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杂谈 > 刘仲敬:你不知道的文化企业家鲁迅

刘仲敬:你不知道的文化企业家鲁迅

查看:939 / 更新:2022-04-10 02:02

刘仲敬:你不知道的文化企业家鲁迅

1

鲁迅给研究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世界上很少有像他这样擅长记账的人。他有记事的习惯,留下了篇幅巨大的日记。

他的日记几乎没有自我,更缺乏文学修辞的内容,几乎完全由流水账组成,绝少忽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金钱交易。如果说这些记录出自绍兴师爷或徽州朝奉之手,大概比说成著名文学家日记更令人信服。

然而,矛盾仅仅存在于表面。鲁迅作为文坛大佬的地位和形象,恰好是在他基本停止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以后,通过高明的策划和交易塑造的。

鲁迅塑造工程虽然不是鲁迅一个人所能胜任的,但也少不了他个人的配合和操作。他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出的性格,完全不像无产阶级的朋友、不善理财的文人或者资产阶级社会的失败者,倒像一位精明强干的外交家和企业家。

2

如果你接触三十五岁以前的鲁迅,几乎不可能将此人想象成思想家、启蒙者或者挑战者。东京的革命党和留学生鄙视他,不亚于马克思鄙视一心求田问舍、想做枢密顾问的资产阶级庸人。

他如果满足于安心做见风使舵的投机者和观潮派,无声无息地躲在安全的角落里倒也罢了。问题在于他不仅不肯参加冒险活动,还不肯放下嘲讽激烈分子智商的爱好,因此非常遭人讨厌。

“鉴湖女侠”秋瑾有一次竟然当众拔出东洋刀,痛骂鲁迅是满人的走狗。鲁迅这才明智地闭嘴,因为他是旧式大家庭的忠实信徒,作为孝顺儿子和好兄长,不能跟世家子弟或亡命之徒比血气之勇。

他为三十六块银圆的公费学医,生活极其俭朴。省下的钱不是用来补偿含辛茹苦多年的寡母,就是用来资助弟弟周作人成家立业。他在自己和自己的妻子身上花钱甚少,抽烟都只肯买最廉价的“强盗牌”。从儒家伦理的角度看,“打倒孔家店”的未来领袖堪称道德楷模。

任何洞明人情世故的观察者都能看出,这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是做不了优秀反贼的。古训“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可不是一句虚伪的说教,但也绝不像天真的门徒想象的那样高尚,而是一种包含了近乎老练绑匪操纵艺术的实用理性。

3

大多数人都难以改变自己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模式,鲁迅并不例外。他参加广州的国民革命和上海租界的红色革命时,沿袭了东京排满革命的老办法。

他在中山大学,喜欢劝告慕名而来的革命青年:最好是守在革命的饭锅边好好吃饭,不要把讲给外人听的革命宣传太当回事;远方的陌生人投身革命,无疑是件大好事;身边的熟人非要去前线,那就是犯傻。

他运用这种技术,在蒋介石的清党过程中没有受到一根毫毛的损害,但在他的作品当中,吃革命饭的混混比反动派还要可恶得多。

《鲁迅全集》的注释将鲁迅和朱家骅、顾颉刚的私人恩怨说成革命者对蒋介石集团的谴责。其实,1927 年事件后,蔡元培和李石曾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此后长期主管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文化经费分配。鲁迅非但没有像周作人一样,谴责他们丧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人道主义,反而在 1928 年以后的几年,非常密集地向这两位大佬干禄。

鲁迅当时的目标是中央研究院,因为蔡元培刚刚推荐胡适和顾颉刚为院士。

然而,他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到了每年三百大洋的特约著述员闲差。他和许广平依靠这笔钱,搬进了上海租界的洋房。

4

鲁迅在这个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复了安全革命的模式。用他自己对李立三的话说,他习惯于躲在装甲后面打仗。《三国演义》推崇的赤膊上阵,在他看来近乎愚蠢。

