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之最
最小的鹿生活在东南亚,名叫鼷鹿,身高仅有20厘米左右,体重约2.7千克,是鹿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
最小的猴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狨猴,又称指猴。这种猴长大后身高仅10—12厘米,重80—100克。新生猴只有蚕豆般大小,重13克。这种猴子喜欢捉虱子吃,且生性温顺,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嗜好。
最小的马迷你马又称袖珍马系澳大利亚特产,体高60-100公分,平均高度80公分,体长100公分左右,体重50-100公斤。一岁左右发情即可配种。饲养方法与各种国产马无异,不同之处是迷你马身强体壮,适应性极强,不易生病,管理简单粗放,无特殊条件限制,能养狗的庭院即可喂养!
迷你马速度可达36公里/小时以上,负载量则可超过其体重1/3-2/3,而且无论路况好坏均可奔跑,这是其代步交通工具所望尘莫及之处。
最小的狗一只名为Danka吉娃娃狗身长仅18.8cm,是现今世界上身长最小的狗,已被记录到吉尼斯世界记录。
长跑最快的动物
藏羚羊具有特别善奔跑的优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110公里,即使是妊娠期满临产的雌藏羚,也会以很快的速度疾奔,它还是高原严酷环境下奔跑最快的动物。
陆地上短跑最快的动物
非洲的猎豹是陆地上短跑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公里。
它的长距离奔跑时速仅为60公里左右。
它们最快的速度只能维持一分钟,接着便得花上二十分钟时间喘息、恢复。
最高的哺乳动物
雄性长颈鹿的高度可达5.5米。纪录中最高的是一只身高为5.88米名乔治的马萨伊雄鹿,该鹿于1969年死于英国切斯特动物园。
最小的哺乳动物
泰国北碧省瓜耶诺伊河畔石灰岩洞中发现的大黄蜂或猪鼻蝙蝠的最小标本,头和身体的长度为2.9厘米,翅膀的宽为13厘米,重量为1.7克。
最小的灵长类动物
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不包括树鼩鼱,该种动物通常被规定为独立的一类)是西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中最近被重新发现的小鼠狐猴。该种动物头部和身体的长度为6.2厘米,尾部长度为13.6厘米,平均重量为30.6克。
寿命最长的灵长类动物
1992年2月19日死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耶科斯灵长类研究中心的一只名为珈玛,年龄为59岁零5个月的黑猩猩,是纪录中寿命最长的灵长类动物。珈玛于1932年9月出生在耶科斯中心佛罗里达分部。
寿命最长的猴子
死于1988年7月10日,名叫波波的雄性白喉卷尾猴,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一只猴子,其时为53岁。
最大的啮齿类动物
南美北部的水老鼠,头部和身体和长度为1-1.3米,重量可达79公斤。一只在笼中喂肥的该种动物可达113公斤。
最小的啮齿类动物
有好几个物种享有这一称号。墨西哥和美国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州的北部小鼠和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小跳鼠头部和身体的长度都为3.6厘米,尾部长度为7.2厘米。
寿命最长的啮齿类动物
纪录中啮齿类动物最大的年龄为27岁零3个月,这是一只1965年1月12日死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苏门答腊有冠豪猪。
最缓慢的哺乳动物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的地面看待平均速度介于每分钟1.8米和2.4米之间,或每小时0.1-0.16公里之间。在树上,它可将速度提高到每分钟4.6米。即每小时大约0.27公里。
啮齿类动物的最长冬眠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的极地鼠一年的冬眠期为9个月。
最大的鳍脚亚目动物
34种已知的鳍脚亚目动物当中最大的是亚南极的南部海象。雄性海象从扁平的鼻子顶端到向外扩展的鳍状尾的顶部平均长度为5米,最大体长为3.7米,得达2-3.5吨。经过精确计算的最大的海象标本为雄性,在剥去鲸脂之后重达4吨,长度为6.5米。据估算,它的原始长为6.85米。该海象1913年2月28日,被屠杀于佐治亚州南部的波塞森海湾。
最小的鳍脚亚目动物
最小的鳍脚亚目动物是加拉帕戈斯群岛海狗。成年雌性海铬体长为1.2米,重量为27公斤。雄性海狗则大得多,平均高度为1.5米,重量为64公斤。
最为濒危的猫科动物
最为濒危的猫科动物是苏门答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如同大多数濒危的哺乳动物一样,虎类的主要威胁是狩猎和自然生存领地的丧失。
最专业的工具使用者
猩猩能比除人类之外的任何哺乳动物更为熟练地制造和使用工具 。它们能够使用稻草和树枝引出白蚁;用树枝探究够不到的物体;用石头砸开坚硬的坚果;用尖细的木棍将果实从果壳中撬出;把树叶当成布擦掉身上的灰尘,或将其当成海绵吸水。
最长寿的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跑得最快的动物
跑得最快的动物当数猎豹,它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猎豹是肉食目猫科动物,以鹿类,羚羊为猎物.鹿类,羚羊等动物拼命跑时,每小时不超过七十公里,因此很快就会被捉住.但是,如果距离不是很短,猎豹就坚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尽力捕捉近处的猎物.
