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中国模式失灵了吗?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中国经济因为长期高增速而格外引人注目。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国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四万亿计划”。在这项计划的刺激下,中国在全世界的普遍经济衰退中“风景这边独好”,并且起到了带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在西方观察者眼中,这种有别于印度自由经济模式,又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成绩。一时间,“中国模式”收获了铺天盖地的赞誉,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先锋和典范,中国人也足足过了把救世主的瘾。
然而,四万亿计划在拯救了世界的同时,却拖累了自身。近两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显著,中国经济却表现乏力并连连暴露出严重问题,如增速下降,房地产市场遇冷,地方政府负债累累,今年震惊全球的股市暴跌,更让全世界都为中国经济捏着一把汗。
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也迅速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经济危机时期,西方人齐刷刷把眼睛向东方看,对所谓的“中国模式”艳羡不已,断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现在,西方人又皱起了眉毛,摇起了脑袋,把中国指为世界经济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前些年备受赞誉的“中国模式”突然就不好使了?这里预设的更具根本意义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中国模式”?
按照一种十分流行的意见,“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大政府”,即政府非常强势,拥有异乎寻常的资源汲取和调动的能力,想干就能干。比如08年说拿四万亿元就能拿出四万亿元,这种能力,恐怕全世界惟独中国政府具备。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我们所在的柏林,世界一流经济大国的堂堂首都,想建个新机场,今天看人脸色,明天四处化缘,修修停停,竣工现在尚遥遥无期。在这期间,中国不知建了多少个机场,就连高铁都修到青藏高原上去了。
现在要问的是,这种将中国模式归于“强政府主导”的解读是正确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模式还应该运转得好好的才对,因为中国政府依旧强势得很。
我认为,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要害在于,它忽视了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其实是由前后两个阶段组成的。所谓的“大政府”,“强势政府”是在后一阶段才出现。而在前一阶段,即从78年到90年代中后期,我们所看到的恰恰相反,是政府的不断后退,民间力量的持续前进,也就是说,前半段不是“大政府”,而是“小政府”。而靠这种“小政府”的模式,同样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速。
这两种模式,也对应于经济学所提出的实现经济增长的两条基本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驱动经济增长。第二条道路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这两条道路在经济思想史上各有理论流派支持,由此我把前一种模式称为“亚当斯密模式”,把后一种模式叫做“凯恩斯模式”。
我的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其实有两种“中国模式”,即前一阶段所采取“亚当斯密”模式和在后一阶段采取的“凯恩斯模式”。在这一认识框架下,让我们首先回顾改革的历史,揭示以往经济腾飞的真正动力;再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途径。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