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选秀考笔试,“术业有专攻”不是偶像没文化的借口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2日,央视自制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透露节目的第一道流程,参赛选手将集结央视大楼,接受笔试考核,而他们能否“上线”,在此一试。(10月12日 春晚微博)
其实,在选秀节目中增加笔试考核,对于央视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0年第4届青年歌手大赛(简称青歌赛)便设置了文化素质考试,虽然题目基本上属于中小学时期接触的文史常识,但选手们的表现仍然大跌眼镜,“晁盖”是豪放派词人、“齐白石”是唐代画圣……诸如此类的答案不断出现。可见部分选手文化素质的欠缺已是一个不需要青歌赛证明的教育问题,但是,这些被淘汰的选手中又确实不乏一些唱功优秀、舞台能力强的歌手。于是,基础文化水平不高和专业能力强成为青歌赛选拔中的矛盾之处,而文化素质考核环节也被网友质疑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笔者认为,“术业有专攻”不是偶像没文化的借口。
2018年,两档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爆火,不仅带动各大视频平台走向制作选秀节目的新道路,也开启了中国偶像的新阶段。毫无疑问,经过全民制作人的选择,这些新晋偶像在其唱跳领域上的能力的确十分出彩,然而,对比于爆款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他们的学历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早期的选秀偶像多为艺术院校本科毕业,其中不乏复旦大学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而近年来的选秀偶像虽也有本科学历人才,但却有学历为小学、初中等情况出现。比如初二辍学的孟美岐,小学学历的黄明昊,初三辍学的杨超越。连高中教育都未曾接受过的选秀偶像的出现,引起部分网友的不满,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网络热词“九漏鱼”,即“九年制义务教育漏网之鱼”。与低学历相照应的,是选秀偶像们在日常工作细节中所暴露出的基础知识缺乏,不少偶像都因此闹出过笑话。如蔡徐坤曾将“旗舰(jiàn)店”读成了“旗xiàn店”,孟美岐把代言产品“纯甄”二字写错,王一博写错“到此一游”中的“游”字。
有粉丝认为“术业有专攻”,偶像虽然学历文化水平低,但是能歌善舞,舞台能力好,受粉丝喜欢,这就足够了。但是别忘了,偶像作为青少年受众的学习榜样,是不是也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塑造自己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不要求每个偶像都是“学霸”级人物,但至少也应该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近年来选秀节目中选手的“文化知识与唱跳能力不可兼得”,已经让一部分“逐梦少年”产生放弃学业去做练习生的想法。知乎上便有18岁女生向网友提出“是否应该放弃学业去做练习生”的问题。
不可否认,一些偶像中途结束了课本的学业,但获得了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的更专业的指导。但其作为偶像,展示给公众的是全方面的形象,基础文化能力弱,写错字,读错常用字读音都是他的一个“嘲点”。同时,提升自身文化对偶像的后续发展也有帮助。作曲需要扎实的乐理知识和欣赏水平,作词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和阅读经验,演戏需要读懂剧本、感悟人物情感。任何一个领域的深入发展都需要基础教育知识的学习。
目前,《上线吧!华彩少年》的笔试题目并未向大众公布,但需要提醒的是,笔试题目应该更加贴切选手们应该具有的能力。2010年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得主王丽达表示,“文化考试固然可以提高选手的素质,但希望考试有个范围”。笔试的目的应当是考察选手们是否具有基础文化能力及专业知识,针对大部分艺术院校类考生,题目设置应该围绕乐理知识、舞蹈技巧等专业知识。否则,这一档以选择“具有歌、舞、器乐等专业能力”为目的的选秀节目,将会违背其制作的根本原则,选手们的专业能力展示也会被笔试抢了风头。
作为央视首档台网互动少年成团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立华彩之风骨,强中国之少年,选出的应该是既有文采,又有颜值的少年,而未来选秀节目标准,也应注重对选手基础文化能力的把关。
文/刘于铭(郑州大学)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