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大秦赋》第一集 “夺嫡”戏份带来的不祥预感
我是昨天下午才在网上看到《大秦帝国之天下》这部剧要在今天播出的消息。当时最感奇怪的是,这剧怎么还改了名字叫“大秦赋”了。
后来查了一下改名的原因,看到三种说法。
一是要过审的话,片名里不能带“帝国”两个字。
二是《大秦帝国》系列原著作者孙皓晖因为之前两部(《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与自己小说差别太大,于是版权到期之后不再同意剧方使用“大秦帝国”的原名——所以《大秦帝国之天下》或曰《大秦赋》相对于之前三部等于是另起炉灶的完全独立作品了。
三是可能因为新出台的限制集数政策,这样七十八集的大剧只能分割成两部,而第二部则用了“天下”这个名字,叫做“大秦赋之天下”,所以,“大秦帝国之天下”自然是需要改名的了。
第一种原因不敢妄揣。综合来看,第二个原因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
因为今晚我大概看了两遍《大秦赋》的片头,既没有看到“大秦帝国”的任何字样,更没有看到孙皓晖先生的名字。
之前的三部剧,孙皓晖真正参与的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并且是唯一编剧。全剧气质苍凉古朴,除了赵季平辨识度极高的配乐,孙皓晖无疑也是功劳极大。据说他小说原本就是剧本,因为找不到投资,才不得不改成了小说《黑色裂变》。
后面几部包括《大秦赋》,作曲都是赵季平的儿子赵麟。赵麟也有不错的作品,比如03年的《射雕英雄传》,但听他为这几部“大秦”剧所作的配乐,无疑与赵季平的《裂变》是有差距的。
《大秦赋》值得被关注,主要还是因为近几年同类剧实在是凤毛麟角。这类剧自然是拥有一批固定受众的,且因其题材而自带先天热度。
而其这几年的式微,除了政策限制之外,供给侧无疑也有问题。
《大秦赋》第一集主要的情节是吕不韦带嬴政之父公子异人逃离赵国回到秦国。中间穿插若干攻城、对阵的战场大戏。
剧中对于战阵的表现相当硬核,服化道具也超出前几部远矣。《裂变》战争戏,骑将的马上无影脚有些雷人,道具也略欠考究,但从场面到群演却都很有力道;《崛起》中的长平之战比《裂变》里的战场规模大了很多,然而却显得凌乱仓促,完全没法看。
《大秦赋》里的秦军士兵装束则完全依照兵马俑形象,甲衣也上了漆。赵军骑兵追杀吕不韦、公子异人,遇秦军结阵的场景,亦着意突出了赵人“胡服骑射”的成果。在赵军骑射“放风筝”的战术之下,秦军立刻折损大半。
这一集中的战场戏,除了表现自己“钱多”且“有考证”的特点,也试图让场面奇观与主角建立联系。除了前面所说的“骑兵追杀”一场戏,攻城的场面也与追杀逃亡的主线相穿插。
可惜这种对照在第一集中用了至少两次——第一次用能体现用心,第二次再用就显得技穷和乏味了。
《大秦赋》第一集中吕不韦带公子异人出赵国,可以对照《裂变》中白雪等人救卫鞅出魏国。吕不韦、白雪都是商人,一为史实人物、一为虚构人物,但却用了相同的故事套路。所不同的是,《裂变》中除了完成剧情任务之外,还不忘表现战国古道侠烈之风——看守卫鞅的魏国官员艰难做出抉择后,决定放走卫鞅,然后自尽;《大秦赋》则是完全的简化,吕不韦在城门口一番口舌,城门令便放他出了城——渎职的城门令被随后赶来的赵国追兵拿下。
实际上,故事到此,本不必如此仓促。吕不韦是商人,多钱善贾、长袖善舞,离开赵国,自可以有更巧妙的办法供创作者想象。实际上对应此节的原著小说《大秦帝国·阳谋春秋》里,处理方式也是大大好于目前我们所看的结果。
后来成为秦孝文王的安国君有子名“ 傒”,在史书上几无事迹。《大秦赋》第一集让他出场,要他作为公子异人的对手,上演一场夺嫡大戏。目前来看,这种情节的出现,似乎也有偷懒的嫌疑。
当然在各种帝王戏里用滥了的“夺嫡”戏码倒并非不可以再用,比如《军师联盟》讲曹丕与曹植的夺嫡戏,就颇为清新。
至于公子傒与公子异人的权斗,是糟烂还是清新,还要等看过后面几集再做评判。
《大秦赋》第一主角无疑是嬴政,但第一集在大量的战场戏,以及吕不韦一行被追杀-陷入绝境-遇到救兵的循环套路之外,对嬴政的着墨委实不多。
这也能理解,在他成年之前,第一主角的任务,还是得由段奕宏的吕不韦来承担。
但这样看,第一集的问题却更加明显。
这一集结尾处,吕不韦、公子异人一起望向咸阳城墙,吕不韦向他承诺,要帮他拿下整个天下。如此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传统史书中所言的“奇货可居”之外,还有建立在然诺、共勉基础上的朋友情谊。
可惜这部分情谊,却在烧钱的战场大戏、追杀逃亡的循环套路,乃至虚构的夺嫡布局中,被稀释掉了。
最后补充一句,历史上的秦都咸阳城,可能是没有城墙的……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