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剧”想圆导演梦
张艺谋自评《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是20年来他所遇到的最好作品,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除了原著作者严歌苓,三度与张艺谋合作的著名编剧刘恒功不可没。他昨日在京参加影人论坛时表示,原本设想的结局和电影上映版本有些许不同。
失意:《金》片首稿就被否定
看过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众应该有印象,刘恒在编剧的排名是首位,先于严歌苓。这无疑是片方对他创作的肯定。他透露,早在2007年就受命进行《金》片的剧本创作,没想到第一稿就被否定,颇有挫折感:“第一稿失败后,我就在想,这个故事能否站得住脚?为此特地去了趟南京。我沿着长江走了很久,工作人员陪我去看了南京所有的教堂,还和神父聊天,问清楚有没有地窖是可以藏那么多人的,以及平时的用途。当然也跟很多知道这段历史的人聊天。”
张艺谋曾说,拍《金陵十三钗》的决定因素是在看了刘恒交过来的第二稿。对此他坦承,五年间确实屡遇创作瓶颈,很长时间感觉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没法说服,直到受到汶川地震的冲击:“击碎了我和人物之间的隔膜,受困于敌寇的人,和地震废墟下苦苦求生的人,一切的相濡以沫之举都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效,催人泪下必在情理之中。”
满意:妓女们的伤感写得不错
《金》片上映后首周票房就冲破1.5亿,提到最得意片中自己所写的哪些桥段时,刘恒说:“有两个地方我挺满意,一是妓女们决定顶替学生们之后的伤感和恐惧,还有就是浦生临死前一直惦记着家里的麦子没收。”
《金陵十三钗》是刘恒、张艺谋继《菊豆》、《秋菊打官司》后的第三次合作,刘恒认为,张艺谋很了解他的风格,“张导认可我现实主义写作的能力,才让我来改编这个作品。”不过,影片现在的结尾还是与剧本略有不同,“电影最后是神父开着卡车把学生们运出城,远远望到长江。我当时写的是逃出来的人都上了一艘长江的帆船,此时响起圣母颂歌,大家留下了眼泪。”
创意:把主旋律片当艺术片写
国内的主旋律电影中,仅有刘恒当编剧创作的《云水谣》、《集结号》等少数影片能够做到票房和口碑双赢,但刘恒认为,在他眼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他“只听从艺术的召唤,别的因素干扰不多”。他强调,红色经典并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经过时间沉淀,观众认可的。我从没把它当作主旋律电影,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件艺术品,是艺术片。”
至于总被外界称作“第一编剧”,刘恒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不够准确。我觉得资深编剧坐到桌子前写东西,他觉得自己是(第一编剧)那就是,如果到处去说反倒傻了。”给人“做嫁衣”多年,刘恒坦言早有做导演的想法,“四十几岁时就想过这事,当时太犹豫,总怕毁了一世英名。今年我也57岁了,决定过把瘾,票一把!”据悉,签约小马奔腾的他已开始为导演处女作准备剧本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