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世界上最可口的毒药
俄罗斯目前的医疗体制,本身就问题多多,披上一个免费的外衣,并不足以证明它的制度优越。比如说吧,俄罗斯实行医药分家制度,看完病,拿到处方一般都必须去药店去买药,看病不花钱,但治病可是要花钱的。所谓免费,免掉的不过是挂号费和诊疗费。但俄罗斯的药品可是不便宜,不少中国留学生,就经常顺带把中国的药倒腾到俄罗斯,补贴学费呢。另外,俄罗斯的公民如果得了大病住院治疗,虽然理论上不用花钱,但有严格的转诊制度,综合医院只收社区医院转诊过来的病人。但这个转诊可不是你想转就转的,一些病人还没有等到转诊的机会,就撒手人寰了。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这个所谓的免费医疗制度,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国人在网上有许多叫好,但俄罗斯内部,却只有百分之三十几的支持率,并没有多少人买账。医疗制度如果是一味药,这疗效,可才是谁用谁知道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大多数人,却又偏偏喜欢午餐免费。没尝过免费午餐苦果的人,则更是偏爱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
医疗服务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如果免费,必然会出现供给不足,排队看病的现象。但是,医疗服务又和其他的消费品有些区别,电视机短缺你可不看,汽车限购你可以坐公交,但是,如果有病得不到看病的机会,很多人就只有等死。这就是所谓的“免费午餐饿死人的故事”。
这条路我们并不陌生,俄罗斯之前的苏联,就曾经是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者,结果怎样?变成了只有特权才能享有少数的优质资源,普通人虽然免费却根本得不到看病的机会。俄罗斯成立后,通过宪法规定必须给国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但20年下来,劣质的免费医疗,最终催生了许多私人医院,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但凡有点钱,都更愿意到私立医院去看病。
事实证明,免费不过是个乌托邦。
我知道,许多人钟情这条新闻,不过是含沙射影,吐槽中国的医疗体制。中国的医疗体制有没有问题?显而易见,有。比如:一些领导干部享受着特殊的医疗服务,挤占了大量普通人治疗的机会,这是特权在医疗行业的延伸。还比如,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越往下水平越低。再比如,没有给民营医院更多的政策支持,他们和公立医院的竞争地位不平等等等。
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医改的方向,医改的方向不是过去那种凭借身份享受不同特权的所谓的免费体系,而是要充分的市场化,让每个人都能享有相对均等的救治机会。我不客气滴说,中国的医疗体制再不好,也比现在的俄罗斯好许多倍。那个所谓的免费医疗制度,不值得期待。
免费是世界上最可口的毒药。因为他让人们误以为,可以不花钱获得医疗服务。事实上,所谓的免费,不过是“看起来”不花钱而已。他要么由别人来买单,要么自己用另外一种方式支付。
这种所谓的免费要实现,其实并不难,但是,要想在免费的条件下,长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就完全不可实现。而后者,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当免费加入质量和供给的维度就破绽百出?这是因为,这种制度安排本身违反人性。人性在本质上都是利己主义,如果医疗服务可以不通过价格完成资源配置,那理论上讲,其他任何商品就也都可以。房子,车子,旅行,甚至谈恋爱和婚姻。
这种实验我们不是没试过,十亿人口的国家试了三十年,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
行文至此,我已经听到有不少朋友问我:“如果是穷人,看不起病,那是不是他们就该死?”
三十年前,当邓小平准备推进市场经济的时候,很多人同样问:“粮食市场化,那买不起粮食的人,岂不是要饿死吗?”可是,最终我们看到,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粮食的价格似乎大家都买的起,可却饿死了学多人,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粮食价格没人管了,结果全国人民却都在努力减肥。
道理复杂吗?不复杂。如果我们需要某种服务,并且希望这种服务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就敞开市场,充分竞争,让从事这一服务的人,尽可能的赚钱就行了。如果我们想让某种服务昂贵的大家都买不起,买不到,就禁止这个行业赚钱。这个秘密,是英国的一个牛人发现的,他的名字,叫亚当·斯密。
尽管如此,每个社会依然会存在一批看不起病的人,他们或因先天缺陷,或因竞争失败,对这些人,当然不能弃之不顾,生死由之。只是,我们比那些笃定坚持免费的人,在人性和智力层面多了一份信心,我们认为,除了免费的馊主意之外,我们仍然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