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包括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因是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病源(如痈、脓肿等,或咽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经血液回流传播至骨形成感染病源。如病人患全身疾病、营养不良、使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更易致病。另外在解剖学上,小儿长管骨的干骺端在生长活跃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血液中细菌是在该处停留,而关节附近常因跌伤、扭挫伤等、更易使干骺端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即易繁殖生长、形成感染病源。致病菌以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成团的细菌在此处停滞繁殖。病灶形成后脓肿的周围为骨质,引流不好,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1.脓肿向长骨两端蔓延,由于小儿骨骺板抵抗感染力较强,不易通过,所以脓液多流入骨髓腔,而使骨髓腔受累。髓腔内脓液压力增多后,可再沿哈佛氏管至骨膜下层,形成骨膜下脓肿。
2.脓液突破干骺端的坚质骨,穿入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骨膜下脓肿逐渐增大,压力增高时,也可沿哈佛氏管侵入骨髓腔或穿破骨膜流入软组织。
3.穿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小儿骨骺板对感染抵抗力较强,因此由于直接蔓延而发生关节炎的机会甚少,但成人缺乏这道防线,就比较容易并发关节炎。若干骺端处于关节囊内时,感染就能很快进入关节内。如股骨上端骨髓炎并发髋关节炎。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全身症状
最典型的全身症状是:恶寒、高热、呕吐,呈败血病样发作。新生儿及乳儿易兴奋、拒乳,换尿布时哭闹有发热及呕吐时常就诊于小儿科,最近,虽然呈现急性发作的患者有大幅减少,但仍能看到,即使在国际大城市北京仍能见到(见病例展示)。要警惕本病!!!早期投与大量敏感抗菌素及中药。缺乏这种全身症状的患者较少见。
2、局部症状
按感染部位、范围、年龄等,表现不同的病像。首先是疼痛,细菌在骨干部骨髓内繁殖,局部炎性充血,因炎症性渗出物引起骨内压增高而出现自发痛,新生儿及乳儿因不会讲话,疼痛表现为患肢不动(假性麻痹),换尿布时哭闹也是疼痛的表现。局限在骨干骺部的压痛最重要,是最早出现的局部表现。发热、发红是典型的急性炎症表现。因反应性炎症引起关节肿胀、关节液的潴留是无菌的,以后随病期的进行症状不断出现。骨髓内的脓疡向骨外排出,骨髓腔内内压下降而疼痛减轻,但肿胀、发红、发热持续,在骨包壳尚未形成的亚急性期,可出现可不出现骨膜增殖,死骨存在,甚至大段骨完全坏死、病理骨折、畸形、假关节;多发窦道形成。股骨近远干骺端、肱骨近端均包括在关节内脓液直接波及关节内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也可直接波及干骺端,引起干骺端及骨骺的骨髓炎。这一点在小儿特别重要。
3、临床表现
1.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高热(39°度以上)伴寒战等。
2.肢体局部持续性剧烈疼痛。附近肌肉痉挛、不愿活动患肢、称之“假性瘫”。
3.干骺端明显压痛。
4.患肢活动功能受限:由于疼痛而引起保护性肌痉挛肢体活动受限。
5.浅表部位病源、出现皮肤温度增高。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以后发展整段肢体肿胀。
6.白血球总数增高、可达2-4万/立方毫米中性白细胞数增高。血培养为阳性。
7.X线拍片早期无明显改变、发病两周左右方具骨破坏、增生和病理性骨折表现。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如何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少数可不用手术治疗。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但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减压引流。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
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如何预防
本病除了积极预防感染外,无其它有效的预防措施,而重点是对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和术后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急性骨髓炎初起时,伴有高热,寒战,厌食,烦躁等症状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是局部症状,应按危重病人护理,高热时应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酒精擦浴等。
2全身支持疗法也不容忽视,如退热补液计出入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贫血时,可输新鲜血给予高蛋白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3术前,必须清洗皮肤,以清除皮肤污垢备皮时,应避免损伤皮肤。
4饮食管理:一般手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5术前检查配合:术前检查对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如督促患儿家长留置大小便标本,护送患儿做好X光拍片,特殊检查的准备以及做好皮试等。
6心理护理:患儿到医院后,护士应对患儿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细心护理患儿与患儿,建立起融洽的友好关系,并且多与家长交谈,让家长了解一般疾病知识与护理方法,使家长和患儿对医护人员有一种信任感,从而改善患儿心境提高信心,促进患儿身心康复。
二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小儿手术时,大多数采取全麻,待返回病区后一般采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测生命体征每30分种一次直到全麻清醒。
2术后,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因制动卧床活动少,易引起便秘多给予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3患肢用石膏托固定,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骨折,但触到骨突部位若疼痛明显,表明有石膏压迫现象,需及时处理,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注意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发生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注意皮肤色泽,温度,感觉疼痛及肿胀等情况。
4骨髓腔摆入两根硅胶管,持续冲洗和引流,渗液可用生理盐水,内加庆大霉素冲洗骨髓腔,24小时冲洗液,应均匀滴入注入,液量和流出液量要详细记录,若差额数大时,可能有输出管堵塞。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使之通畅,观察引流量,气味颜色的变化,每日更换无菌引流瓶,并观察患肢伤口敷料外观是否清洁,拔管指征:①引流液清亮;②肢体肿胀消退;③患儿体温正常时根据患儿全身情况可以拔管。
5功能锻炼:早期进行伤止肢肌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晚期除继续作肌肉舒缩运动外,活动范围可扩展到各大关节为主的全面功能锻炼。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