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影视 > 国产片票房持续不给力 扎堆“保护月”上映到底图什么?

国产片票房持续不给力 扎堆“保护月”上映到底图什么?

查看:909 / 更新:2022-02-11 00:36

  6月8日,电影市场在《魔兽》的强势带动下,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热潮。在众多游戏粉丝的热烈追捧下,《魔兽》创下了零点场约4876万的票房成绩,首日预售票房超过1.4亿。这也让不少影院经理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最近两个月的电影市场,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2016年5月,内地票房仅收获31.3亿元,比2015年5月的31.8亿略有下降,4月的票房仅有31.1亿,比去年同期的37亿下跌25%。今年4月5月两个月的票房加起来,甚至都没有超过2月份春节档68.8亿的票房,电影市场的淡季和旺季,差距真的是天壤之别。

  6月份刚过,不少国产片集体宣布改档暑期上映,这个月顿时变成了进口片的天下。这些扎堆在“保护月”上映的国产片,票房就会更好吗?现在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四、五月票房持续走低

  国产片只有“套路”缺乏新意


四五月份只有《我的特工爷爷》、《火锅英雄》、《北遇西2》票房超过3亿

  今年四月五月票房持续走低,首先是因为缺乏高品质的国产大片。据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分析,“四月是传统淡季,五月是暑期档的前期热身。今年第一季度内地市场票房高达145亿,国产电影爆发得比较凶猛,春节档可以说是超常发挥,像《美人鱼》一部影片就拿下了超过30亿票房,这也拉高了大家对于国产片的期望值。”

  在刘嘉看来,“四五月份的春季档,肯定会比二月份的表现平淡一些,但如果有好的电影出现,也可以做到‘淡季不淡’的。去年同期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和《复仇者联盟2》,就带旺了当时的大盘。今年进入二季度以后,国产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首先还是因为电影产品本身的问题,它们没办法满足日渐成熟的电影观众。对于国产片来说,很多公司都把大片给了更好的档期,比如暑期档和国庆档。大家对档期和市场的判断还是比较盲目,因此这两个月的电影市场分外寡淡。”

  今年四月,只有《火锅英雄》和《我的特工爷爷》两部电影突破了3亿票房,今年五月份,除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收获了7.7亿票房外,居然没有一部新上映的国产片票房过亿。在五一档小长假的“种子选手”中,《魔宫魅影》、《梦想合伙人》等片票房口碑同时扑街,五月中下旬的国产新片更是乏善可陈,甚至出现了众多票房只有几百万的新片,悄无声息地上演了“影院一日游”。


国产青春片开始逐渐“退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月里的国产片,涌现出不少“似曾相识”的电影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试图复制《致青春》、《同桌的你》的青春片套路,《梦想合伙人》从片名上和《中国合伙人》颇为相似,而《魔宫魅影》希望再现《京城81号》的惊悚片票房奇迹,但这些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反响平平。

  据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分析,“现在的国产类型片急需要创新,观众的审美口碑日渐成熟,不可能老被这种青春片洗脑,只靠‘套路’的国产片肯定会被市场淘汰。电影市场的容量确实是变大了,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有很多急功近利的影片出现,其实没办法获得银幕增长的红利。”

  《叶问3》带来连锁效应

  票补收紧 挤掉泡沫


《叶问3》事件带来连锁反应,市场规范票补收紧

  提到最近两月的票房低谷,不能不提《叶问3》事件带来的连锁效应。今年3月初,《叶问3》由于“买票房”闹得沸沸扬扬,电影监管部门不仅加大了违规处罚力度,各大在线购票网站也开始收紧“票补”,变得更加谨慎规范起来。

  据刘嘉分析,“票补是电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或者背后有资本方大量投资,他们用低票价拉拢客户,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泡沫。不少电影为了追求前三天的高票房,不仅仅是在线电商,各路资本也来保底,甚至自己买票房,这种现象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兴起,到2015年逐渐盛行,甚至有互相攀比的趋势。资本方要求的盈利时间短,所以出现了一些违规的案例。”

