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请放心,整个世界都在保护你。
11月22日举办的“2020编剧之夜”上,《少年的你》又摘得“院线电影最佳改编”。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一时,然而除了票房喜人和荣获多项大奖外,这部电影也再一次将青少年的保护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都在经历些什么?
据导演曾国祥说,电影《少年的你》的题材灵感来源于他看过的一个新闻:一个女生被许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脚踢,而围观的人,却无动于衷。
很多网友都有过这样的感悟,任何电影带给人最大的悲伤不是来源于故事里的情节,而是来源于那个结尾打出的: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少年的你》里一心只想努力学习的陈念座位上被倒满红墨水、走路被人故意推下楼梯、上排球课被同学孤立……
她鼓起勇气打电话报警,反倒被魏莱等人加倍报复。
在陈念放学的漆黑小巷,她被一帮人踢打、剪掉头发,甚至拍裸照视频……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
印象中,青葱校园应该是岁月静好,阳光明媚,你我步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虫鸣鸟叫,享受美妙时光的。
人们人惊讶于电影中所展现出的“恶”,甚至怀疑校园欺凌本身存在的真实性。
大家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怎么可能干得出这样的事情呢?
然而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及网络欺凌行为,为23.3%。
除了上面的数据,各类有关校园霸凌悲剧的新闻也时常出现:
这冰冷的数据和社会事件令人胆寒和震惊,它们背后是一个事实,那就是校园霸凌的现象我们决不能忽视。
为什么“少年的你”变成了这样?
有人会感到不理解,这些青少年从何时开始变成了可怕的“霸凌者”。
图片来源:IC photo
- 校园霸凌虽然多发生于学校,但是根源却是由于青少年与他/她心中整个世界缺乏“对话”。
父母的不理解和高要求;学校、老师对这种新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够;以及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这些都使校园霸凌防不胜防。
其实只要多一些对话、多一份疏导、多一点理解,也许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些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原因,校园霸凌这种危害青少年安全的行为才一直存在,那些被我们口诛笔伐的青少年犯罪才会一直存在。
图片来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这时候,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又要开始困惑:
- 为什么“霸凌者”不能用其他方法排解自己?
- 为什么“受害者”不能再努力一点保护自己,反而要选择跳楼、杀人这种极端的方式?
- 为什么这样的事总是发生于青少年身上?
因为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未成年人不管是生理还是心智都是不成熟的,他们对成年人管理世界的方法以及世界的运行规则一无所知,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社会经验。
在成年人看来一个不难解决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过不去的坎了。
请别害怕,国家会保护年少的你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你过不去的坎,我们国家帮你来过。
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一直是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大步向前迈进。
当前,由于时代的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监护人监护不力情况严重甚至存在监护侵害现象;
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频发;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性侵害、暴力虐待未成年人问题时有发生;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问题触目惊心。
国家及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
校园霸凌在我国有法可依,坚决维护青少年的权益。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
图片来源:IC photo
校园欺凌,不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
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让所有的事情像没发生过一样,只有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打闹嬉戏的界定,才能对此作出正确合理的处理。
众所周知,行为得到了规范,心理的创伤更加不可忽视。
我们也会好奇,那些受过创伤的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
他们中的一部分长大了,变成了带着伤的大人。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被欺凌虐待的人在长大后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以及因此引起精神疾病。
而另一部分再也没有机会长大,被时间永远地遗落在了童年的痛苦中。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11月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19岁青少年群体中,有约2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所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有约16%是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
还有一个最令人痛心的事实:在世界范围内的15-19岁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了第二大死亡原因(UNICEF, 2019)。
而反观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呢?
根据一组来自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的数据显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占60%以上,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儿童收到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障碍的困扰。同时,一项针对我国西部地区10657名儿童青少年的调查表明,12岁以下儿童抑郁的盛行率能达到21. 8%。
这些数据着实令人心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在日渐完善的保护体系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再沉默,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向父母、学校和司法机构寻求帮助,对校园暴力和欺凌说“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校园暴力案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1000多件,2016年、2017年分别同比下降16.51%和13.37%。
也许正如影片结尾小北的饰演者易烊千玺所言,“校园欺凌不止于学校……只有当家庭、社会、法律及你我他,每一个人都贡献力量,我们就能保护少年,保护世界”。
图片来源:IC photo
在我国完善的保护体制下,每个祖国的花朵都有机会在新时代健康绽放。
愿每个少年的心中,都多一份青春的美好,少一份不堪的回忆,愿每一位少年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