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又是他恶心了全网?
我不是冲肖战去看的《最美逆行者》,但看完更新的这几集,我想说肖战有点冤。
首先他的戏份很少,少到了完全对剧情没影响的地步;其次,已更新剧集里,他参演的《幸福社区》单元是全剧最正常的一部分。
《最美逆行者》目前豆瓣和知乎的评分已经锁了,能查到的截图是豆瓣评分2.4,知乎评分0.7。有网友说这部剧的知乎评分到过0.5,不管是零点几,总之超低分无疑了。
剧组回应差评,一方面怪观众过度解读;另一方面,总编剧郭靖宇以“感谢”的表情包,回应了“流量小生的粉丝有组织黑剧”的评论。
流量明星有时候实惨,名气再大也不过是资本的工具人而已。
想用你做宣传的时候,你是流量;流量不灵了,你就是那口锅。《上海堡垒》如今谁还记得导演、编剧是谁,但一说起来都知道是“鹿晗的烂片”。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当粉丝更不容易。路人说你为了自家爱豆维护烂剧,剧组又倒打一耙说打一星也是你们干的……
其实只要亲眼看看,就明白说这部剧评分低是因为某流量明星被抵制,并不客观。
客观来说,是因为有了流量明星,更多人关注了这部剧,揭开了“糊”的保护色。结果一看,妈鸭,这拍的是啥,“娘道”之最美逆行?
我是饭圈外人士,不管是黑还是粉,都别来喷我,讨论饭圈的绕道走,我不关心流量,我关心疫情、关心创伤、关心真实,更关心女性的生存处境。
在这些方面,《最美逆行者》都没及格。
《最美逆行者》的编剧、导演,同时也是《娘道》的编剧、导演。
《娘道》这部宣扬女性以男人为纲的“英雄主义”电视剧,贡献过以下金句(糟粕):
“女人生下来就是要嫁给男人的。”
“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儿子来。”
“瑛娘一定一心一意侍奉二少爷,尽早给二少爷生出儿子。”
“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继宗生出儿子。”
……
我本来以为主创团队至少能做到不同的剧换不同的药,但看到《婆媳抗疫》单元,婆婆名叫王来娣,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个令人窒息的配方如此熟悉。
果然,这也是《最美逆行者》目前最让我窒息的一个单元。
流量为王的年代,黑红也是红,有人骂不要紧,没人看最要命。编剧、导演可能尝到了《娘道》高收视率、低评分的甜头,把《娘道》强行拉到了2020年的抗疫现场。
《婆媳抗疫》用了很大的篇幅讲恶婆婆和小媳妇的狗血剧情。
婆婆强行让儿媳妇在元旦那天剖腹产,因为这个日子不平凡。
但儿媳妇给孩子取名刘阳,因为孩子爸姓刘,孩子妈姓杨,婆婆念叨了三年还不罢休。认为大家都叫这个孩子小名阳阳,听上去“不像我们老刘家的孩子,像你们老杨家的孩子”。
婆婆认为,元旦剖腹出生、有希望继承王位的不平凡的孙子,让儿媳妇取的名字给弄平凡了,决定给孙子改个卓而不凡的名字:刘旦旦。
刘旦旦……牛蛋蛋……这孩子到初中、高中不得被同学笑死?
疫情爆发,这位婆婆不仅不戴口罩,还非要出去唱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果然中招,还把儿媳妇给传染了。
儿子跟孙子不得不去另外一住处宅隔离,孩子爹也是个宝宝,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儿媳妇抱怨了几句,婆婆说我儿子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男人,你怎么能骂他呢?
这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男人,拿到的台词是这样的:你说我咋命这么好呢,小时候碰到个好老娘,长大以后娶了个好媳妇。
婆婆不顾全家安危,出去乱跑导致儿媳妇感染,儿媳妇也不能有半句抱怨,抱怨就是错。婆婆说了:“我怎么就把你给传染了?说明你身体差,那你怨不得别人,你知道吗?”
类似“你不配当我们刘家的儿媳妇”“我喜欢你,你看你长得漂亮,也听话,还给我们刘家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样后宫戏里的台词,更是随口就来。
一家人出逃,婆媳受逆行者感召,决定回到武汉。
婆婆以为儿子、孙子已经逃出武汉,对儿媳妇说:“你儿子安全了,我儿子也安全了,那咱娘儿俩就全心抗疫。”
大家品品,这台词是不是:“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继宗生出儿子”的翻版,背后的价值观都是:女人的命不重要,只要儿子在就行。
这是歌颂普通人的抗疫人生?
我琢磨着在2020年的大武汉,可能的确某些角落还有这么糊涂而强势的婆婆,一开口就是后宫皇太后范儿,家里没王位胜似有王位,但肯定、绝对、保证不是主流。
抗疫剧里加入这种狗血的家长里短,是觉得那些真实、平实却催人泪下的故事它不香吗?
这样的故事,我身边现成就有,一抓一把。就算主创人员没在武汉生活,不愿意实地采访武汉百姓,坐在家里看新闻写剧本,也不至于写成这样。
网友随手拿的一条新闻,就看得人热泪盈眶:72岁的武汉老人今年2月确诊新冠,在辽宁援鄂医护的精心照料下出院。老人与医护一直保持联系,近日,老人带着特产,坐20多个小时火车,赴沈阳感谢救命恩人。
大疫面前,平平淡淡已是光芒万丈,真的不需要再强行制造矛盾,让恶婆婆当工具人;最终又强行反转,上演“爱的奉献”的套路。
只能说,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果。
《最美逆行者》作为今年开画的第一部抗疫剧,某些粗糙之处反倒不是问题,毕竟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考试想第一个交卷、作业赶工完成,难免检查得没那么仔细。
这个剧的问题不在于此,它的整体崩坏,不是马虎,也不是赶工,而是认知局限造成的。
所呈现出的狗血、八卦和种种令人不适之处,最深层的原因是主创默认女性的主场在家庭;男性的主场在社会,这种落后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本剧呈现女性抗疫人员时的拧巴。
《最美逆行者》第一集第8分钟,公交系统动员司乘人员上一线,男性纷纷报名,女性集体沉默。男领导只好点名,动员女员工报一个。
工具人徐大姐被cue,大姐拒绝:“儿子和闺女都从外地回来,一大家子等着我过年呢”。
这一集的中心人物之一李文丽主动请缨:离婚了,没什么牵挂。
这种明显的职场歧视,我不知道编剧拍出来干嘛,是想告诉大家,结婚生娃的女人只配在家带孩子,单身、离婚的女性才能上前线?
