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抗美援朝系列电影《上甘岭》,时隔64年,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2020年10月25号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最近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日上映的电影《金刚川》更是引起热议。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早有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还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它就是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也许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时间有点久远,并不知道它,可电影里面的主题曲大家一定耳读能详,那就是《我的祖国》尤其是里面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更是流传至今。
一、拍摄背景
说到《上甘岭》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他的故事背景了,在抗美援朝的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五圣山南麓发生了惨烈的战争,当时的美联军一共调集了兵力六万多人,300多门大炮、100多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着上甘岭高地上仅有3.7平方公里内的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狂轰滥炸。
美联军的炮弹轰炸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共发射了炮弹上百万发,炸弹5000多枚,其炮兵火力的密度,已超过二次世界大战之最,我国志愿军所镇守的山地的土石都硬生生的炸松了一到两米。
随后美联军开始进行进攻,双方围绕这个山头进行了43天的惨烈争夺,甚至到最后都没有宽阔的战斗条件只能一个营一个营的进行补充。最终以我军志愿军4.3万的兵力打退了美联军6万人都进攻为我军后面的由守专攻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这一仗把我们抗美援朝志愿军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不惧艰的军人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美国人到现在都想不通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是怎样输掉这场战役的。
在志愿军胜利回国后为了鼓舞国民士气,国家决定将上甘岭这场战役拍摄成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接下,由沙蒙和林杉两位执导拍摄,在由曹欣、肖矛两人共同创作电影剧本,并于于1956年成功完成电影并且上映。
二、电影内容
故事的开端在1952年的秋季展开。美联军在朝鲜三八线附近集结了进6万的兵力,对上甘岭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
被指挥室要求坚守24小时上甘岭的8连指挥员张忠发,接到命令由他来接替受伤的指导员孟德贵,来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之到支援到来。然而敌我双方装备火力差距太大,虽然以坚守了一个上午,打退了敌人23次的进攻,但自身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指挥部为了保存实力下令暂时放弃上甘岭597.9高地。
在8连退入早已挖好的坑到内时,敌人正好开始进攻五圣山,而此时他们的位置正好位于敌人后方,因此张忠发果断下令出击,配合前方部队将敌方打退,但也因此暴露了自己的位置,8连陷入孤军作战。
指挥部又发来电报,让8连拖住敌人攻势,来为大部队争取时间。由于8连身处敌人内部,得不到支援和补给,陷入了缺粮少水的情况,他们一方面要与敌人战斗一方面还要与生存作斗争。就这样坚持了24天重要迎来了胜利。
三、在当时如何拍出这样振奋人心的影片?
在1956年的时候,上甘岭战争的遗留的伤疤还未完全退去。导演沙蒙带着编辑、美工和其他的工作人员,亲自登上五圣山实地观察取景。然后在确定了要拍摄到故事后,又寻问了参与过上甘岭战役的100多位老兵,向他们详细询问了当时战役的都有哪些感人事迹和其中的种种细节,并写进了剧本当中。
尤其片中那首《我的祖国》在电影中是由女护士王兰演唱,但真实的演唱者是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并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歌词一开始也并没有直接提到抗美援朝战争,而是以长江美景开篇,描述和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家乡大好河山的深情回忆和深深的眷恋,表达出战士们为了守护国土可以付出一切的决心。后来随着电影的成功和传播,这首扣人心弦的歌曲也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上甘岭》这部影片放在当今也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但以当时的技术和条件来说,想要拍好可谓是一个难题,但从成片来看却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影片,这其后体现了当代电影人的“工匠精神”,那时红色经典的背后体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