里简单的一张卡片生动多了。
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一件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同时作为隐藏加分项,节目的配乐也值得说上一说,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的配乐。
从第一季到现在,《国家宝藏》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好几十样国宝文物,有人看了之后开始喜欢历史,有人看了之后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人因此开始逛博物馆,了解更多节目里没有出现的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
当我们看完节目不再是“只图一乐”,这些更有深意的作用一点点显现,这个节目就真的成功了。
它既起到了“寓教于乐”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作用,也开始让更多的人想要走进博物馆,想要了解这些沉淀了千百年的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最重要的,是这档节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我们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或许等到我们的历史文物知识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获取,节目的初衷就真的实现了吧。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