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读了圣贤书,却忘了行万里路
云纳君 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郭敬明又哭了,哭的挺离谱。
我们先回顾下事件的经过:
新一期的《演员请就位2》开播,尔冬升执导的《局内人》被郭敬明直言:
“我不喜欢这个作品”
接着补了一刀:
“原因跟演员没有太多关系”
尔冬升听到这句话脸就直接黑掉了:
成,演员没问题,寻思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了呗?
接着,郭敬明提了一些表演上的问题,觉得这些演员们只是在说台词,少了些表情的神韵。
他说:“我觉得你们四个是非常好的演员,但在这剧里边,其实空间挺小的说实话。”
尔冬升又不是傻子,直接把郭敬明背后的那层话给说出来了:
你想诉说编剧跟导演不好,就直说呗。
这时,尔冬升其实给了个台阶给郭敬明下,尔冬升问他:你学的是什么表演体系。
然而,郭敬明这时情商下线了,真就回答了自己说看台词比较多,看表演就少一点。
于是,尔冬升又丢了个台阶说:其实我们都是在局内人嘛,其实大家应该体谅对方,
我相信你对这些演员也是很理解的。
郭敬明没接上。尔冬升又把话题转到演员身上,对自家演员评价了一番,然后说了句:
“不要有输赢的心态,这个冠军对你们的人生不重要,你赢了冠军不代表你能大红,是不是”
“我不是要你们保护导演,我现在是保护你们”
“有人出来挑战演员,我们就出来争论好了”
但此时的小四却情商有些下线了,尔冬升已经丢了好几个台阶了,小四顺势走下去就好了,
可头铁的小四却在此刻硬钢尔冬升说了句:“我还是把话说完吧”这个台阶硬就是不下去。
尔冬升该提示的提示了,该给的台阶也给了,郭敬明还是没领会到,于是尔冬升干脆拆穿这场闹剧:
“今天录最后一集了嘛,录之前你为什么叫,导演手下留情,别冲着我,我有冲着你吗,刚刚”
话里话外,尔冬升指责郭敬明不懂规矩不明事理,出尔反尔,违反了职场的大忌。
勃然大怒的尔冬升,郭敬明连忙低头道歉:
赵薇在旁边连忙打圆场,尔冬升气的直言:我告诉你们,别打圆场了。
赵薇一时说不出话来,陈凯歌倒是在旁边憋笑:好家伙,尔兄第一次做节目就这么会玩节目效果,我就看着你们闹。
是生气的尔冬升需要下场平复下情绪,他提出:
“停一下,上个洗手间,很快就回来,十分钟”
尔冬升暂时离开后,节目录制还在继续,转眼到了录制,制作人点评环节。
节目组的导播很有意思,在有个制作人说:“我觉得大家要各抒己见”时,
导播把镜头给到了正在掩面哭泣的郭敬明。
这事谁对谁错?不好评价。如果我是来分的话,郭敬明占3成,尔冬升占1成。
郭敬明错在:明明私底下都和其他导演打过招呼了,自己上来就直接开火其他导演,完了之后,用苦来化解整个节目的尴尬...
尔东生错在:压根就不应该来这个节目,被节目组当枪的流量使了。
这事要是搁在以前的节目,嘉宾不协调节目是对冲,是节目事故。
助理,编导,编剧,执行导演,导演,层层下来总要拉几个人出来开除背锅。
现在呢?包装成热搜卖点,加点钱上热搜。
所有归根到底还是这个节目本身出来问题,事实上从节目开播到现在基本上每一期节目都有热搜,
“李成儒与陈凯歌”, “尔冬升与郭敬明”, “郭敬明和陈凯歌” ,“暗示小三”
“S卡争议” “郭敬明哭” “郭敬明离席”
...
