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的小角色为何好看?都是精心设计的“战争观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八佰》时长很足,人物众多,战争片的各类元素一网打尽,也延续了近些年来战争题材影片的低姿态、平民视角。《八佰》的好看与它的丰满的人物有关,与它占据很大比例的文戏有关。无论是形色各异的“战争观众”还是影片想努力完成的不同个性军人的“人物弧光”,都成就了这部影片好看的文戏部分。影片煽不煽情,会不会煽情,观众能否被吸引,能否产生情感震撼和共鸣,也都在这些看点上。
导演管虎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战争史上唯一带“观众”的战斗,那么作为军民中的“民”、战争组成部分的“观众”,一定是影片主线之外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影片所呈现的血流成河的激烈战争场面、悲壮慷慨的民族大义情怀之外,丰富的、众生群像一般的“战争观众”占了文戏的重头戏,这些人物看似一笔带过、走过场,其实都是被精心设计、精心打磨的微小角色。他们被按照战争片常用人物高度提纯、概括,被捏成了创作者想要的样子,恰到好处地服务于电影的宏大主题。
管虎很会在电影中巧妙地设置空间感,四行仓库是导演设定的一个天然的舞台,苏州河对岸是“观众席”,对岸最认真“看戏”、最能产生沉浸式体验的观众是侯勇饰演的大学教授。教授代表着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主战场”学校已经停课,他关注局势的最主要方式是站在自家阳台看对岸的战火。没了收入的他把金项链抛向募捐队伍,在最后撤离一战中,教授干脆拿出猎枪指向敌人,小角色身上全是爱国精神与忧患意识。
教授的太太是典型的上海女性,她不关心时局走势,平日生活中就是搓搓麻将,和邻居女人贫贫嘴。嘴上小家子气,但关键时刻未阻止教授拿起猎枪对着敌人开枪,她也只能默默流泪。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大部分普通女性,很脆弱、随波逐流,但又不失勇气。
片中赌场老板蓉姐和小刀,以及戏台班子、黑帮,则是知识精英之外一批最懂情义的市井小民。一开始,戏台班子成员抱着“看戏”的心态看对岸,马精武饰演的班主则批评对方“别人都揪着心呢”。随着剧情的展开,这边打起残酷的攻防战,对岸的戏也从《走麦城》换成了《挑滑车》:“你看那前面黑洞洞……杀它个干干净净。”最后一夜的撤退,班主上阵击鼓助攻。《走麦城》《挑滑车》真的是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造氛围的两段京剧。
刘晓庆扮演的蓉姐、李九霄扮演的刀子也是一组充满想象力的组合。赌场老板和小弟的几句对白中充满故事,刀子送电话线赴死,蓉姐打开保险柜捐款,都已经合情合理。但镜头一转,扫到墙上的照片,观众才知道蓉姐是将领遗孀。之前她独自观众的迫切北影,有了深意。片中黑帮老大悬赏送电话线的戏,也让人想到黑帮抗战的一些剧。
这边是血肉模糊的男人战场,苏州河的另一面则出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各类女性角色,除了蓉姐还有送旗的杨慧敏、活动家何香凝。乱世众生相中的另一个有看点的女性是徐嘉雯饰演的租界混血妓女Eva,影片中的“散兵”们对大上海的第一印象,就是在打开的仓库大门中,看到Eva在窗前歌唱。她代表着租界中歌舞升平的生活。Eva在影片中的镜头不多,但她迎着枪炮唱歌跳舞,因为“我的父亲是中国人”在冰天雪地中排队捐出卖身款等,给观众印象深刻。
战争与妓女是很多战争题材影片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出了《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中也有一段“献出难民营妓女”的戏份,对观众形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战争的摧残性不忍直视。片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让观众在感悟战争的残酷中看到勇气和美,象征着战争废墟中的开出的勇敢之花,这也是很多战争影片中,常用的女性塑造手法。
《八佰》的“战争观众”没有一处闲笔,一些一闪而过的角色也有自身的用意,在灰暗的街道上,画面中跑过一个欢笑的红衣女孩。她和焦急的市民、战争的残酷格格不入,却是一种美好的意象,这个镜头可能是致敬《辛德勒的名单》。而那些端着咖啡观战、拿三小时结束战争做赌注,以及抢包子、兜售望远镜的各色人物,也是电影用极少的笔墨呈现的芸芸众生式的人物。
战争题材最终肯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情感的力量一定来自影片的“煽情艺术”。有人说《八佰》中的文戏对情感的表达很克制,有的观众则看到了刻意的煽情。但不能否认的是通过分析苏州河对岸的一个个小角色,可以看出,影片在刻画人物、在“煽情艺术”上所下的功夫。这些高度提炼的人物无法一一展开描述,但又不可或缺,让故事更加饱满充沛,极大地丰富了这部影片的看点,增加了它的深度。观众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影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虽然战争中的“普通人”“芸芸众生”已很难有全新的艺术形象的突破,《八佰》的优势就是高度凝练、高度概括,做了大量的戏剧化创作。这些隔岸的“战争观众”众生相的塑造极大地拓展了影视创作的艺术空间,更注重事件、人物所蕴含的影视美学内涵,让作品在战争主线之外更具有了理想化的观赏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