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我为什么不喜欢乘风破浪的姐姐?

我为什么不喜欢乘风破浪的姐姐?

查看:719 / 更新:2022-02-10 23:43

《浪姐》是一场被预先剥夺目的地的旅程。既然大家都知道最后成团大约只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那么这个秀就有点像打“不赌真金白银”的健康麻将。我相信姐姐们打得很敬业,也很漂亮,但终究只是场面热闹。没有目的地,所谓乘风破浪只是辛苦地玩水而已。

文|黄远帆

选手能在节目里复活,节目能在观众心里复活吗?至少在我心里,没有。

大约七八年前,女团在国内还算一个新生事物。我作为记者,有幸比较深入地探访了一下当时刚刚成立的某些女团。虽然原则上不接受18岁以下的女孩儿,但其实有些才16岁。

我还重新学到一个词,“毕业”,也就是离团。依稀记得规定毕业的年龄,是22岁左右。这些16-22岁的女孩,住在一个类似学校宿舍的地方,每天对着镜子反反复复练舞。我的感觉是,更像马戏团无辜的小动物,但她们说自己是“偶像”。我还很担忧这些“偶像”“毕业”后怎么办——她们甚至都不能说很好看,因为当初筛选的标准,恰恰就是必须邻家,而不能太美。

另一方面,女团表演的艺术水平其实较为一般。数量,有时是为了弥补质量。个体的艺术,能够代表集体的精神,反过来集体却只能代表集体。而又因为女团需要又唱又跳,所以业内默认可以垫音。当然粉丝并不是为了艺术水准去看的。他们是为了见证偶像的成长。但是很显然,他们需要在偶像毕业后马上去见证其他人的成长。

简而言之,当年我觉得,女团,是一种青春剥削工厂。我个人很不喜欢女团。

不料今年《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至少在三个月前是真的火),让我又重新接触到女团。看着看着,突然有一瞬间恍惚,我不知道这些美丽的姐姐们,和我当年见到的那些女孩们,谁更惨——毕竟姐姐们“上了年纪”(海陆语),还要再被剥削青春。

就像第一期里阿朵说的那句话:“我已经很久没有被别人打分了。离开歌坛的时候是我给别人打分。四十多岁被别人打分,这种感觉好酸爽。”我觉得更酸爽的是,宁静那句“反正我要长大了。”

人也许可以一直在身体和心态上保持年轻,但不可能一直在“长大”,除非你先强迫自己变回幼稚。据(开场时黄晓明)说,30+女团选秀,是全世界首创。但一个东西之所以之前没人搞出来,不一定是别人没想到,也有可能是它本身就不合理。比如说,人可以发明蒸汽机,但人没办法发明永动机。

按照设计,这个真人秀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出一个五至七人的,前所未有的30+女团。直到第十期,杜华总还在信誓旦旦、激情满满地吆喝这件永动机般不合理的事。为什么十几岁的小姑娘可以组团,30+的姐姐就组不了团呢?这倒不是因为30+的年龄本身减损了姐姐们的颜值身材和实力,而恰恰是因为30+的经历。

就像30岁的人还可以做高考题,也不可能再回去高考了。人不需要这么证明自己。

姐姐们不是白纸,在各自领域早都有所成就,就算不是当红一线,也至少自成一格,不然节目组也不会去找她。小明不是反复说:这是加分项吗?参加节目可以增加或者说重拾曝光度,但她们拿着这份曝光,肯定得用到自己的本行上去嘛——比如一条新闻说,万茜在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剧本,这对她当然是好事,但对那个假设中的“30+女团”显然就很不便,如果到时候团里的五或七个成员,个个都像万茜一样收到很多工作邀请,这团的时间怎么协调,这几个人能合演几次?

这点小玄机,连我都能看出来,更别说杜华总和各位姐姐了。既然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成团大约只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那么这个秀就有点像打那种不赌真金白银的健康麻将。我相信姐姐们打得很敬业,也很漂亮,但那终究只是场面热闹。

我看这个节目,就像看一部枯燥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此书故意开了一个长达1000页的黑色玩笑,让书中人物一本正经,忙忙碌碌,不辞辛劳地筹备了一个“平行庆祝”,庆祝1918年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然而谁都知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两个帝国都不复存在。平行庆祝成了一起结束。《浪姐》也是一场被预先剥夺了目的地的旅程。所以姐姐们谈不上多么有个性,而只能反反复复地“学习”、“成长”。

没有目的地,所谓乘风破浪只是辛苦地玩水而已。

顺便一提,我偶然看到,《乘风破浪的姐姐》,根据芒果的官方译名,英文叫Sisters Who Make Waves。字面上,那明明是:造浪的姐姐。造浪的意思,意译过来,就是指引起关注,或制造争端。这个英文名更诚实。

节目当然想要造浪,吸引关注,哪怕引起争议也好,但如果做不到说好的“破浪”,那么别说关注,观众连争议都懒得奉上。如果你去看芒果台的留言,第十期节目的留言数是2万条,只有第一期节目的一半。

第九期,孟佳团提出要换一首快歌的编曲,导师就严肃地教育她:如果观众想听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那么我们乘风破浪的突破在哪,不如做回小女孩的团算了!——这一问可真是有点厉害。它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戳破了一个事实,却用提问的方式扔给你。

30+根本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如果硬要说30+女人应该是啥样,那答案也只能是各有各样。活成啥样不仅不能用所谓“专业女团”的标准来衡量,而且世界上根本没人有这个资格,去煞有介事地审判别人该活成啥样。

卿本佳人,奈何组女团?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死循环:30+女人在舞台上可以和小女孩一样靓丽,但她们又和小女孩不同,她们哪里不同呢,她们是30+才组的女团,为什么她们30+还要组女团呢,因为她们在舞台上可以像小女孩一样靓丽……

《浪姐》要选女团本是缘木求鱼,作为广告倒很正中靶心。没有人会深究一瓶3元钱的矿泉水和阿尔卑斯山脚下坐着马车一袭白裙的贵族小姐有什么内在关联,反正用一个词强行贴上去就好了。“浪姐”跟那个广告里的“贵族”一样,只是一个空洞的贴牌,反正最后观众还真能记住XXX贵妇霜等等产品。也许“30+女人”的定义,就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吧?

也许那些不再追看的人,只是不想再看那么长的广告了。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隐秘的美食

上一篇:

汪小菲作为京城四少竟然还经历过苦日子,令人难以想象

下一篇:

赵丽颖被爆领证 颖宝真的结婚了吗?疑似奉子成婚?
标签:女团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