最强悍的动物
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但它不去袭击大象.不过,少数袭击象崽的狮子也没听说被母象踩死过.但在印度袭击大象的老虎,却有被大象踩伤的,看来,最强悍的动物还是大象.
最聪明的动物
哺乳动物中最聪明的是黑猩猩.和人类相近的有类人猿,还有动物学中属类人猿科的大猩猩,波罗州等地产的猩猩,长臂猿以及黑暗猩猩等,其中最聪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脑的大小虽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脑功能却特别显著.
最短命的哺乳动物
除了昆虫以外,最短命的是一种生在北海道虾夷沼泽地的老鼠,春天生下来,东天就死去,寿命只有八到十个月.然而将它放到室内喂养,可活到两三年.
沙漠之舟:骆驼
最大的陆地动物:象_ _
最小哺乳动物在泰国的热带丛林里发现了小飞鼠。它体重约为2克,体长3厘米,头长11毫米,翼展5.5厘米,以小昆虫为食。
世界上最老的狗在奥地利的布里斯班去世,终年32岁,相当于人活了224岁。
最危险的熊
北极熊是唯一主动攻击人类的熊,北极熊的攻击大多发生在夜间。
最危险的猫科动物
老虎比其他猫科动物更频繁地袭击人类,也许因为人符合老虎捕食猎物的大小,而且即使对老的或受伤的老虎来说也非常容易捕获。
最强有力的动物啮合力
在巴哈马比米尼群岛海洋生物实验室进行的试验中,测得一条2米长的暗黑色鲨鱼上下颚之间啮合力为60公斤,这相当于用牙以每平方厘米3吨的力量咬东西。更大的鲨鱼,如大白鲨可能会有更大的啮合力,但至今为止还没被测量过。
产奶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一条蓝鲸在哺乳期里每天可产奶430升,相当于最好的奶牛产奶量的5倍。
最危险的小哺乳动物
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小哺乳动物是老鼠,它们携带20多种病源,其中包括能导致淋巴腺鼠疫或黑死病的细菌。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棕熊
棕熊在我国古代叫做罴,体长一般为150-200厘米,尾长13-16厘米,体重150-250千克,较大的能达到400一600千克,其中最高记录为生活于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上的,体长约为400厘米左右,体重达757千克,不仅是熊类中的庞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棕熊分布于包括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在内的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栖息在山区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等森林地带,林中有枯立木、风倒本,火烧迹地、沼泽地、河谷地等多种生境类型,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现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动,春、秋季多在较低的树林中生活。主要在白天活动。性情孤独,除了繁殖期和抚幼期外,都是单独活动。在森林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领域,常常在树干上留下用嘴咬的痕迹,站起身来用爪子在树干上抓挠而留下的痕迹和在树上用身体擦噌而留下的痕迹等,作为各自领域边界的标志,以免互相侵犯。
棕熊善于游泳和在湍急的河水中捕鱼,也能爬树和直立行走,但动作不够灵活,平时慢条斯理,走路的时候总是同一侧的前后两腿一起并进的缘故,但奔跑时的速度也相当快,有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追赶上猎物。它并非是一种真正的食肉兽,不但食性很杂,而且以野菜、嫩草、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有时也偷食农作物,动物性食物有各种昆虫和蜂蜜,鲑鱼等鱼类,小型鸟类和野兔、土拨鼠等小型兽类,也吃腐肉,有的还对驼鹿、驯鹿、野牛、野猪等大型动物发动攻击。它的体型较大,力量也很大,在山林中很少有动物能抵得过它,但是与老虎相比,只有嗅觉较为灵敏,视觉和听觉都很迟钝,动作较为笨拙,爪牙也不够锐利,所以如果发生争斗,则会被老虎吃掉。
棕熊有冬眠的习性,从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一直到翌年3-4月。为了积累用于冬眠期间所需的大约50千克脂肪,秋天必须吃掉400-600千克的浆果和其他食物。冬天临近时便开始准备洞穴,选择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风较弱的向阳地带,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隙缝处居住,有时也在沼泽地上的干土墩上挖掘地穴。用前爪洞穴中以枯草、树叶或苔藓作铺垫物。一般每个个体独居一个洞穴,只有雌兽与3岁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进洞前先围着洞口转一阵,然后跳钻进去,或者后退着进窝,或者把自己的足迹弄乱,以免被天敌发现洞穴,更好地隐蔽自己。在冬眠期间主要靠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如果有危险,随时都会醒来。在较温暖的日子里,有时会到洞外活动一段时间。
