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票房破亿,《八佰》未映先火,关于它的争议到底是什么?
影院复工已经一个多月,即将在本周盼来重磅国产新片进场——《八佰》定档8月21日。
如今《八佰》还没有正式上映,票房方面已经捷报频频:首轮点映一天票房突破一千万,二轮点映开启后连续两天成为疫情后全球票房冠军,如今电影尚未正式上映预售票房已经破亿,这个成绩毫无疑问成为影院复工后最亮眼的存在。
而在口碑方面,《八佰》也相当能打。豆瓣开分8.3分的成绩让人对它的品质绝对有信心,看过点映的观众大多评价影片又燃又好哭,“去看一定要多带纸巾”。
这部电影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数百人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抗争四天四夜。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战役,甚至有人因此而发文:这场结局并不值得大书特书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不值得拍电影。
提出这个观点的本身就是对电影创作有误解。
首先,尽管这场战役参与人数不多,但这数百战士在坚守四天四夜过程中所展现的无畏和韧性,受到了几代领导人的肯定,也被毛主席列为“革命典型”之一。还有,历史上充满争议的孙元良,在这部电影中并未出现。
另外,电影创作不是撰写历史书籍,需要根据历史事件的份量来决定书写笔墨浓重程度。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老师观影之后的点评:“《八佰》不是历史书,也不是纪录片,而是文艺作品(故事片)。”它所做的是截取了多年抗战历史上一个横截面,通过这个横截面,去给现代观众展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更因为这场战役“小”,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不一样的战争电影:以往的抗战片中,我们都看到了不少恢弘的战争场面和荡气回肠的奋战故事,但往往忽略了“人”的刻画。《八佰》这部电影就是在“人”上放足了笔墨。
这部电影中,描绘了真实的恐惧和胆怯,也展现了不遮掩的困惑和私心。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命选择当起了缩头乌龟,也有人受到感染奋不顾身渡河也要来参战,但看到残酷战场的瞬间被吓懵。
它当然是歌颂赤诚和热血的,但也让我们看到,在无畏和决心的背后,也曾有犹豫和退怯。
但无论是被时代裹挟推进战争,还是主动奉献自告奋勇,最终他们聚在一起正面抗敌视死如归,兵痞子和老油条在战争里成了真正的英雄。
它把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心态转变刻画得细腻动人。这份细腻,不仅仅是说那些身着军装的人,也包括战争中的平民百姓。
看赌场的刀子出场是个不懂事的小混混,一度还把前来求救的民众们拒之门外。但是,在他亲眼目睹了对岸战士的英勇后,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了给死守仓库的战士们扯一根电话线,他冒着敌人的炮火,用尽最后的力气甩了过去…
被困在家的大学教授,起初仅仅是在阳台上每天端着望远镜密切关注着对岸情况变化,连日下来在最后时刻,他也忍不住了,一边颤声说“实在是太欺负人了”,一边拿出藏在柜子里的枪向远处的日本人扣动扳机…
为了塑造好这样的人物,每个参演演员都拼劲了全力。片方还放出了一则预告,揭秘了欧豪和张译一场重头戏背后的故事。
张译坦言,不管戏外是否认可角色的选择,入戏之后,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角色;欧豪则说,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要沉浸到角色中。正如导演管虎所说:“要透过银幕和观众对话,就要求演员深入其间进入到这个故事中。”
有这样的创作精神,最终《八佰》的呈现是成功的。
8月21日它就将正式和观众见面,期待《八佰》的上映为国产电影“提气”,为影市复苏添彩。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