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恐怖,凭什么打败豆瓣92%的恐怖片?
在小嗨观看过的恐怖片中,有这样一部特殊的存在:
它在当年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
不但横扫泰国国内的各项电影大奖,而且在2007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受到了11位评委的一致认可,将水晶熊奖收入囊中。
它是宜兰国际儿童电影节首度破例展出的开幕电影。
放映当天全场座无虚席,甚至许多没有位置的观众干脆席地而坐。
最重要的是,它明明不恐怖,却打败了豆瓣92%的恐怖片。
——《鬼宿舍》。
《鬼宿舍》
12岁的小男孩查特里突然被父亲转学到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
刚到新学校本就不适应,奈何还经常遭到同学们的戏弄,搞得他十分孤独。
直到结识了第一个新朋友,维秦。
两人经常一起逃课,溜到学校后方荒废的操场上玩。
那里有一个封闭的游泳池,据说曾淹死过一个小孩。
查特里本以为这只是传言,但在一次看电影时,他竟偶然发现维秦看不到屏住呼吸的活人。
只有鬼魂,才会如此……
《鬼宿舍》
20世纪末,世界恐怖片行业迎来了一次大换血。
由于观众对血腥暴力的视觉冲击产生了强烈的审美疲劳,传统欧美恐怖片逐渐遭到市场淘汰。
以氛围营造和心理恐怖为主调的亚洲恐怖片顺势崛起,并凭借东方独有的神秘色彩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其中泰国恐怖片虽发展较晚,但仰仗其悠远的宗教历史和各种神秘的习俗传说等天然素材很快便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即感官刺激+鬼影重重+民俗传说,故事本身蕴藏因果报应等宗教哲理。
可后来随着亚洲恐怖片的日渐没落,泰国恐怖片为求生存也开始了内部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即多种类型元素相结合,借由故事突显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或拷问人性。
《鬼宿舍》
本片就是如此。
平心而论,如果单论恐怖程度的话,它远远排不上个儿。
片中不管恐怖场景还是恐怖手法,都不见得有多推陈出新。
无非就是宛如停尸房一般的宿舍、闹鬼的厕所、淹死过人的游泳池、半夜巡房的舍监游魂、不断重复死亡过程的鬼魂,诸如此类。
或者说恐怖只是整部电影的辅料,编导真正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温情治愈故事。
只不过这里的“情”并非爱情,而是关于成长的友情。
别急,且往下看。
《鬼宿舍》
你看查特里和维秦。
当查特里发现维秦是鬼以后,出于恐惧开始极力避开他。
可没过多久这一人一鬼就和好如初,并且变得比以前更加亲密。
为什么?
因为抛开人鬼之别,他们都是孤独的孩子。
《鬼宿舍》
查特里本就性格内向,到了新学校又被同学欺负、玩弄,搞得他越发孤独。
而且父亲突然将他转学到这里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撞破了父亲的秘密。
这个秘密加之类似于被抛弃一般的失望,使得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自己或许还不太理解的压抑和压力。
《鬼宿舍》
而维秦更不用多说。
从他死去的那一刻起,便已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对于友情的渴望可想而知。
每一天,他都要被迫重复一遍溺水身亡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片中有一个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两个孩子去校外看漂亮姐姐的演出,查特里如愿以偿地与其合影。
维秦明知道相机拍不到自己,却还是凑过去拍了一张给查特里留作纪念。
可见他有多么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鬼宿舍》
对于这样两个孤单的孩子来说,对方就是自己在这所学校里唯一的依靠。
于是一人一鬼在相处过程中彼此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维秦教会查特里如何在新学校里生存下去、不受欺负。
在他的影响下,查特里逐渐开始敞开心扉,学会倾诉和分享,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缓和。
甚至得知维秦每天重复死亡过程的痛苦以后,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帮助他脱离苦海。
他知道身为人的自己帮不上忙,就用乙醚让自己昏死过去,以鬼的形态帮助维秦。
或许这就是孩子之间的友情。
简单而纯粹,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为了对方可以不顾一切。
《鬼宿舍》
而片中的成年人呢?
虽然影片刻意弱化了他们的戏份甚至全程没有出现过几次,但仅从只言片语的交代中依然可以看出,他们与两个孩子大不相同。
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简直令人唏嘘。
与查特里为了朋友不顾自身安危相比,查特里的父亲与保姆通奸,完全不顾家庭。
为了不让自己的肮脏事暴露,他又将儿子送入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完全不顾儿子的感受。
维秦的父亲也是如此,当年由于贪污被捕入狱。
《鬼宿舍》
纵观全片,唯一正面的成年人形象竟然只有与两个孩子无半点血缘关系的班主任普兰妮。
她误以为当年维秦是因为看到了刊登着父亲入狱新闻的报纸而自杀,这么多年来一直觉得是自己没藏好报纸才害了维秦,始终生活在自责与愧疚当中。
可其实当年真的仅仅是个意外而已。
当查特里告诉她真相以后,普兰妮瞬间泪流满面。
那一刻,仿佛她不只是维秦的老师,更像是一位母亲。
一位终于解开心结的母亲。
《鬼宿舍》
总得来说,本片就像是一剂治愈的良药。
它并不适合解压找刺激,而适合深夜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静静地观看。
相信你一定会被感动。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