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之谜:为何有五个形制版本传世?(图)
查看:890 / 更新:2022-04-11 15:30
回宫后秦始皇一直闷闷不乐,善于察颜观色的博士生前来蛊惑,说这都是因为身旁没了安邦定国的“传国玉玺”之缘故,于是再命李斯重刻一方传国玉玺。这次,李斯选取了咸阳附近兰田山的兰田碧玉,仍按前玺的规格,方寸、高寸六分,仍是五螭相交纽式,但玺文却改成“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八个鸟虫篆字。这方玺虽不比前方洁白似雪玲珑剔透,也是碧绿如兰温润而泽,都是凝天上人间之灵气,蕴古今万物之莹光,被后世称作“受命玺”,传承了秦宫3代14年。
神奇的是,在秦始皇洞庭湖抛玺8年后,使者夜过华阳平舒道,有人持璧献宝,使者带回宫中晋献始皇,一看真是当年所抛玉璧,传国玉玺失而复归。由于传国玉玺有如此传奇的故事,所以历代欲王者都把它做为追逐的猎物,定为朝代更替的象征,君临天下的凭证。
秦朝还用和氏璧的边角料刻了6方长宽都是1寸2分的小宝玺,玺文是“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用于日常军国政事。这六方宝玺仍是螭兽纽,白文篆书,也是历朝历代相传相仿直到清末。
传国玉玺虽然秦朝刻了两方,但汉高祖禅接过来只是一方,即兰田碧玉的“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玺。而那方闻名遐迩的用和氏璧刻创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已被始皇抛入洞庭湖中不可能往下传了,至于史书载秦年的抛玺再现毫无科学根据,不能算数。那么,后世频频出现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各个朝代都有一些受某种利益驱动去铤而走险的人,因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进身良机。你看宋朝的段义,不就是献玺有功从一名农民一跃成为“殿值”,即宋哲宗的侍从吗?元朝恰得孤儿寡母不也是献玺而得以丰衣足食吗?且不说那些暗箱操作的大臣了。
下一篇:
商鞅为何被车裂分尸标签:未解之谜
相关推荐
最新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