剧情到最后,人们发现这位女司机也有个恶婆婆。婆婆瞧不起来自小城市的她,逼儿子跟儿媳妇离婚。
在疫情中,公婆双双中招,儿媳妇一直暗中帮助。婆婆皇太后得知真相后,一感动,允许她跟儿子复婚了,她重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种剧情,恐怕不仅是对女性的侮辱,也是对男性的侮辱。搞了半天婆婆才是终极大boss,让儿子离婚儿子就离婚,让他复婚,他就复婚;而小城市姑娘要嫁给大城市小伙,得拿命换。
9月18日,武汉公交系统官方微博账号“武汉通行”发微博怼这个剧情。3条微博是疫情期间女性参与抗疫的真实案例,每一条都让人热血沸腾。
这才是真实的抗疫女司机,果敢坚毅,身负使命,与离没离婚无关,更不需要恶婆婆加持,她的人生本身就是圆满的,她有决定自己做什么的权利。
可能主创认为以上女性属于“基层”,应该活得“狗血”一点。在表现陈数饰演的肖宁的时候,终于没有婆媳关系了,加入了男领导对她的关爱。
抢救病人,肖宁要帮忙,男领导觉得工作危险,不让她干。有人说这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关爱,有些体力活儿,比如搬动病人,女性确实不占优。
好吧,我同意,女性需要关爱。但这句台词是怎么回事:你一女同志,在旁边配合就好了。
还有之前李文丽主动请缨时,旁边小姐妹说的那句:“你凑什么热闹啊。”
台词,是影视剧的灵魂;台词,也是主创的三观。
这些台词明晃晃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这个战场不属于女性,女性是意外闯入者。在表现女性抗疫人员的时候,贬低群体,突出个人的方式,本质上是不相信女性群体能在历史大事件中独当一面。
在这拧巴的剧情里,有一种浓浓的爹味:这场伟大的抗疫,事实是你们确实参加了,但我一定要夹带一点私货,让女性意识到,这个战场不属于你们。
其实我很好奇编剧、导演是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氛围里,在2020年还坚信“男主外、女主内”才是王道。要不是现实数据铁板钉钉不允许胡搞,我怀疑主创会直接把这部抗疫剧拍成全员硬汉的男人戏,根本不给女性留镜头。
有网友说这部剧歧视女性,我觉得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歧视男性。
《最美逆行者》主创对女性与男性的刻板印象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男人基本都是妈宝,不会带孩子做家务;同时又是大男子主义,喜欢给女性扛事儿,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
女护士要上一线,丈夫不同意,院长给女护士的丈夫打电话,打完对女护士说,听我的,留下来好好照顾老人孩子;
而这位女护士也表示,一定要乖乖听丈夫的话,“在家里做你的贤内助”。这台词放在抗疫剧里太难受了,如今言情小说都不这么肉麻了。
男医生要上前线,跟男领导讨论的是女主任老伴需要她照顾,她是女同志,岁数大、血糖高。
千万别说观众想多了,表现一个年轻力壮的男医生要上一线的方法太多了,为什么一样要拉踩职业女性?
到底是观众太敏感,脑补出了男女对立,还是主创心心念念放不下男女对立?
女护士在疫情期间,有时间聊八卦。
忘带口罩的,是女性医护人员。
妻子在送别丈夫时,当众不管不顾逼他对自己说“我爱你”。
还有网友反馈剧中摘医护人员口罩的小女孩,真实新闻原型是一个小男孩因为发病不小心扯下了护士的口罩。如果真是这样,主创可就把不该用的心机都用了。
我当年在报社实习,老记者对我说:“不需要编故事,英雄本人就是最好的故事。”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这场伟大的战斗本身就拥有动人的魄力与无上的魅力,无论谁来拍,都不需要再添加狗血的鸡汤或者鸡精,把真实的东西认真拍好,必然成就伟大的作品。
在抗疫剧中加入婆媳关系,是雷区里的雷区。婆媳一拍,很容易将女性拉入旧时代、旧矛盾。
《三十而已》的编剧张英姬说,《三十而已》从一开始就决定不写婆媳关系,而是展现30+女性更多元的社会关系。
婆媳关系的确是人生的一部分,喜欢看这部分剧情的观众可以选择家庭伦理剧。当我们打开一部抗疫剧,试图回顾刚刚过去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想看的是降龙勇士如何战胜可怕的病毒与内心的脆弱,而不是战胜自己的老公、婆婆。
在疫情面前,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有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别,上了战场都是战士,什么时候,我们的编剧、导演,能以中性的眼光去拍大题材,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是英雄不美,还是女性不坚强;是这个题材的素材不多,还是战斗不紧张?都不是。
是某些文艺工作者的审美与趣味,落后于大时代的脚步;这样的审美,拍《娘道》凑合,拍抗疫题材,短板露得太多,不仅“流量”救不回来,连陈数的演技都救不回来。
关于本文
● 作者:艾小羊。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