棕熊每年5-7月发情交配,雌兽的怀孕期约为7-8个月,初春时生育,每胎产2-4仔。初生的幼仔体重约有500克,全身无毛,眼睛紧闭,30-40天后才能睁开,半岁以后开始以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幼仔的颈部有一道白色的圆环围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幼仔特别喜欢直立行走,就像小孩学习走路一样,活泼可爱,互相之间常常游戏、打闹。棕熊的雄兽并不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有时甚至攻击幼仔,如果被雌兽发现了,就会冲上去与雄兽拼命,保护幼仔。幼仔4-5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30多年,最长的达47岁。
世界上最小的熊──马来熊 马来熊又叫太阳熊、狗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类,体态伶俐、矫捷,坐着的时候就象一只肥胖的小狗,非常可爱。它的体长只有110-140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40-45千克,几乎仅有最大的棕熊体重的二十分之一。它的全身的毛色乌黑光滑,只有吻鼻部为棕黄色,眼圈为褐灰色,胸部有马蹄形的白色胸斑。
马来熊在国外见于中南半岛、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的金平、绿春和南部边境一带。
马来熊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生活,所以前后肢的跖部都没有毛,脚垫粗厚宽大,趾突的基部彼此之间还连有短蹼,脚上的爪向内侧偏转,这些都是它对于攀爬树干生活的适应。它筑的巢穴离地面有7米多高,白天在巢穴中睡觉,夜里出来活动。食物主要是树上的果实、嫩芽和昆虫、小鸟、鸟卵等,也非常喜欢吃蜂蜜,发现蜂巢后用两只前脚轮流伸到蜂巢中,然后舔食。雌兽通常一次产2仔,但并不产于树上,而是在森林中大树下的草丛中生产。因为体毛短,所以比较怕冷,也从不冬眠,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它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结果。马来熊在我国极为罕见,就连各博物馆、科研机构所收藏的标本也屈指可数。
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
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足迹还要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5千5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没有出现呢。
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说明在侏罗纪晚期的时候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
每个足印的大小与霸王龙的足印差不多,有60多厘米长。足印还显示其足后跟比较长。足迹显示的跨步长度表明,这些巨齿龙的身体只比一般身长在12.2米左右的霸王龙略微小一点。像所有的肉食恐龙一样,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史上最大的两种鸟——隆鸟、象鸟和恐鸟
隆鸟(象鸟)
隆鸟又叫象鸟,主要生活在世界第四大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中。“隆鸟”的意思即是“高高凸起的鸟”,“象鸟”当然就是形容其体躯庞大如象了。隆鸟比新西兰的恐鸟(1800年灭绝)还要高2 m,比现在世界第一大鸟──鸵鸟就更高了,在300多年以前,可称得上世界第一大鸟。就连隆鸟的蛋也比后两种鸟的大许多,隆鸟蛋平均约1.76 kg,相当于20多只鸡蛋那么重。(最大的据说有9KG……天哪!ps:对卵重真实性的分析见最后一段)
隆鸟的身躯健硕,脖子很长,脑袋很小。圆钝的喙,两只大大的脚趾及粗壮的大腿。隆鸟的前肢已经退化,只留下很小的翅膀,羽毛同鸸鹋非常相似,是一种善于奔跳而不会飞的巨鸟。隆鸟是早期鸟类向大型化发展的一支代表,它同岛上的其他动物一起和谐地生存了很长一个时期。人们认为隆鸟的肉多且鲜美,羽毛修长,可作装饰品,过去,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常常猎杀隆鸟,取食它的肉,面羽毛则作为身上的装饰品,他们还用隆鸟的腿骨做成项链,佩挂在胸前。那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隆鸟的神话传说。
