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主:网购会让你变得越来越穷!
1、网购从根本上摧毁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能力
又到一年“剁手季”!
各大电商平台蓄势待发,带货主播火力全开,各路网铺备货充足,广大“剁手党”们也早已跃跃欲试,只等“双十一”的哨声一响,便要冲进市场“杀他个干干净净”!
此时,与新网络经济的繁荣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可罗雀的实体商超,虽说不至于混到一个客人都没有的地步,但是与曾经的繁华相比,也确实只剩下了一地寂寥……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网络经济为大众提供了优质廉价、方便快捷的商品服务,将大家从实体经济的高物价深渊中解救出来,实在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福音和救星。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网购行为正在从根本上摧毁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能力,而网络商品的价格越低廉,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就会越拮据。
本文也旨在向大家说明:网购是如何在微观结构中,向大众提供物美价廉、高效便捷的商品服务的同时,又在宏观结构中对用户进行资本掠夺,并且在底层经济模型中,破坏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收入能力的。
2、网购转移需求而非创造需求
首先我们要了解网购是如何成为国民消费首选方式的,要论及此事就绕不开实体商业结构的没落。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网络经济是击溃实体商业的直接推手,相对于实体店面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但老庄想要告诉大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是极度片面的。
虽然在客观事实上,网络经济的强势崛起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但是真正摧垮实体经济的却根本不是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经济。
首先,实体经济本身其实具有不可代替的、足以与网络购物相抗衡的竞争优势,“高质量服务体验”和客户在购物中的“参与性感受”足以与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属性进行直接对抗。
真正令网络购物在竞争中碾压实体店面的优势其实只有两个。
所谓“一根网线联天下”,网络购物的成交量之所以巨大,并不是网络购物的需求巨大,而是因为网络脱离了实体店面的区域性束缚,并且剥离了高房价带来的高销售成本,由此才能以低廉的商品价格,将全国被积压已久的消费需求集中于自身一点进行爆发。
我们可以称这种聚焦和爆发为:转移需求而非创造需求。
这些被积压的消费需求从何而来?自然是实体店面商品的高昂价格和国民收入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说白了:老百姓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民众在实体购物当中所承担的商品价格,至少70%以上来自于房租!
这个房租成本并非简单实体店面租金,如果我们细究其他的成本环节,就不难发现,从人工成本到水电成本的构成当中,60%以上也都是房租成本。
3、实体经营者被房地产挤压利润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实体店面自身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之高昂不需赘述,所以他们卖给客户的商品当中自然要也加入房租成本。
然后公司员工的工资构成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拿来直接交付自身住宿房租费用的。
同时他们自身作为消费者,为满足生活所需,也要购买其他店铺由高房租加成后的高价商品。
一个循环下来,不论你是否买房,消费者都要为高昂的房地产价格买单,同时所有的实体经营者也都要被高昂的房地产价格挤压利润空间。
一边是生活成本提高,一边是利润空间减小,大众为了生活自然要选择更加廉价的商品,而店主为了求存,只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但是房租作为商品价格下限成本不会减少,所以更少的工资给付则成为了必然选项。
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网络商铺由于绕过了房租这个“商品下限成本”的毒坑,在一瞬间形成了碾压性的价格优势,由此成功的引爆了被房地产价格积压多年的消费需求,才走上了“人生巅峰”。
就像老庄以前说过的那样,是房地产干死了实体经济,也是房地产造就了网络经济的辉煌。
如果各位有心去对照一下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马云高速崛起的时间表与房地产泡沫急速膨胀的时间表几乎是吻合的!
4、网购收割积压已久的消费红利
但是,网络经济的崛起只是绕过了这个问题,而非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在宏观经济视角当中,网络购物收割了积压已久的消费红利之后,却将“祸根”留了下来。
甚至从反面来说,网络经济的崛起不仅没有解决房地产对经济的压制问题,反而是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在旧有的实体经济模型当中,不仅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内循环和以外贸进出口为主的经济外循环两套系统。
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这样两套系统。
虽然城市之间外循环重要且强大。
但是对本地居民影响著深刻,也最直观的则是地区经济内循环。
比如说,你作为一个A城市居民,你在本地一家米粉店上班,你花了50块钱在隔壁书店买了一本书。
然后这五十块钱就从你手中流入到了书店,书店员工发了工资又去隔壁服装市场买了一件便宜体恤衫,钱又流入到了服装店。
然后服装店员用这笔钱又买了一个小台灯。
台灯店老板下班了,又来你店里饱饱的吃了一顿。
老板收到这50块钱,就又有钱给你发工资了。
不仅如此,书店、服装店、台灯店的老板也都有钱给员工继续发工资了。
如果说经济循环就是一条河或者湖泊,房地产泡沫犹如抬高河床的泥沙,而资金存量则是水,外循环决犹如支流,注入和支出量决定流量的大小,而内循环则是堤坝,水位的高低就要看它。
本地的资金存量大小,则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生活也较好,因为他们流量大、水位高……
虽然房价畸高,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内循环的存在,大部分水还锁在河道里,只是成本高了一些,运行阻碍大了一些而已,鱼(当地居民)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5、消费者的资金定向流转
但是网络经济的崛起将城市内循环+外循环的“双循环格局”打破了,等于在河堤上决了个口子,相当大一部分本应在消费者所在地进行流转的“本地存量货币”,通过网络平台交易抽取向了电商公司所在地。
本应该被各地市场均摊的消费需求和本应该在各地市场内流转的存量资金被转移,不仅造成了地方经济空心化的现象,而且在此抬高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
还拿买东西的例子来说:
你在A市赚了50块钱,本应该出门去隔壁买一本书,然后这笔钱就按照内循环的轨迹流转,最终回到了你的手上。
B市如此,C市也如此。
但是此时,你选择了网购一本书,然后这本应该在A市本地流转的50块钱,便跳出了内循环转向了电商公司所在地的H市,所谓的资金外流。
钱被抽走了,不会再回到你手上了,本地市场给你发钱的能力就少了50块。
所以网络销售公司其实是履行了一半“顾客所在地的市场行政职能”。
为什么说是“一半”?
