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养生 > 中医治疗糖尿病都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时存在哪些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都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时存在哪些误区

查看:853 / 更新:2022-04-10 01:02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都有哪些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伤,均可化热化燥伤阴,持续耗气伤正,从而可转化为阴虚燥热、肝郁化热、湿热困脾、热伤气阴等证候。

  三期为消渴病并发症期。其主要病机特征是气血逆乱、血脉不活、经脉瘀阻,可逐渐出现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神经、五脏六腑等各种急慢性病变。临床上对急性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对慢性病变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由于消渴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伤及各个组织器官,往往成为糖尿病患者致。

二、治疗糖尿病时存在哪些误区

  1、肥胖:糖尿病病人无需控制体重,控制饮食倒是挺重要的,一些饮食习惯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在饮食方面,糖尿病人尤其要控制主食的量,一天不能超过5两主食,不吃快速升糖的饭菜,如大米粥,要多选粗杂粮;如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等。水果应选血糖系数低的,如樱桃、苹果、柚子等,并且最好在两餐间食用。

  2、胰岛素增敏剂:血糖稳定没必要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糖尿病不但要治“表”,更要治“本”,不但要关心短期血糖控制,更要注意长期保护自身的胰岛细胞,提高它的活性,从而提高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这就需要胰岛素增敏剂来帮忙。

  3、降糖药能治并发症:降糖药只能降低血糖,对并发症的治疗无效。第二点,糖尿病人不要轻信降下血糖,就不得并发症的传言。原因很简单,血糖的每一次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像药物、饮食、运动、情绪等,每一次血糖的升高,都会对血管、神经、代谢系统造成一定损伤。

三、4个好习惯预防糖尿病

  1、每天放松一刻钟

  过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人的身体进入战斗模式,血糖自然就会升高了。大家在平常一定要学会放松,比如每天起床以后散散步,听听轻音乐或者是做几次深呼吸。

  2、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

  有车一族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抽出时间来进行运动,每周锻炼的时间要达到4小时,这种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是最低的。

  3、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因此大家在平时尽量不要熬夜,还应当注意不要在睡前和咖啡或者喝茶。

  4、少吃快餐和红肉

  某大学教授对3000名18~3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体重增加了4.5公斤。

四、了解糖尿病对孕妇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很大。首先是女性糖尿病病人怀孕机会减少,而流产的可能增加。有的妇女多次流产,后来发现原来是糖尿病在作祟。

  其次,妊娠糖尿病妇女血糖波动较大,怀孕早期可因妊娠呕吐而发生低血糖症或者是空腹时出现酮症。随着妊娠的继续,由于胎盘能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使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大大增加,病人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增多,直至分娩前,胰岛素用量达到高峰。分娩后,由于胎盘的影响突然消失,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急剧下降,有的病人甚至可停用胰岛素而维持正常血糖。

  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又逐渐升高,胰岛素的用量也逐渐增加至妊娠前的水平;

  第三,是妊娠并发症机会增多,糖尿病病人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0倍,达到10%至30%的水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约为非糖尿病者的5倍,这都给糖尿病妇女的病情控制带来困难;妊娠给糖尿病带来的第四个变化,是使病人肾糖阈下降,血糖不高或不很高而尿糖即阳性,所以糖尿病孕妇不能用尿糖来监测血糖的变化,只能用血糖测定来观察病情。

上一篇:

午后潮热是怎么回事 午后潮热怎么解决

下一篇:

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 五倍子的详细介绍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