隆鸟数量本来一直不多。到了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数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几倍,他们很快就出现在缺衣少食的现象,这促使他们的加快了开发自然、掠夺自然资源的进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家田,使隆鸟无家可归,许多隆鸟因此死掉了,剩下的隆鸟有的不得不去偷食家作物,这对于还不能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当地居民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一时间隆鸟就被当成了仇敌,也成了当地人主要的肉食来源,他们不但猎杀成年的隆鸟,就连幼鸟也不放过。随着马达加斯加森林的大量减少,成年的隆鸟也所剩无几,幼鸟及隆鸟蛋也是同样的命运。
1649年,是当地居民能够捕杀到隆鸟的最后一年。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隆鸟。但据说200年后,在1849年,曾有人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森林里发现了一枚隆鸟蛋,可惜的是没有发现成鸟。自此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隆鸟的足迹,它的世界第一大鸟的称号也在人类的干涉之下让给了鸵鸟。
隆鸟:1649年灭绝。
恐鸟
“恐鸟”一词的来源和“恐龙”一样,形容其大的吓人。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有3 m,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最大的恐鸟身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
从新西兰发现的恐鸟“家墓”中,古生物学家获得数以百计的恐鸟骨胳。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分析它们的躯体构造,认为恐鸟主要吃植物的叶、种子和果实。它们的砂囊里可能有重达3千克的石粒帮助磨碎食物。恐鸟栖息于丛林中,每次繁殖只产一枚卵,卵可长达250毫米,宽达180毫米,像特大号的鸵鸟蛋。但它们不造巢,只是把卵产在地面的凹处。这种鸟是怎样到达新西兰的,人们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更为有趣的是,恐鸟的羽毛类型,骨胳结构等幼年时的特点直到成鸟还依然存在,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类“持久性幼雏”的鸟。
恐鸟在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共同生活终生或者在其中一只死去,幸存者才去另寻配偶.它们以夫妻为单位终年栖息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以浆果,草籽和根茎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昆虫.由于恐鸟身体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对恐鸟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领地,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因此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18世纪中期,欧洲移民来到岛上,也给恐鸟带来了厄运.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由于恐鸟不知道躲藏,欧洲人很容易捕捉到它们,经常一下子就能捕杀十几只,恐鸟肉一时成了这些欧洲移民的一项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以及当地土著人的不断增加,开始了大面积烧荒.垦荒.恐鸟的生存地也遭到了彻底破坏,恐鸟因失去立足之地而被大量饿死,同时,由于恐鸟破坏庄稼,他们为了保护庄稼大量捕杀恐鸟.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它们同样给恐鸟以致命打击.
到了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1800年灭绝。
除了这两大巨鸟外,不同地史年代还有许多体形巨大的鸟类,如黄昏鸟、营穴鸟、窃鹤等(这3种都是强有力的肉食鸟类)。
一个值得回味的问题是有的资料上显示隆鸟卵重达9Kg,与上文我给出资料中的1.76Kg相去甚远。孰是孰非姑且不论,我们来看看所谓9Kg的来历。找到这么一段:“隆鸟蛋壳曾被当地土人用作容器,可盛9升水。这容器现在仍然可以见到”;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写出9Kg的人自作聪明的直接按照水的密度比将9升等价为9Kg!,姑且不论卵容物的密度是否为1,单是没有考虑气室已经可发一笑了。(当然,9L肯定也不是完整的卵,做容器的卵容积肯定小于整卵原容积,但是这种推理不很严谨)考虑到隆鸟的体重,产4、5Kg的卵到也不足为奇了。
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