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养生 > 土茯苓的副作用,土茯苓的治病偏方

土茯苓的副作用,土茯苓的治病偏方

查看:707 / 更新:2022-04-10 01:14

一、土茯苓的副作用和功效

  副作用

  中医称,有些人会对土茯苓中药过敏,服完含有土茯苓的药物会引发皮肤瘙痒,产生丘疹。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功效

  1.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2.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

  3.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

二、土茯苓的治病偏方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

三、土茯苓的食用药膳

  1、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2、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3、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

  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4、土茯苓炖龟

  龟的功效: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

  黄芪功效: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解肌热。

  枸杞子功效:滋肾、润肺、明目。

  淮山功效: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痒、镇心神、神心气不足。

  红枣功效:养血补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中益气、强体力。

  党参功效:补益脾肺、补血生津。良,不思饮食。

四、土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1]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1]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上一篇:

皮肤粗糙长痘怎么办 治疗皮肤粗糙长痘到三种有效偏方

下一篇:

适合女人喝的春季美容汤,女性春季美容要靠吃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