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脚气脚臭怎么办 如何预防脚气病的出现
一、孕妇脚气脚臭该怎么办
1、糜烂型脚气:常发作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表皮脱落会露出鲜红色烂面;严重者趾缝间,会有痒痒的感觉。
治疗方法:可以在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还可以增加循环,起到放松的效果。
2、角化型脚气:表现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治疗方法:用黄豆一百五十克,水约一公斤,用小火约煮二十分钟,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一般连续洗个几天就会有效果。
3、水疱型脚气:这种脚气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不易好,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简单有效。
4、脚汗脚臭型脚气:是由足底汗腺分泌旺盛引起。脚汗型脚气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情绪等都有关系。
治疗方法: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十分钟三四次,脚以后会不再大量出汗,可有效缓解汗臭。
二、得了脚气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脚气原因1:特殊的职业环境
有些职业需要穿特制的鞋子(如胶鞋、长筒靴),有些职业必须穿正装穿皮鞋,还有些职业工作环境不佳,常年潮热,还有运动员常年穿运动鞋,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能不捂出脚气吗?
【根除办法】这类人除了常规用药外,平时要记得勤换鞋袜,保持鞋袜干爽,也可以在鞋子里放卫生巾等吸潮的东西。
脚气原因2:气候影响
脚气就是真菌在作怪,而真菌最喜欢什么地方?潮湿温暖的地方是真菌的乐园,它们欢乐地繁殖发展。为什么南方地区患脚气的人而北方少?就是因为南方气候湿热啊!
【根除办法】常规用药依然少不了,另外,穿一些透气的鞋,如布鞋、露趾鞋,可以减少真菌繁殖的几率。
脚气原因3:湿气重
湿热下注或接触湿毒邪气,也就是体内湿气重,就会导致脚气,如果你脚趾间很痒,湿烂破皮,还有很多小水泡,水泡破皮后会流出一些水,这都是湿气重。
【根除办法】湿气重的话,必须先调理身体内部,把湿气排出去才能根治脚气。可早晚喝一杯亦舒堂薏仁茶,用薏米仁、赤小豆、芡实、马齿苋等材料配制而成,祛湿效果很好。
脚气原因4:感染
很多人患脚气都是被感染的,比如去游泳时穿了公共拖鞋,去宾馆时公用的拖鞋没消毒,买鞋子试穿时,刚好前一个试穿的人有脚气……
【根除办法】除了自认倒霉,公用的东西要尽量少用啊!如果要出差,可以要求宾馆提供一次性拖鞋。
脚气原因5:和年龄性别有关
年龄方面,青壮年容易患脚气,原因是青壮年新陈代谢旺盛;性别方面,男性更容易患脚气,可能因为一方面男性出差多,另一方面男性卫生意识较差,不爱洗脚,不爱换鞋袜……
【根除办法】勤换鞋袜,做好卫生工作,虽然老套,但没有其他办法了。
三、脚气要怎么根治
花椒盐水治脚气
某友患脚气多年,去年经朋友介绍一方,试用后治好了脚气。具体方法:可放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嫩柳树叶治脚气
本人脚气有几年的历史,经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听说用嫩柳叶可治。我试用一把嫩柳叶加水煎熬,而后洗脚,没几次效果很好,现在也治了脚气。此法告知几位有脚气的朋友,他们用过后也解除了痛苦。如果仅是脚趾缝溃烂,可将嫩柳叶搓成小丸状,夹在趾缝,晚上夹入(可穿上袜子),第二天即见效。
碱面治脚气
夏天吧,脚上出汗非常多,很容易患上脚气。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用一汤勺碱面倒在温水里面,溶化以后。把脚放进去泡几分钟,就可以了。
韭菜汤水治癣病
我的手癣脚癣病有几十年历史,几乎体验了各种癣药,结果都是白搭。1986年我得到一个偏方竟然治好了,5年来再没有复发。其方很简单:
韭菜半斤,洗净切细,放入盆中捣碎成糊状,然后倒入开水冲泡(量够浸泡手脚即可),待水温降至温热,将手、脚放入浸泡,搓洗患处,约30分钟,没有什么痛苦。我只泡了两次,患处渐渐不痒了,过了些日子,患处脱皮长出了光洁的皮肤。
煮黄豆水可治脚气
用150克黄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约煮20分钟,水约1公斤多,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我已连用两个夏天,很见效。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
黄精、食醋治脚气
我患脚气多年,后得一方治愈,3年多来未再反复。偏方是:黄精250克、食醋2000克,都倒在搪瓷盆内,泡3天3夜(不加热、不加水)后,把患脚伸进盆里泡。第一次泡3个小时,第二次泡2个小时,第三次泡一个小时。泡3个晚上可。
四、怎么才能预防脚气病的出现
(一)摄入过少 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摄入需要量为1.2~1.5MG,女性1.0~1.1MG,与能量需求有关,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维生素B1在酵母,动物组织,豆类,花生,麦类,糙米中含量丰富,谷物精制后或贮存不当,发霉变质,维生素B1 可丧失。硫胺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在碱性条件下不耐高温,因此蒸煮烹调不当可随米汤与菜汤流失或被破坏。此外,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二)需求量增加 在生理情况下,如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
(三)吸收障碍 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形式在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 吸收障碍。酗酒,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
(四)分解增加 进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鱼片,牡蛎,虾,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维生素,使体内硫胺素水平下降。
(五)排泄增加 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为硫胺素本身(由肾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剂时,可使维生素B1丧失过多。此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泻时也可致维生素B1丧失。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