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5头野象继续北迁 象群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5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引发关注。监测显示,这个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徙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监测显示,这群象基本是朝北偏东方向行进。目前,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因此,一路往北走的原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截至30日晚6时10分,野象群已经迁徙至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大湾村尖山哨坡附近。专家分析研判,这15头野象有继续北迁的趋势。
目前,国内亚洲象野生种群数量在300头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地区。这15头野象为何要北迁?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云南省亚洲象专家委员会成员陈明勇介绍,种群数量增长、觅食压力变大,栖息地承载力下降都有可能是原因。
陈明勇指出:“我们初步分析,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由于没有人为干预,森林的郁闭度非常好,林冠层表现非常好,林下可采食的食物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减少。森林保护好了,对于大型食草动物来讲,林下可采食的植物反而少了。另外一个方面,在保护区周边或者森林边缘,很多农户种植了大量的亚洲象可采食的食物,如玉米、水稻等,亚洲象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就会不断被吸引从保护区走出来。走出保护区后,它们的行为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前是以天然植物为主要食物,现在以农作物为主要食物,这种食性的改变,导致有些象群不再回到保护区去,给当地社区、村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带来人员伤亡。”
目前,象群距离它们原本的栖息地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400多公里,距离昆明城区约100公里,越来越接近人类聚集的城镇生活圈,这也引发了附近市民的担忧。
如何引导这15头亚洲象返回栖息地,能否采用转移或安置方式?陈明勇介绍说:“如何让它们回去我们考虑非常多,目前没有万全之策,我们不建议采取强行转移或者安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或亚洲象伤亡,这都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现在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一个是食物引诱,诱导它往正确的方向返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另外,在一些地段采取静态的围堵措施,比如用大型车辆把一些进城路口堵起来,或者用一些脉冲式电围栏进行封堵,逐渐让它们修正方向,慢慢返回,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陈明勇认为,任何动物保护都是要以保护人的生命为前提。要是为了保护动物伤到人类,这就失去了保护的目的和价值。他说:“原则上,在动物不攻击人的时候,我们不对它采取措施。”
在关注象群北迁的同时,如何避免人象发生冲突,减少损失,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据“云南发布”通报称,从4月16日至5月27日,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象群直接破坏农作物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
象群还在继续迁徙,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象的和谐共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所所长沈庆仲认为:“人象共处,在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活动区,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沈庆仲说:“在西双版纳,事实上,我们从1990年开始就在不断探索,确实难度很大。我们的很多手段可能临时性有用,时间一长可能就没有用了。”沈庆仲坦言,人员安全防范以前是用电围栏、生物隔离带等,如何找到对老百姓发展、对亚洲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的办法,都要继续研究实践。
针对财产损失方面,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普遍实现了野生动物肇事责任险,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随着这些年野生大象肇事事件大幅度上升,补偿量相对百姓损失还有欠缺。
沈庆仲说:“通过多年探索,我们已经为亚洲象、为野生动物建立公共责任保险,但是对老百姓来讲,可能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实际损失能够得到补偿。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好的方式对老百姓进行补偿。”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云南省林草局成立了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现场指导。同时,采取投喂亚洲象喜食食物的方式,保证象群的食源,减少群众损失。云南省林草局表示,下一步将以保护人的安全和象群安全为前提,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
记者了解到,29日晚,国家林草局派出5名专家到红塔区安哨指挥部共同商讨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专家组经综合分析,初步决定于31日在昆明举行发布会。关于云南亚洲象群北迁的最新进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
最可爱的45张动物宝宝照片下一篇:
小米人事调整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