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不调的药品 几款月经不调的食疗方法
一、月经不调食疗方法介绍
1、莲藕木耳老鸭煲:可将老鸭洗干净后,加入黄酒与生姜煲汤,待到8分熟,再加入黑木耳、莲藕等。众所周知鸭子养胃,性寒,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适合体内虚热者,黑木耳和莲藕具有止血功效,非常适合月经量过多的女性食用。这道菜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月经期间排血量还能调整经期,清热养胃。
2、山楂红糖水:女性在月经期间经量过少,可采用山楂红糖水来促进经血的排泄。先将50g生山楂肉煎煮,去除渣,再加入40g红糖,趁热喝下,经血会在二者的作用下自行排出。
3、牡丹花粥:牡丹花粥主要针对的是女性经期紊乱,可先用粳米煮成粥,等到粥沸腾后,再加入适量的牡丹干花继续煮,等到粥熟了之后再加入适量的白糖即可。注意,吃粥前不要进食,每天2次即可。除了调理经期,该粥还可缓解痛经。
二、月经不调可吃7种药物来调理
1、当归丸
养血补气,调经止痛。用于血虚症引起的月经不调。
2、七制香附丸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主治月经错后,胸肋胀痛,白带量多。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注意,阴虚发热着慎用。
3、益母草膏
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产后腹痛。
4、加味逍遥丸
舒肝清热、健胃养血。用于两肋胀痛,倦怠食少,月经提前。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切忌气恼劳碌。
5、乌鸡白凤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6、妇科得生丸
解郁调经。用于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经色暗紫,淋漓不畅夹有血块,胸肋乳房作胀等气滞血瘀型痛经。
7、经丸(片)
活血散寒,温经止痛,用于小腹冷痛,遇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等寒湿凝滞型痛经。
三、月经不调的6个症状
1、经血异常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2、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3、月经中期出血
女性在生理期间来临时所流出的经血或是在分娩阶段的出血,都算是正常的出血,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的出血都属于不正常的阴道出血。
4、月经量少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月经量少于20毫升,仅需少量甚至可以不用卫生巾,经血呈暗紫色或粉色,也是不正常的。
5、月经推迟
月经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一次,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6、经期过长
女子的行经期大约是2~5天。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经血回头”,这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四、7招预防月经不调
1、注意保暖
女性在受凉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月经延迟等月经不调的症状,因此预防疾病的时候就需要积极的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带来的不良影响。
2、调整作息时间
女性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月经的正常出现,长期熬夜、习惯晚睡等习惯往往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此预防的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3、选择适宜的运动
要选择适宜自身体质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舞蹈、爬山、打球等,游泳应避开经期,以免在生殖器官自洁作用降低时病菌侵入造成感染。通过运动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的平衡。
4、补充水分和营养
行经的时候,身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也会随之流失掉,这就造成了女性体质的抵抗力平偏低,这个时候需要多加的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多吃些动物内脏,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很有益处的。
5、避免过度劳累
女性朋友在生活中需要注意,月经来临的时候往往需要多加的休息,对于月经中有痛经感觉的女性还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多度劳累导致经血和子宫内膜碎片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造成月经不调。
6、拒绝烟酒
妇科专家指出,月经不调容易在经常吸烟和饮酒的女性中出现。据统计,经常参加接待宴饮和习惯抽烟的女性,比起其他女性患月经不调的机率更大,如果不想被月经不调困扰,平时要注意远离烟酒,不要让烟酒毁了自己的健康美丽。
7、禁止频繁人流
女性不懂得洁身自好,频繁的更换性伴侣或者不断的发生性行为也会引发月经不调。因为性生活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生殖器内的分泌物,一旦体力消耗过度之后分泌物无法正常被分泌时,女性的生理功能会受到破坏,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疾病。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