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让宗教信仰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
宗教信仰正能量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或许有的人的梦想是穿越回到大唐盛世;有的人的梦想是来一次免签证的全球旅游;有的人的梦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有的人的梦想是每天能在蓝天白云下、绿草阳光中徜徉……这些梦想汇聚在一起,通过“中国梦”的提法表达出来,必然会激起人们长久以来的共同心声,凝聚当前社会各界的深层思索。
习主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确实如此,面对近代以来全球竞争推动下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呕心沥血,前赴后继。随着我们与这一梦想越来越接近,对人类命运和时代局势看得越来越清晰,对自己的现状和愿景思考得越来越深入,对于“复兴之梦”的内容和实质就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梦”不仅蕴涵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也要求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为,幸福是建立在物质、情感和精神需求的共同满足的基础之上。
“中国梦”所蕴涵的物质文明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技创新、分工协作、制度变革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而要实现人们精神需求的普遍满足,却需要从思想文化、信仰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着手,需要发挥宗教信仰这一灵性资源供给者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宗教信仰通常所回答的是人们认识上的终极问题,所满足的是人们的心灵世界,所约束的是人们的主观意识。
放眼全球,那些崛起强国的梦想中都隐含着宗教信仰的支撑。例如,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写道:“……美国梦与这个国家的宗教遗产及深层的精神信仰不可分割。欧洲梦的世俗性深入骨髓。美国梦是融合性的……相反地,欧洲梦却基于保存原有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上生存。”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的结尾称:“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自由啦!自由啦!感谢全能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从5000年来中华文明兴盛绵延的过程来看,宗教信仰同样一直在为这个东方古国的梦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所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一个成功的现代社会,需要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3种制度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中国是开发国家制度的先行者”,“中国投入建国大业,建立了强大且统一的文化,足以承受两千年的政治动乱和外族入侵。中国政治和文化所控制的人口,远远超过罗马。”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宗教信仰在凝聚华夏大地梦想中的无形作用。事实上,在隋文帝重新统一四分五裂的国家的过程中,糅合利用儒、释、道三大传统,起到了聚合民心,打破文化、种族和地区障碍的作用。在唐代,能够吸引万国来朝,除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外,佛教文化的兴盛和传播也是重要原因。
然而,近代以来,闭关锁国让中国面对不期而遇的国际竞争大潮措手不及。那时,无论是政权精英还是学者名流,都不约而同地把富国强兵作为凝聚人心、应对变革的时代梦想。为此,他们努力地翻译西方论着、引进军事工业、培训新式军队、钻研法律制度、考察各国宪政。通过几代人的艰辛付出,中国的现代化梦想逐渐向真实靠近。然而,在那个时代的梦想中,不仅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忽视了宗教信仰的作用。其结果是,虽然工业发展了,技术进步了,军队强大了,生产率提高了,但近代的强国梦却随着精神文化的滞后而日渐模糊。
在今天,中国人民重新喊出“中国梦”的最强音,必定是对历史的继承和超越。要让多种宗教丰富多样的灵性资源为“中国梦”增添更多正能量。例如,道教的“天人合一”、佛教的觉悟圆满、基督宗教的美好天堂、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都可以丰富人们的梦想,增加人们实现梦想的动力。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