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能让人有笑有泪
电影一开场,配合着疾驰而来的高铁列车,一曲《我的祖国》响起,影院里立刻安静下来,周围的观众很快就沉浸在浓到化不开的情感里。是的,《我和我的家乡》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相比,本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变的还是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葛优、邓超、沈腾、王宝强、雷佳音……这群“欢乐喜剧人”一出现,观众就不愁没有笑点。“北京好人”张北京和二舅联手上演的双簧、雷佳音“憋”出来的大头、沈腾和马丽之间的“网络延迟”,让影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电影里有欢乐,更有感动。当黄渤立志缩短乡村与外界的物理距离,当葛优最终还是把买车的钱留给二舅治病,真实的“治沙英雄”出现在荧幕上,当扮成大鹅的沈腾把手放在妻子的肚子上,尤其是当范伟扮演的乡村教师终于见到了当年的学生,影院里的观众都在不知不觉间红了眼眶。
正因为有笑有泪,大家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这无疑值得我们点上一个大大的赞。其实,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一点也不“小”——比如,医保卡保障老百姓健康的重要作用、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乡村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果、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物流技术为乡村经济带来的帮助……有人认为,《我的我的家乡》里面藏着一张“十三五”成绩单,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然而,如此宏大的主题,却没有让影院里的观众感到一丝一毫的枯燥、乏味,这不光得益于主创艺术的表达方式,更体现出眼下中国强大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葛优扮演的“北京好人”,还是邓超扮演的“治沙英雄”,他们都是有缺陷、有不足的普通人。他们也有私心,有时候也爱吹牛,甚至还会像沈腾扮演的基层干部一样,有一些“惧内”。但这些缺点非但没有让他们失色,反而使这些中国的建设者们更亲切、更生动,就像活跃在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
电影在表达上也没有了生涩和僵硬。王砚辉扮演的基层干部为了振兴家乡的经济,走了一些弯路,想出了一些歪点子——用外星人的噱头来吸引游客。这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影片没有避讳,而是正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正因为我们已经足够强大,拥有足够底气,在谈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时,我们就可以更淡定、更大度。当主旋律电影都可以用一种轻松、活泼的基调“自我调侃”,无疑可以向外界传递更自信、从容的形象。
当电影结尾处,《我的祖国》的悠扬音乐再度响起,全中国观众的心都已经和国家、家乡连接在了一起。我们笑了,也哭了,因为我们总是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中国的历史,就在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