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霸王别姬》后无佳作?陈凯歌是怎么一步一步掉下“神坛”的
文|令狐伯光
最近,国内最火的综艺大概是《演员请就位2》。
这档综艺也非常的神奇,演员表演争议无数,导师怼人言论不断火出圈。
24日晚,这档综艺播出最新的一期。
其中李诚儒在《霸王别姬》过后,没有看过陈凯歌其它电影。
因为《霸王别姬》标准定得太高,他到现在都没有看这部之后的电影。
陈凯歌听到这句话过后,非常的不满意。
但人家是文化人,说了”“他是生活和沉浸在过去时代中间的、感受到过去时代夕阳的一位老艺人。”
这种“阴阳怪气”的方式,用来揶揄李诚儒落伍了。
今天并不分析这档综艺上的表现,还是分析下陈凯歌吧。
陈凯歌到底是怎么掉落“神坛”的。
陈凯歌与第五代大导演
既然要说陈凯歌如何掉落“神坛”。
那么,自然先分析下陈凯歌如何封神的?
我个人认为,还是那个“英雄造就时代,时代成就英雄”那个老话罢了(当然他们不是英雄,文化人罢了)。
第一个时代,自然就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了。
在此之前,国内文艺圈什么情况大家清楚。
这倒并不是78年过后,张艺谋等代表的五代导演就上位。
这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但当时电影主流还是他们的前辈。
也就是谢飞、吴天明和谢晋等第三代和第四代导演。
《城南旧事》《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盗马贼》等等。
如果按照时间算,70年代末期与80年代,这段时间是三四代大导演的时期。
第五代导演开始冒出头,则是在80年代中后期。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孙周、夏钢、霍建起、冯小宁等等,第五导演的履历便不追溯了。
这当中有部堪称转折点的电影。
1984年的电影《一个和八个》。
1983年,广西电影制片厂,破格成立了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四个应届毕业生为主的“青年摄制组”,让他们拍摄一部电影《一个和八个》。
这部电影被喻为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在此过后,张艺谋等人正式进入电影圈。
1987年,张艺谋独立执导的《红高粱》问世,首部电影就获得了国内外多项重磅大奖。
在此过后,整个90年代都是张艺谋的巅峰时期。
不过,陈凯歌导演电影的时间要早得多。
1984年就拍摄了首部电影《黄土地》。
86年拍了《大阅兵》,87年拍了《孩子王》,91年拍了《边走边唱》。
1993年,陈凯歌交出中国影史永恒神作《霸王别姬》。
反正第五代导演的情况,大概如下。
80年代中后期,从冒出头到成为内地电影的中流砥柱。
整个90年代时期,第五代导演电影生涯达到巅峰,在国内外取得中国电影当前都无法企及的成就。
如果单纯来看履历和成就。
张艺谋出手就是巅峰,巅峰一直延续到商业片时代。
陈凯歌开始是积累,磨砺几年达到巅峰了。
《霸王别姬》前后几部文艺片,可能因为“文艺气质浓郁”观众那里有争议,但电影圈内评价不低。
比如之前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孩子王》。
之后的电影《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纠结的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和第五代大导演为何能封神?
它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后,当时风起云涌的中国社会。
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潮,其实是“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天下。
我们不能说没有张艺谋,陈凯歌,在时代推动下也会诞生“王艺谋”,“李凯歌”之类的导演。
但50年代出生,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陈凯歌们。
他们确实更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最终结合个人机缘从而成功。
2001年,中国签署WTO全面进入了市场化。
这就是中国电影下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在上个时代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五代导演们,他们毫无疑问担起这个时代“中国电影商业时代”发展的担子。
不过,“影视工业”这个东西它不是凭空来的。
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电影人摸索,挖掘和建立,而且还和这个国家背后的工业实力息息相关。
美国好莱坞,日本电影,与后来的韩国电影莫不是如此。
但成长于特殊年代,第五代导演艺术片巅峰时期,背后工业实力根本不行的中国。
当时根本没有商业电影这一套。
陈凯歌们也不知道怎么拍商业大片。
香港电影人要了解一些,同时已经北上,但有各种磨合的问题。
然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张艺谋们作为内地电影人领军人,不上也得硬着头皮上。
于是乎,他们拍出了大量他们以为的商业类型大片。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电影其实还不错(主要是后来国产电影更烂的衬托)。
实际上,这批电影除了极个别电影。
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后来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
第五六代导演这个时代拍的绝大多数商业片,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从电影角度上分析,差不多就是。
它们有商业片的大明星、大特效和大场面。
但在故事剧情上面,要么简单到流俗,要么复杂到烂俗。
其实,一个词很好形容第五代导演商业片的问题。
——纠结!