因为他们只管“收钱的那一半”,而“发钱的那一半”他们是不管的。
这时候就会有人说,那网络购物购买的是网店的商品,而网店则是开在各地都有的,别的网店从A市抽走了资金,那么A市的网店也同样可以从其他城市抽取资金,这不就是外循环么?
怎么能说前不会再回到你手上了呢?
6、网购加剧城市垄断的“劫贫济富”
这就牵扯到了网络购物的聚焦效应,同时也不能不说实体经济的均摊效应。
由于各地区的消费能力和购物需求不同,分布在各地的实体商超的盈利和销售能力也有不同,但是大体上不会出现一个超市覆盖全市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总体上是成分摊状态的,而这些分摊红利的实体则为大众提供了最大基数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
但是网络销售的聚焦效应决定了,其利润汇集点高度集中,正如淘宝、京东之类的网络购物平台抽取了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需求一样,少数头部网店则抽取了其中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
如果是实体经济销售的利润排布是1、2、4、1、4、5、2、6……的形式,那么网销售的利润分部则是99、83、64、32、20、4、1、1、1、0、0、0……的形式。
所以大多数的利润都会汇集向个别头部网店城市所在地,而不会像曾经那样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消费者城市所在地。
由此形成头部地区只进不出,腰部地区苟延残喘,尾部地区只出不进的格局。
而头部地区由于汇集了大量资本,所以自身或者其他资本进行投资时,也会首选这些聚集地区,然后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但是这种“劫贫济富”的标准网络经济模型却隐藏在极为底层的经济逻辑当中,难以察觉!
一边为消费者提供廉价商品的同时,一边在消费者所在地制造客观事实的通货紧缩!
而且越是通货紧缩,地方实体经济就越困难,就越要降低人员成本,抬高商品价格,而消费者就越得依赖网络廉价商品,于是再次加速资金外流,加剧通货紧缩,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就越难以增长。
但是没有人会去怪罪那个为自己提供“廉价商品”供应的网络经济,仇恨点必然继续指向价格畸高、工资畸低的实体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买网络廉价商品,就越来越觉得自身购买力萎缩,从最开始的“想啥时候买就啥时候买”,逐渐变成了“即便想网购,也得等到双十一打折才好”。
这不是因为你懂得勤俭持家了,而是因为无形中你变得更穷了!
7、如果不能让钱流向自己,那么让自己流向财富汇集的地方吧……
这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阳谋”,至少在房地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无解,因为这是大众倾向性造成的必然结果。
就如同黄河与淮河的格局一样,房地产泡沫抬高河床的同时,网络经济又在“黄河大堤”上打开了一道决口,资金就会像水流一样涌向成本洼地,“夺淮入海”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束水攻沙”,要么降低房地产成本,要么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本地居民收入。
但问题是,“黄河决口”堵不上啊!钱没了,你拿什么“冲沙”?!那就只能卖地……
所以越是大规模的普及网络购物,“黄河决口”就越大,本地实体市场就越萧条,地方ZF的收入来源就越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就越高。
但是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高,“河床”也就越高,实体经济就越萧条,网络经济就越火爆,地方财政外流的速度就越快。
无限死循环……
所以ZF卖地就像是吸那种“白不刺啦,粉末状的东西”一样,怼一口龙精虎猛,吸三年骨瘦如柴,但是到头来还得靠那玩意儿续命。
很多地区也只能想方设法加大“冲沙”力度,比如打造自身的核心产业集群以吸引资金,或者干脆打造自己的网络销售媒体中心或者网红村、带货村之类的概念,希望从其他城市身上把血吸回来。
但是这么做的成果很难预料!
除非ZF注水的速度或者本地的吸金效率,能够快过“剁手党”们往外送钱的速度,否则资金外流就是定局。
即便是网红概念成功,也改变不了“劫贫济富”的根本性模型,钱也只是汇集到了本地的少数人手中,再次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而作为个人,在煌煌大势面前是不值一提的,网不网购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网购,不“剁手”只会让自己穷的更快。
这就是一场“穷与更穷”之间的时间赛跑,也是一场“通货紧缩与自身价值”之间的殊死较量。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提高自身附加值,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向更高层级转变,形成不可代替的自身优势,跟本地同业者进行内卷竞争。
同时扩大自身收入来源,改善自身收入结构,更合理的配置自身资产,以及进行更有效的投资。
最后,敞开胸怀接受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并投身其中顺势而为,如果不能让钱流向自己,那么让自己流向财富汇集的地方吧……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