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去浮躁,娱乐不“愚乐”
日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文规范电视剧(网络剧)制作,要求脱虚向实,下大力气去浮华浮躁、重创作规律,引导全行业努力打造思想内涵精深、艺术质量精湛的优质作品。
近年来,影视圈浮躁之风屡被诟病。在台网博弈的行业背景下,为制造更多热度、赢得更多关注度、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制作方不惜重金聘请流量明星出演。天价片酬之外,重颜值轻演技、重流量轻质量、重IP轻编剧的商业逻辑盛行,剧本不好明星来凑,拍摄粗糙后期美化,抠图演戏、注水剧集、造假收视等司空见惯。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生产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254部,但精品剧屈指可数,很多电视剧收视率不足0.5%。雷剧不断,尬剧频出,“炮灰剧”不少,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有限影视资源,也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不唯颜值唯价值。当前我国影视剧创作重演员、轻编剧、轻导演、轻制作现象严重,甚至只要演员颜值高、名气大,演技和艺德好不好并不重要。于是,有的演员自带编剧,随意改动剧本;有的自带化妆师,不按剧情需要设计自己的形象;有的不熟悉剧情,甚至不背台词等。演员应以塑造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为己任,过度关注个人形象与外在表现,就会忘记初心使命、降低要求。坚决遏制对演员颜值和名气的过分追捧,才能引导年轻演员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引导业内从流量明星霸屏到让戏骨唱主角,从重名气、看颜值到重艺德、看演技,提高影视剧品质、提升文化价值。
不唯流量唯质量。由于受到过度流量化和数据化影响,当前一些影视剧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白甜宠”现象严重。有的作品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有的作品架空历史、歪曲历史,甚至有的明显触碰道德和文化底线。影视作品,是精神文化产品,靠流量为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难以赢得观众的心。《亮剑》《大明王朝》等影视剧,没用“网红”却因质量过硬成了“网红”,不追求流量却意外获得了流量,说明品质才是“引流”的核心。尊重市场规律,关注市场需求,但绝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那些被污染的数据和流量成为评价作品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大数据采集和运用,用真实科学视听数据,打击收视造假乱象,让高质量作品获得广泛传播。
不唯热度唯态度。科学的艺术创造,必须抵制不良行为,端正创作态度,尊重艺术规律。近日,某电视剧中,“八路军”抹发胶、抽雪茄、住别墅等细节遭到观众痛批,暴露一些影视创作者不仅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也缺乏对观众的尊重,缺少对文化内容创作的正确态度和工匠精神。创作者是否脚踏实地、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悲喜,决定了影视剧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影视剧具有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适应市场、考虑回报无可厚非,但若是一味追逐热度而不顾底线,想靠投机取巧博得关注,早晚会失去人心。从文明传承中汲取积极营养,从伟大实践中获取真实素材,增强文化自信,端正创作态度,才能摒弃浮躁、去除泡沫,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从控制不合理片酬、探索多元影视评价体系,到规范行业秩序,呼吁“去浮华浮躁、重创作规律”,让影视剧做到寓教于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监管,也需要行业端正态度、严格自律和观众提高审美能力。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创作更多震撼人心、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精品力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