这节目的热搜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一条与演员演技有关的热搜,
反倒是导演变成了这档节目的风暴中心,台上的四个导演才是真正的“主演”。
或许尔冬升从来就没把这个节目当真,他只认为是一场游戏。
尔冬升好歹在电影领域内是行家,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扛把子之一。
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等奖项,尔冬升几乎都拿了一遍,而郭敬明在这方面是零。
但台上的导演,尤其是尔冬升经历过黑社会下的香港娱乐圈,场内场外看看的清清楚楚。
刚开始尔冬升还带着自己的拍电影的初衷来拍这节目,来了发现这节目压根就不是给演员准备的。
那就打哈哈,赚了钱走人呗。
如果能在这节目遇上几个有潜力的演员,尔冬升到时候拍新片直接找她们就可以了。
所以,得到要这“S卡要何用”,这节目冠军有何用,关键是谁有资源愿意给这个台上的演员啊。
大家彼此给台面,稍微批评下,夸一下,这节目就算过去了。
所以,尔冬升在离开录制节目10分钟后,他回到镜头面前来,先是绅士地走了过去和郭敬明握了个手,随后向观众和台下的工作人员道歉,说自己没有调整好状态失控了。
虽然满脸还是有些气愤与不屑,但是他能弯腰低头向郭敬明握手就已经很好的展示了他的气度。
郭敬明的哭泣显然没能为他赢得舆论地支持,这期节目过后,网上是清一色对他的讨骂。
我不会去指责郭敬明。
在节目里边,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郭敬明在电影学上的理论知识是很丰厚的,他能够丢出了一些比较学术的名词,也能够通过电影学的理论去提出对作品的建议,这是郭敬明的努力。
明知上这个节目和陈凯歌同台,会被节目组作为流量枪口,但他还是来了,这是郭敬明的勇气。
明知上这个节目会因《小时代》会被影评人和众人嘲讽,但他来了且低头承认错误,这是大气。
但是郭敬明在努力的过程中,可能忘了最重要一点,西方电影学理论不能看到东方电影的一切。
我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影的正反打。
什么是电影的正反打,简单来说,它是“看与被看”,
比如,画面左边的人在说话,那么与他对话的人一般都在画面的右边,只有构成一种“面对面沟通”的互动关系,人们才会感觉到他们是在交流。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正反打一直都是世界电影的通用规则,但是在早期中国电影的时代,
西方的“正反打”被国内的导演重新解释了。
比如,在《宋景诗》里边,宋景诗与妻子告别的一场戏。
导演给的都是人物在画面右边的戏,如果不看全景,你几乎以为这是两个镜头,但是导演就是这样拍了。因为,它故意把“正反打”颠倒。
因为从剧情我们能知道,宋景诗的妻子和母亲在随后的疏散途中身亡,
而此时妻子在告别戏中说的:“只要一家不在分开,苦死,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但实际上,导演不相信这个理想,所有他用了一个非常规正反打的形式,预示了一种不安和背离。
因此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电影人在努力学习西方电影学知识的时候,要有民族化意识,要不断创造越多符合中国本土的电影,而不是照葫芦画瓢。
显然,郭敬明在电影学的知识上或多或少地缺乏了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内容,这也就使得他的指导经常被观众说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实际上又什么没说。
在这点上,其实陈凯歌和尔冬升认识的最清楚,他们两个一共是华语电影的金字塔,一共是香港导演的扛大旗。
他们的电影也许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认识:本土化。
陈凯歌和尔冬升总是能够找到属于,我们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里边,最为真挚的那个东西。
而郭敬明却在方面差了许多。
演技不够,剧本不行,那就制作来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余飞老师要炮轰郭敬明“说白了都是拿钱凑起来的”
拿钱凑起来的东西,虽然具有美感,但是它缺少一种真挚的真实。
演员也没办法在这里面看到自己的演技,这也是为何,当初陈凯歌力排众议的陈宥维口碑逆袭了,而郭敬明的何昶希却还是在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郭敬明不是不努力,是读了圣贤书,却忘了行万里路。
他忽视了电影与演员最重要的不是理论而是真实。
当然我们分析这么多,说不准台上的“导演们”也都是演出来的,只不过场戏是没有剧本与台本的。
而郭敬明是最想演好,却是演的最差劲的那个。
娱乐时代,流量至上嘛。Place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娱乐,有点有料有深度~
#娱综大赏#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