他的挡箭牌包括三层:皇家海军保护的租界秩序,内山书店名号代表的日本关系网,共产国际的革命作家联盟中国支部和文化工作委员会。

国民党反动派面对三者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无可奈何。

鲁迅在此期间,将主要的谴责和嘲讽对象转向咖啡馆革命家——这些人依靠资产阶级法律的保护,安全地颂扬无产阶级革命。鲁迅随着创作力的衰退和开支的膨胀,对这种漫画式的杂文的依赖与日俱增。他同时供养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鲁迅日记》表明,他每月付给北平的母亲和发妻一百五十银圆。鲁迅和许广平在大陆新村租下的三层楼开销更大,房租就需要四十五两银子。他们还养了两个女仆,在人工价格仅次于纽约的上海非常引人瞩目。

刘仲敬:你不知道的文化企业家鲁迅

鲁迅和许广平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为他举办大寿,上海滩名流云集,即使杜月笙为他的祠堂广邀宾客,盛况也不过如此。钱钟书在《人兽鬼》当中嘲笑的“当年文学泰斗”临终盛况,就是以“左联”给鲁迅的待遇为依据。

共产国际特工尤苏拉•汉堡格以“汉嘉堡夫人”名义,在霞飞路 1464 号建立据点。《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是她和鲁迅并肩作战的成果之一。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用珂罗版和宣纸自费精印了 103 部。而“其中 40 本为赠送本,不发卖,30 本在外国,33 本在中国出售”。头 40 本都由鲁迅亲笔手书按顺序编号并加盖印鉴后,分赠中外亲朋与年轻的中国木刻家作为友谊纪念和欣赏学习。

这些作品以表现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为宗旨,但高昂的成本则是一般精打细算的资产阶级都承担不起的。只有“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统一战线,才能供养鲁迅这样精明的合作者。

她返回东德后,在回忆录《谍海忆旧》当中,把鲁迅列为她的下线之一,理由主要在财政方面。鲁迅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她的下级,因为这只是他经营的众多收入渠道之一。

5

鲁迅为人的精明,在他和北新书局的关系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文人不擅经营,似乎是正常现象。即使畅销书作家,都不见得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郁达夫和吴稚晖在这方面都是显例。民国又是一个法律不太健全、版权法尤其不健全的时代。文人的抄袭和文化商人的侵权,简直像男人的三妻四妾和喜新厌旧一样司空见惯,顶多具备充当报纸花边新闻的资格。

鲁迅在这方面,又是一个罕见的例外。他运用资产阶级法律牟取利益的能力,明显高于他嘲讽的郭沫若。郭沫若虽然也是文化工作委员会内定的塑造样板,但经营能力没有超出旧式文人的水准,没过几年就落到完全依靠组织的地步。

鲁迅不是这种人。他很早就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因此能够坚持“同路人”的身份和议价能力。

《鲁迅日记》留下了相当完整的账单。

6

鲁迅的成功,跟他的粉丝李小峰是分不开的。

李小峰主持北新书局,是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界的风云人物。鲁迅是北新书局的主要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包装都离不开李小峰的努力。在此期间,《鲁迅日记》最常见的记录就是:“某月某日小峰来交(或:得小峰信并)版税及编辑费若干银圆。”

两人的关系无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即使如此也没有妨碍他们为版税分割问题打官司。尤其难得的是,两人解决纠纷以后仍然能够通力合作。

如果换作旧式文人的任性,很容易把这些利益纠葛转化成针对人格和道德的攻击,导致不可挽回的决裂。而律师杨铿依据《著作权施行细则》,迫使书局同意在十一个月内偿还拖欠的版税。鲁迅总共追回了一万八千多元,付给杨律师两千元为酬劳。

鲁迅的做法表明,他的企业家性格凌驾于文人性格之上。成功人士的成功有许多因素,但性格和环境的高匹配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从《鲁迅日记》处理事务的方式和斤斤计较的作风看,他如果没有投身文坛,从事其它经营活动,大概也会发财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