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生产与播出量创历史新低古装剧热开始退潮
娱乐讯(庄自修/文 马森/图)10月20日,被誉为“中国电视剧风向标”的第29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正在进行中。
交易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李京盛副会长做了一个“古装剧的进退与历史剧的未来”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他提到,随着互联网平台和年轻观众的崛起,古装剧已经逐渐替代历史剧成为一种“市场显剧”,但从去年开始,因为电视剧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古装剧创作层面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古装剧热开始退潮。
历史剧生产和播出量创历史新低
古装剧是如何取而代之的?
在演讲中,李京盛透露,近年来,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历史剧的生产量和播出量却创历史新低,古装剧以取代历史剧的声势成为了市场新宠,然而,大概从去年开始,种种迹象表明:古装剧热也开始退潮。
李京盛直言,一开始历史剧和古装剧同属一类,但后来开始了演变之路——历史正剧、历史传奇、历史戏说、江湖武侠、穿越架空、古偶古宠、仙侠灵异、修功寻道、直至玄幻魔幻等等的“次元破壁”。
目前市面上被命名为古装剧的作品,大概分为三类:
一种是用纯粹的文艺创作手法,模糊历史朝代和虚构历史人物,创作出与现存历史记载基本无史实关联的故事;第二种是以魔幻和玄幻的写法,讲述一种“当代人造神话”,实现次元破壁;第三种则更加简单,就是直接把当代男生女生的爱情故事,放入古代、扮以古装,如古偶古宠之类。
古装剧之所以能够替代历史剧成为一种“市场显剧”,李京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大部分古装剧的题材来源是网络文学改编,而网络文学在大众阅读领域特别是青年人群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也就是说,古装剧在它的兴盛之初,就已经预先培养了它的观众群体,即粉丝与饭圈,这让古装剧具备了先天发展的优势。
二、一些市场影响巨大的古装剧,特别是通过重金购买的一些网络大IP、大女主题材等,一般都会不惜重金打造,从演员阵容到服化道配置、从特技运用和生产制作等等方面都不惜工本,加之它的资本运作模式、宣传声势以及当时丰厚的盈利空间,都是其他题材电视剧所不能望其项背的。资本的推波助澜为这类剧的流行打通了市场渠道。
三、电视剧从以电视台播出为主,到以互联网平台播出为主这一改变,更让古装剧乘势而兴。古装剧网播占比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收视便捷和用户年轻这些特点,这也是让古装剧日益发达的重要原因。
四、年轻观众群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电视剧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要观赏群体的现状。流行时尚、轻松快乐、求新求异、休闲消遣成为了文化产品市场新的潮流。古装剧迅速抓住这一特点,从内容形式,表现手法和审美样式上,迎合了这一潮流变化。
而在古装剧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历史剧创作却陷入了一种窘态,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的相对传统和保守,使其难以有新的艺术突破来满足新一代年轻观众的需求。
另外,在创作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畏难情绪,也制约了历史剧的发展。比如舆论曾批评过在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的美化帝王形象、渲染权谋文化以及过多地表现封建朝堂的君臣争斗和后宫争宠等问题之后,便误以为帝王剧不能写了,历史政治剧不能写了,对于稍微涉及一些历史敏感话题的历史事件和相对复杂的一些历史人物也都不敢写了。
这使得本来就势单力薄的历史剧,又自动退出了创作主场,也更加巩固了古装剧一家独大的发展局面。
古装剧热开始退潮?
资金减少、调控手段加强、内容过于泛娱乐化
不过李京盛透露,大概从去年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古装剧热开始退潮。
一是外部投资环境的变化,使其缺少了资金支撑。
二是调控手段的加强和政策措施的力度,也在制约其发展态势。特别是最近进一步加大对文娱领域的综合治理,限制天价片酬,查处阴阳合同,整治饭圈文化,加强文艺评论,反对过度娱乐化倾向等等措施,都在抓紧落实中,而这些又都和古装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度。
三是从古装剧自身发展看,持续几年的数量激增,加剧了自身竞争的激烈,也造成质量下降和内容同质,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近期投放市场的几部大古装剧,基本上反响平平,豆瓣评分也创下新低,这也挫伤了古装剧的创作生产热情。
四是还有个别古装题材,在内容情节上出现类似耽美的倾向,这让小圈层以外的观众心生拒意等等。
此外,在内容创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古偶、古宠、言情等等,只求古今混搭反差后的效果,而不顾内容与情节逻辑的合理,以及内容层面的悬浮或文化内涵上的轻浅,情感层面的幼稚和价值层面上的薄弱,泛娱乐化等
李京盛认为,这些创作失误,并不是古装剧的一家之过,而是在任何题材电视剧中都有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任何一种题材或样式,在一段时间内的过热和过量,最终往往都会导致过滥和过时的结果,这类现象在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当中并不少见,比如苦情剧、家斗剧、抗日神剧等等,无不都是在一哄而上之后又一哄而散。
因此,保持电视剧创作题材和生产上的基本平衡和稳定,对于创作者和管理者来说都很重要。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系,它给文艺创作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艺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艺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