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被迪士尼雪藏多年的动画,奠定了一代鬼才导演的疯狂与孤独
今天这部短片名为《Vincent》,是一代鬼才导演蒂姆·伯顿人生第一部作品,短片也奠定了他之后30年来的创作风格和基础。
甚至,《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几乎是短片中主角的真人版。
1984年,蒂姆·伯顿制作完这部动画后,因题材太过灰暗而被制作方迪士尼雪藏多年。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在迪士尼里不得志的古怪少年,在30年后成为了一代电影大师。
短片采用泥塑动画,黑白影像拍摄的形式,带着蒂姆·伯顿电影惯有的哥特造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文森特的故事。
文森特是个很有教养的小孩,但脑子里却充满着各种新奇古怪的念头,他沉浸在自己的鬼怪世界里。他喜欢读爱伦坡的小说。
某日在读完一本恐怖小说后,他开始幻想自己是恐怖演员,饰演将妻子活埋后精神压迫的凶手。
他去她的墓穴确定她是否还活着,但实际上只是在他母亲的花园里挖土;母亲将他关在坊间,他幻想是被驱逐到末日之塔,并将在那儿孤独度过一生。
短片的结尾引用了爱伦坡的诗作《乌鸦》的尾句,故事也借鉴了《乌鸦》的内容。
在那首诗里,主人公处在开始新的生活和哀悼死去的爱人这两种心情的对抗中,最终哀悼占据了上峰,主人公因悲痛而死。
而这部短片里,文森特活在自己的鬼怪世界里,无法在现实中与他人相处。两部作品都以主角的心情作为故事发展的主导,也同样都以悲剧收场。
这样看来,在这个小男孩文森特的身上,我们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导演蒂姆·伯顿的影子,而伯顿也坦言,文森特的形象融合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蒂姆·伯顿的古怪童年
1958年,蒂姆·伯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幼年时,他的房间被父母莫名地钉上了很多木板,只剩下两条细缝让他看外面的世界。
从小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也不好,他不务正业,偏偏喜欢画画和看电影。他在多数时间里是一个孤僻古怪的孩子,也喜欢绘画和爱伦·坡的恐怖小说。
其实他自己就像他电影里的那些角色一样,虽然外表可怖,但是内心却十分稚嫩,更有常人的感情,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是他却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很难融入常人的社交圈。
所以,在蒂姆·伯顿的作品里,有不少关于童年和成人世界之间的拉扯和对抗。
它有时候很直接,像今天这部短片《Vincent》;有时候很不起眼,像《断头谷》;有时候很模糊,像《剪刀手爱德华》或是《僵尸新娘》;有时会直接缔造出另一个孩童的世界,像《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后来,伯顿考入了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动画制作。1978年,他进入迪斯尼当一名动画师。但迪士尼温馨可爱的画风明显与他的黑暗哥特风大相径庭,他在迪士尼郁郁不得志。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部短片被雪藏的历史,而他在同年(1984年)创作的《科学怪狗》也因为同样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原因未能公映。
之后,他与迪士尼解约,走上独立的道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鬼才伯顿和他那些风格独特的电影。
蒂姆•伯顿拿着自己刚拔出来的智齿
“有很多成年人评论我的电影太恐怖,但是孩子们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好玩”
去年,蒂姆·伯顿来中国宣传《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时,他向媒体解释自己的电影风格时曾这么说。
从最早的《Vincent》里文森特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隔阂;到《剪刀手爱德华》里爱德华最后离开伪善的小镇,独居城堡;再到《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那些“会隐身”、“力大无穷”、“脑袋后面长着血盆大口”的古怪孩子躲避凶恶的坏人。
哪怕伯顿的电影中总弥漫着骷髅、死亡、悲伤的气息,他的电影却并不绝望。
不论《大鱼》里的亲情还是《僵尸新娘》里的爱情,阴郁的氛围里总是透着温情,黑暗而不失光明。
电影中那些古怪精灵的画面一点都不恐怖,反而带着一股他特有的好玩和温情。
2012年,蒂姆·伯顿凭改编版的《科学怪狗》获得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动画片,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就像好友约翰尼·德普在伯顿自传《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的序言中说的那样:
“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天才,一个怪咖,一个疯狂的、杰出的、勇敢的、超级有趣的、离经叛道的也是最忠诚的朋友。
我从来没见过谁能这么明显地和世界格格不入,同时又和谐融洽。这就是他。”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