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谎言,是从什么开始的
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自己还在襁褓中时,还只是个咿呀学舌的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时,也还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没有任何概念时,就会经常被问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是爱爸爸呢?还是爱妈妈呢?”
其实,问一个对这个世界还一无所知的孩子,关于“或者”“或者”的选择时,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属于孩子自己的关于“爱”的选择和能力。
如果,爸爸经常抱他,你问他时,他会在人群中寻找爸爸,眼神清澈明亮,即使那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只要众里寻到他,他会伸出双手,以抱抱的姿势,证明自己所爱。
如果,妈妈经常抱他,并且那时候,正巧地还在抱着他,你问他时,他也是会手伸进嘴里,磨一会牙,那双如黑曜石般的大眼睛在人群中扫视一番,然后,故作娇羞,留着口水,回过头来,脉脉含情的看着妈妈,双手张开,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嘎嘎大笑。
这时候,人群里的询问者就会说,哎,你看这孩子多聪明,这么小就知道近者亲,远着疏,长大了了不得呀!随后剩下的人,就一声附和,“就是”“就是”……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甘地夫人如是说。
每个人的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撒过多少慌,说过多少混账话,任了多久的性,也许自己都难以说清。
生物学角度上说,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我想,即便这样,四目相视时,他一脸平静,若无其事的对你撒谎,依旧可以做到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大学时,宿舍一女生,某天晚上,我们下晚自习,脚刚踩进宿舍,她的电话就在响,她走到床边,只看了一眼,就匆匆拔掉电源线,拿起电话,走了出去。直到统一熄灯之后,好一会儿,她还没回来,我们剩下两人,慌了神,打算出去找。
楼道里,灯,黯淡无光,好像也陷入了睡眠,进入了梦乡。刚打算下楼,楼道拐角处的阶梯上,坐着一个脸庞被低下的头散落的头发掩住的人,低声啜泣,似乎在打着电话,听声音,我们知道是她。
本打算上前去叫一声,就在我伸手打算拍一下她肩膀的时候,“你们回宿舍吧,我没事,过一会儿就回……”她突然说,脸依旧掩在头发里,看不真切,只是声音却听得出来,在隐忍。
那晚,我睡得极晚,可是,直到我意识还算清醒的那一刻,她还没回宿舍。
之后,一个礼拜,她没去上过任何课,也没和我们说过几句话。
有些事,她,不愿说,你,最好别问。
直到很久之后,一次宿舍卧谈会,她才提及,这已在大家记忆中模糊的回忆。
“……我只是想听到他的一句真话而已,那天,直到电话黑屏,我欠了近300块的电话费,那时候我一个月生活费才多少,而从始至终,他一直在解释,一直在找理由,一直在各种埋怨……”她静静地说,我们静静地听,然后,整个宿舍,久久的沉默。
爱情起源于信任,终结于谎言。而谎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距离的间隔中?是从现实变幻里?是从时间的流动中?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过这样的想法,离开父母,远走他乡,去一个自认为对自己无拘无束的自由之地,最好是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越远远好。
“……哦,我呀!最近挺好的,工作挺顺利的,女朋友对我很好的,身体嘛,当然也好着呢,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老操心我,有时间我会回家看你们的……”昨晚,陪客户吃饭,喝了太多酒,胃出血的他,最终被送进医院的他,此刻,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讲着电话,对几千里之外的父母亲说道。
谎言,相隔千山万水。
成长,告诉我们无论走多远,血液会一直连着你和父母,彼端的他们,早在你一天天觉得自己成熟的时候,却早已经霜鬓一片,这时候,你想回家,却再也难以回家,人在江湖,会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等到你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又回到他们身边时,所有的一切似乎恍如隔世。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你变成了自己那时候想要成为的大人,他们却变成了衰老的孩子。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该是,我们已长大,你们还未老去,我们有能力和实力,去报答,去弥补,去偿还,你们却依然健康的活着,灿烂的笑着,乱七八糟的闹着。这样,该有多好。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清)张潮《幽梦影》中,如是说。
“……噢,你又辞了工作吗?怎么又辞了呢?这才干多久呀!是不是又没钱了,唉,我就知道,没钱了,你才会想起给我打电话,你看看现在几点了,我的亲兄弟,两点多了,有没有搞错,算了,算了,别废话了,人在哪呢?……”
其实,他知道,大家刚毕业不久,都很不容易,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找合适的工作,只是碍于男人的尊严,才一直刻意回避他的电话和帮助,回避见他的人,每次,几个人约好吃饭,临了,他总有各种借口不去。
他知道,他,对他撒了谎。
有些事,彼此心知肚明,只是各有保留。因为彼此了解,因为彼此理解,因为彼此尊重。
曾经,有人说过,大概意思就是,真正的朋友,就是,他问你借钱,你明知道他那时几乎没有偿还能力,也许这辈子都不会还给你,但你依然愿意借给他;他遇到紧急事情,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你会毫不犹豫的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身边;凌晨一点过后,他还能愿意接你电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慌”言,与心有关。因此,必会伤害很多人。最爱的人,最亲的人,最信任的人。
只是,如果可能,请不要开始去尝试谎言,不是每一次后果,我们都能承受的住……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