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经典口碑扑街,该演员背锅吗?
进入到年底的电视荧屏原本是让人期待的,先有央视播出金庸的封笔大作《鹿鼎记》后有张爱玲代表作改编的《情深缘起》。但两部改编作品播出后,观众反响极其强烈——张一山版《鹿鼎记》刷新了金庸剧的评分新低,而源自《半生缘》的《情深缘起》尽管由刘嘉玲领衔,却遭到舆论一致“口诛笔伐”……
作为金庸最为得意的作品,《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几乎谁演谁火,而张一山作为2020版的韦小宝,此次火爆程度不亚于几位前辈,但他却是被“骂”上热搜的,舆论中最为普遍的评价是,张一山把鹿鼎记演成了“猴戏”。
无独有偶,改编自张爱玲名作《半生缘》的《情深缘起》几天后首播,相较于吴倩莲和梅艳芳,林心如与蒋勤勤,蒋欣与刘嘉玲的姐妹阵容毫不逊色,但开播后观众吐槽一片:“傻白甜”顾曼桢与霸气顾曼璐被评论称带着“喋血上海街头”的架势。
平心而论,两部改编作品的角色被指违和与别扭,并不是一句“演员与角色不吻合”所能简单概括的,将其定义为糟蹋经典,更有失偏颇。今年的表演综艺《演员请就位》中,几位导演都在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大部分演员没有选择权,而是被选择。这个现象也体现在了2020版《鹿鼎记》与《半生缘》中。
新版《鹿鼎记》中,张一山的演出不可谓不卖力,他的表演是把角色头脑中每个一闪而过的念头都清晰地挂在皮相上传达给观众,这种脸谱化的“挤眉弄眼”被很多网友视为“油腻”,但细看剧集不难发现,张一山夸张过火的表演与作品调性是一脉相承的,剧中不少桥段、表现手法都是在荒腔走板地玩梗、恶搞,很多辣眼睛的槽点就是为了消解,对于这样看似胡闹的创作取态如果过于较真,才是“认真你就输了”。
《情深缘起》则是从选角开始就面临巨大的质疑,与此前的《半生缘》影视作品相比,这一版中的人物与原著的差别是最大的,尤其是为刘嘉玲量身打造了一个大龄的顾曼璐,人物也形成了有别于小说的性格逻辑。剧中刘嘉玲有“扮嫩”的造型,却没有去演“嫩”,而是在角色中融入了自己积淀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在部分段落的表演中,她的情绪动作和表情一气呵成,可以让观众被表演说服,进入到故事情节中。
尽管舆论习惯于指责影视剧乱改经典,可看看国内外的影视改编,像《哈姆雷特》《红楼梦》这样的世界文学经典都被以不同版本搬上小荧屏和大银幕,有些作品看起来已然面目全非。其实所谓忠于原著,并非完全忠实于小说原文本的故事框架、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及其走向,而是准确反映改编者对原著灵魂、精神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改编不在于亦步亦趋,而在于创造性的消融、粉碎、重构。
《鹿鼎记》是一部用顽童手法征服天下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生态的嘲讽与隐喻,改编成人物脸谱化的滑稽戏不一定就会失了深度;《半生缘》体现了大时代中个体命运的无常,刘嘉玲的演绎让角色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感独具况味。
然而作品遭遇差评,观众最直观的批评对象是演员,纵观评论,吐槽最多的是“张一山表情丑”“蒋欣身材壮”“刘嘉玲年龄过老”,但这些外形范畴是一种客观的因素,并不是演员本身的失误或者不专业,更不应成为被攻击的要点。
“猴戏”“超龄”等群嘲背后,其实是对经典的改编挑战了观众既有的审美经验,招致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这个荧屏现象带给创作者的最大启示是,改编作品最需要“忠于”的,是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电视剧属于大众文艺范畴,在审美表达上还是要追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忽视对观众心理的研究,就难以准确触动大众审美心理的兴奋点和共鸣区,一不留神就会让演员“挨骂”、背锅。
流程编辑:u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