  刘嘉解释道,“今年《叶问3》事件之后,管理部门开始进行查处和治理,所以这两个月‘自己买票房’的现象少了,市场逐渐规范,挤掉了一些泡沫,票房也就没那么火了。”

  2016年从四月到五月,单月票房持续走低,相比去年同期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但银幕数的增长却一直没有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五月观影人次约9500万,比去年同期的8600万有所上升,观影人次有所上升,但总票房却不升反降,这说明了平均票价有所下跌。今年5月的平均票价仅为约32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足足五元。


影院经理坦言,怎么可能长期有票补这种便宜可占?

  眼看着大片缺乏票补收紧,大盘分外冷淡,不少影院经理的心里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在这两个月里,不做票补的进口片占了主角,再加上最近两个月缺乏国产大片,玩不起票补的中小成本影片占据主流,所以平均票价的降低,可以说是影院自己在降价自救。

  据UME影院副总经理刘晖透露,“今年四五月份,确实很少见到大张旗鼓地做票补的影片,去年电商平台都是高调做票补,不少影片都喊出票房四五亿起步。但我们很清楚,票补背后都是有资本方在大手笔操作,怎么可能长期有这种便宜可占?”

  在刘晖看来,“四五月份的市场落差并不可怕,只能说现在的市场开始回归理性了。这两年的影院建设速度太快,我们以前认为,电影市场享受银幕增长的红利,起码三五年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市场淡季时,票房和影院银幕数的增长不成比例,我们不能简单地再靠投资、靠银幕数来拉升市场,这个问题值得业界深思。”

  国产片淡旺季表现天壤之别

  扎堆“保护月”上映到底图什么?


《赏金猎人》、《路边野餐》、《天亮之前》改档七月上映

  四月五月的国产片票房已经是负增长了,六月还会更差吗?答案是,有可能!

  原定在六月上映的《天亮之前》、《赏金猎人》、《路边野餐》等国产片,为了避让轮番上映的好莱坞新片,纷纷改档在七月“国产保护月”上映。放眼望去,除了杜琪峰的新片《三人行》坚守6月24日上映,整个六月,国产片几乎没有什么大制作的电影出现。

  暑期档历来是国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扎堆在“保护月”上映的电影,当然是为了能有更好的票房。蒋勇分析,“众多国产片自动地调整到七八月份上映,应该是看到了去年暑期档的票房潜力,《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三片一齐热映,给了大家很多的鼓舞,所以不少大片更希望把重心挪到了七月份,也为了躲开进口片的竞争。”

  刘嘉指出,“现在电影市场旺季太旺,淡季太淡,这说明我们的制片体系还很不成熟,影片的分布也不均匀。旺季的时候大片扎堆,不少好资源被浪费了,淡季的时候,影院又变成了无米之炊。国产片现在并不存在数量的问题,而是质量的问题,电影制作水平跟不上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也没办法满足胃口逐渐挑剔的观众。”


影院同质化问题严重,艺术电影难以出头

  进口片组团在六月上映,国产片扎堆在七月上映,这使得影院的同质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到时候所有的影院都放一样的电影,同样会丧失很多观众。刘嘉分析到,“市场规模小的时候,同质化问题可能没有那么明显,规模更大的时候,细分市场就变得尤其重要。最近的例子就是方励为了《百鸟朝凤》跪求排片,这些有特色的艺术电影很容易就被淹没了。”

  在刘嘉看来,“现在电影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状态还是太粗放,急需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在一个档期中,国产片和进口片独占,都是不太健康的,应该是丰富的多元化的关系,进口片和国产片可以互相提携,而不是互相对立。影院的放映体系也应该更加细分,让观众的选择更加丰富。”

上一篇:

东盟电影节闭幕 蒋雯丽致敬国内外电影人

下一篇:

《传奇的诞生》今日全国开画 贫民窟少年登顶世界之巅
标签:影视娱乐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