陈凯歌如何掉落“神坛”
张艺谋纠结,陈凯歌纠结,姜文纠结。
反倒是挂了个尾巴,不算第五代导演的冯小刚没那么纠结。
所以,冯小刚拍的商业大片反倒市场意义的好看一些(简单纯粹)。
他雄心勃勃想拍的史诗大片《1942》问题不少,我个人觉得这是能力问题,而不是纠结的问题。
由于主要是写陈凯歌,张艺谋等其它导演不提了。
实际上,第五代导演当中最纠结的也是陈凯歌。
而且是那种“文人式钻牛角尖”式的纠结,如果准确形容陈凯歌后来拍的电影。
大概是一部电影的审美和内核是阳春白雪式的大道理,但内容和形式却是下里巴人式的商业元素。
陈凯歌每一部商业大片。
除了题材和《霸王别姬》相近的《梅兰芳》,还有讲“网络暴力”他相对不懂的《搜索》。
其它每部电影陈凯歌都陷入了这种无比纠结的状态。
比如陈凯歌电影的转折点《无极》。
这部电影从类型上看是部东方魔幻大片。
如果从电影角度上分析,你要说这部电影烂,它好像又不烂。
全明星阵容不提。
电影的美术,摄影,服化道和特效方面等等。
它在当年中国电影当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虽然日本元素浓郁了点)。
如果你找电影的内容内核。
里面有着一堆宏大和有着隐喻的魔幻设定,与充满了诗意的台词。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
那么,《无极》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那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剧情和角色塑造。
再好的概念设定与台词,它是撑不起一部架空魔幻电影的。
这个问题放到网络小说当中都成立,何况一部时间有限的电影。
《赵氏孤儿》男主角程婴的纠结,就是陈凯歌的纠结。
程婴在亲生儿子和庄姬的托付之中纠结,中间程婴是否要让赵孤为自己复仇而纠结,后面程婴是否要让赵孤去复仇而纠结——
《道士下山》因为改编徐浩峰小说,而原著我看过。
这部电影实在无法冷静,故不做出评价。
《妖猫传》也是如此。
前半部分就是白居易联手空海破案,与徐克的《狄仁杰》其实差距不大。
只是将狄仁杰的诡秘江湖,给换成了离奇的幻术。
如果后面两人正常破案,最后大战幕后boss,特效和剧情处理到位些,它就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商业类型大片。
但陈凯歌不能这么拍。
这么拍了他还是顶级导演陈凯歌么?
电影后半段叙事转换,变成所有人争夺“混血杨贵妃”,用来隐喻人人都爱的大唐盛世的逝去。
中间夹杂着用幻术隐喻权谋,唐密和夹杂东瀛文化的处理。
它仍然是非常纠结的。
纠结到上映的时候观众争论不已。
尾声
要说陈凯歌为什么纠结?
这也不是陈凯一个人纠结不是吗?
中国第五代大导演都很纠结,只是纠结的程度有高低而已。
《八佰》《金刚川》上映后,管虎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也纠结。
我个人认为,第五代导演成长的年代形成的文化认知,与好莱坞大片,日韩和中国香港式的商业大片不同。
最重要的是,与当前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也不同。
如同在当下大国崛起,文化自信崛起的背景环境之下。
比如近年大热的各种主旋律电影。
中国年轻观众甚至很多观众,他们是真的就想看简单纯粹,真实而又敬畏的当年那种革命精神。
结果呢?
《攀登者》类的香港电影人根本不懂。
因为他们压根不是一个环境成长起来的。
管虎的《八佰》《金刚川》舆论争议无数。
原因是自己个人特殊的想法太多(还很多额外骚操作),内核不简单也不纯粹(思想表达甚至有巨大的争议)。
陈凯歌拍的商业大片,其实就是这种纠结。
说到底:拉不下面子,放不下高傲的身段;既瞧不起普通观众,又想要普通观众撑 起来的商业上的成功——
最后,陈凯歌并不是一步一步掉落“神坛”。
而是他们这代电影人就是这样。
中国发展太快十年一变,文化思潮风起云涌。
当年时代将他们推上了那个位置,这个时代他们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另外,陈凯歌当前确实还没拍过主旋律大片。但《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篇证明了,他拍主旋律也很纠结。
前几天官宣《长津湖》陈凯歌是联合导演。
我已经有些担心这部战争片了。
一边是观众和时代需求简单纯粹的“主旋律”电影。
而电影人交给观众的却是无比纠结的电影。
希望中国电影加油吧!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