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养生 > 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查看:707 / 更新:2022-04-09 19:57

一、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

  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俗称“拇指罐”。治疗时,先将竹罐放入药锅内煮沸,然后将竹罐从药锅内捞出,趁热拔在患处,竹罐内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产生很强的负压,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瘀血顺利地排出来,使气血畅通,消除病痛。与传统火罐不同的是:普通的拔火罐直接作用于皮下,而对于深层次的病灶(例如深层次的软组织损伤)效果欠佳,而竹罐通络疗法排瘀彻底,不但可以剥离组织粘连,而且还可将深层次的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至皮下,尔后施以药罐,将病源拔出体外,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获得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另外,竹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的大得多,但由于药罐的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而且拔罐部位基本上不受限制。竹罐取材于深山老林里的紫竹,通过特殊加工而成,有资料显示,紫竹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该疗法对寒湿痹症、哮喘、感冒、咳嗽、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慢性疲劳、失眠、精神困乏、痛经、月经不调、腰、背、胳膊、腿酸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关节扭伤及外伤肿胀疼痛、颈椎病、疮疡将溃或已溃脓毒不泄的疾患等病症以及亚健康状态调理,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二、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尤其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广泛性皮肤病,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出血倾向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腹症,严重心脏病人。治疗部位皮肤过敏、溃疡、全身浮肿、烫伤、冻伤、肿瘤,女性经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2.治疗部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凸凹不平,较大的瘢痕上、乳头,毛发较多处,皮下肌肉脂肪明显量少,皮肤细或干燥弹性差,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部分心脑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儿、机体耐受性差,有“晕针”病史者慎用。对此类病人操作前宜选舒适放松体位(多为卧位),做好解释工作,可适当延长罐体在空中停留时间(毛巾始终严捂罐口),减少留罐时间,以降低罐口对机体皮肤的刺激强度(初次接受治疗者尤须注意),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异常立即起罐。

  3.拔管前要选好体位、部位、大小适当的罐体。初次接受该治疗或体弱者,宜取卧位。

  4.竹罐要标准,罐壁要求薄厚适当且均匀,罐口平滑园钝。

  5.拔管前甩净罐内残余热水

  6.尽量缩短竹罐出锅后(毛巾捂严罐口)与罐口吸附皮肤前之间在空中停留的时间。

  初次操作者,为确保罐不脱罐,在规范操作前提下,宜将罐口直接紧压在相应经穴上,并原地左右适当转动罐体,略压一会后再松手。

  7.罐刚固定时,罐口下皮肤有温热感(温热是正常刺激感,烫是异常刺激感),肢体不宜马上移动(否则,罐体易脱落),起罐时有短暂的疼痛,常见罐口下皮肤淤血、充血或无明显变化、有水珠、甚或有泡、扪之均发凉。

三、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1.竹罐经煮沸后,立即边控水边取出(快速甩去残余热水)管内只剩混合的热气(水蒸气和膨胀的热空气)立即扣压在机体相应部位的皮肤上后,罐口内皮肤受热皮下血管等充血,循环加快,血液、淋巴液等将吸收的热能很快带走,组织变软,使罐口端温度下降气体随之冷缩,在大气压下,产生使罐体能吸附皮肤的初步负压。

  2.随照罐体在空气中时间的延长,罐内热量由罐壁散发,逐渐完全冷却负压也随着不断增加致最大强度(表现为罐口处皮肤紧缩感逐步增强)罐体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3.罐内水蒸气也随温度的下降而变为液态(刚起罐后罐口下皮表有水珠)此举也参与罐内负压的形成。

  4.罐内最大负压形成时(拔管后5分钟左右),对机体的刺激最明显,作用最强,在此基础上继续留罐5分钟左右可达最佳疗效。

  5.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对人体有机械和温热刺激,前者,罐体在负压状态下产生的机械性吸力,首先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破裂,RBC渗出解体--皮下淤血,经机体自家溶血后可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作用于全身不同组织器官,另外吸力刺激局部皮肤感受器,经反射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异常状态趋于平衡。后者使局部血循加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加快,局部组织营养状态改善,WBC吞噬力及免疫功能增强。二者的综合作用使疾病趋于康复。

四、怎么样避免拔罐无灼痛无烫伤

  1.罐壁厚,吸热多(温度高),当罐口与皮肤接触后,机体不能将超过人体温度阈的热量及时散除,致使罐口下皮肤有灼痛感及烫伤皮损。

  2.操作中未甩净残余热水,致使其顺罐壁下流,罐口接触皮肤后,也会出现上述损伤,均属非治疗性烫伤(起泡),须避免……

  3.皮肤对负压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拔罐治疗时间是10分钟左右,正常情况下留罐(如留罐前皮肤有一过性灼痛等异常现象,应在治疗时间内提前起罐)时间过长(超过治疗时间一倍以上),起罐时突起的皮肤上会出现水泡,属治疗失误性水泡。也应避免。

  4.在治疗时间内出现水泡,中医认为:是体内病邪(主要是积滞的湿邪)外出的表现形式( 对此中医有时会用少量药性较强的皮肤粘膜刺激性中草药,贴在不同穴位上,激起皮肤出泡,进而破泡引邪外出的发泡疗法 ,治疗湿邪为主的疾病,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及时穿破引邪外出(注意消毒,泡瘪后要保护泡表皮完整物撕去,可喷敷云南白药、一效散,涂紫药水等)对较小水泡不需特殊处理,任其自然消退,二者均须注意防感染。

  5.治前选好体位,尽量使罐口垂直或>30°留罐,拔罐初期罐内热气较多,当罐口于皮肤的角度较低时<30°,(尤其在水平位以下甚至罐口朝上时),罐口近端热气的密度不被及时消减。,罐口内皮下血液、淋巴液不能将过多的热量及时散发掉,致使留罐初期罐口处皮肤灼痛,应起罐观察,重拔或改换它穴,对水平位上下且灼痛不甚,很快消失者,不必马上起罐,将该罐到移别处或本次用罐全部拔完时再起不迟或提前几分钟起罐,对罐口朝上或灼痛感强烈者,应马上起罐,调整剂量重拔,否则到时间起罐时罐口内会出现烫伤——起泡)。

  6.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属慎用者,必须随时观察,掌握好剂量。

上一篇:

想要科学瘦身吃什么好 两周甩肉15斤

下一篇:

刮痧去火吗 刮痧的禁忌症状有哪些呢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