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逸夫 万千桃李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1日第4版 (本段作者李海绩,1993年—2000年任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
我从1993年初至2000年底,在教育部任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具体负责邵逸夫先生的教育捐款。包括接受赠款,参与受理和审批赠款建设项目,落实建设项目的实施,分期拨款,组织专家检查、评选,奖励优秀项目等。8年的工作中,我和邵逸夫先生有比较多的接触。对他情系祖国、重教育人的爱国情怀和慈祥谦和、平易近人的品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受益匪浅。
邵逸夫先生从1985年开始,通过教育部对内地教育事业捐款。开始每年1亿港元,后来每年2亿港元。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累计捐款近47.5亿元。
记得1993年3月,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刚上任不久,港澳台办公室就收到邵逸夫先生写给朱开轩的一封信,信中表示:“在报纸上看到,国家领导人很重视教育,教育确实是很要紧的事。你当主任不容易,在工作中如有需要我做的,我愿助一臂之力。”这使我非常感动。远在香港的这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一直在关注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此时,他主动提出愿为国家的教育贡献心力,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邵先生不仅重视教育,也情系祖国灾区的同胞,特别是灾区的孩子们。对内地发生的灾害,总是主动伸出援手,常常是一旦灾情发生,他立即指示属下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如:2000年云南楚雄地震、2001年新疆、内蒙古暴风雪,2002年陕西、湖南等十几个省的暴雨水灾,2008年汶川地震等,每次捐款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已总计捐款2亿多元。他的救灾款,也主要用于恢复建设灾害损坏的校舍,使灾区的孩子们尽快回到舒适的教室。
教育部为感谢他的善举,决定以教育部长(开始为国家教委主任)名义邀请他来内地参观游览,他欣然接受,也可顺便看看他捐款建设的校舍。于是,李铁映、朱开轩主任,陈至立、周济、袁贵仁部长,每年都向他发出暑期来内地旅游参观的邀请。连续十几年的参观旅游,神州大地到处留下了邵先生的足迹。邵逸夫先生对教育部的安排,一直都很满意,他从来不计较,反复给我们讲的是:太谢谢你们了!千万不要太多打搅当地政府,一切尽量从简,包括在各地不要举行正式的宴请等。作为一个耄耋老人,其实每次参观旅行是非常辛苦的。常常每天很早起床,中午也难以休息,但他兴致勃勃,其精气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钟情。
8个年头的接触,邵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个慈祥谦和、平易近人的长者。从1993年6月我第一次访港拜访他开始,他每次都是在香港清水湾影城的山顶别墅中接待我,而且每次见面,总是带着他那经典的笑容欢迎我们,非常和蔼可亲。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内地一些省、自治区教育厅局和大学的负责人去香港,向他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他亲自出面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宴请了代表团一行。他没有把自己的捐助看作是恩赐,反而对我们说:“拜托你们把建设项目做好,谢谢你们!”
有一年,个别赠款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配套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邵氏基金会方面也有所闻,并派了代表来内地检查。主管的副部长韦钰又带着我跑了好几个省,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很快转入正常。后来,我和一位同事专门去香港汇报。他的夫人方逸华女士先听取我们的汇报。她听后表示:邵先生和她都非常相信教育部的工作,完全尊重教育部的意见。没想到的是,此后,邵逸夫在清水湾影视城的山顶别墅,还专门请我们二人吃了便餐。他的和善、平易近人,令我极为感动。
有一年朱开轩率团赴港参加赠款仪式,回内地前的晚上,有个宴请。宴会后,邵先生握着朱主任的手说:“咱们明天见。”当时我也在场,有点不明白邵先生的意思。结果,第二天我们到机场,邵先生已经先期到达,他特地来欢送朱主任。一个已届80多岁的老人,专程到机场送我们,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品格啊!
我曾写过一首小诗,对他表示由衷的敬仰。诗中写道:
(一)
创业打拼多艰辛,风风雨雨一世勤。
荧屏历历多少事,独占鳌头耀古今。
(二)
爱国重教育新人,遍洒雨露润人心。
神州处处赞邵翁,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