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夺冠》 心灵的历险 | 名家

《夺冠》 心灵的历险 | 名家

查看:560 / 更新:2022-08-31 01:00

|丁亚平

编辑|万晓茜

《夺冠》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讲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排几代人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一直到新时代不断前行的光辉历史。

《夺冠》关于女排的历史陈述,包含电影实证美学的纪实风格和丰富的含义。影片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更人性化的特色。尤其是巩俐在其中塑造的角色完全可信,她用实力证明,她扮演的郎平是片中最出色的。

看影片《夺冠》初始,银幕上大大的一行字幕即映入眼帘,会发觉颇为有力量: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片名“夺冠”推出之后,影片的讲述从1979年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发生的故事开始。在训练馆的背景是一面很大的国旗,一个个年轻的姑娘在主教练(吴刚饰)的带领下刻苦训练。

主教练对年轻的队员说:流血不流泪!想练就练,想不练就不练,不行!人是有惰性的。他授以武功的秘诀就是练,坚持不懈地练,才能胜利,才能有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当时的中国女排面临着即将要出国和日本队打一场关键比赛的局面。这是一场史诗级的硬仗,要想赢,要想战胜日本队,就要建立起自己的攻防全面型的队伍,具备集体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取胜希望。

人和人的因素并不能完全通过科学技术来测量或计算,女排教练和球员们如此拼命地努力,计算机能计算出来吗?随着影片情节发展,女排在热蓬蓬的拼搏中遇到了远比预想多的困难,但呈现给观众的更多的是她们在曲折中坚持前进的激情。她们把“球场当战场”的能力建设和活泼面貌,令人印象深刻。

当年,主教练要树立的,除了严格、严苛的训练要求和管理方法外,还有顽强拼搏的意志毅力和精神。

“平时她们拿命来练”,“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排球不是一个人的事,球员只是排球队整体中的一部分。主教练甚至说:“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他说他也有“私心”,1966年中国男排拿了世界第九,离冠军越来越近了,没想到之后“文革”十年没球可打,现在改革开放了,不能唉声叹气,还是要把失去的给抢回来!否则,中国女排难以屹立于世界竞技体育之林。

主教练在中日比赛关键时刻对队员说:我只让你想一个事——在什么地方打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代表中华民族!国家需要夺回这块奖牌,中国女排姑娘们需要证明给世界看——中国人能行。

这样的意识弥足珍贵,几代女排运动员,她们为之付出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就是永不放弃、永不服输,不惧挑战、披荆斩棘、永不停歇地坚持拼搏。在这个意义上,甚至作为竞技体育的排球的胜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态度的意义。

历史在凝视,从具持事业心到职业化,这让球员们不断焕发光彩,在场上她们合作无间、彼此分担,在场下真情流露、亲密无间。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她们努力拼搏着。《夺冠》中,朱婷演2号主攻朱婷,张常宁饰9号主攻张常宁,丁霞饰16号二传丁霞,惠若琪饰12号主攻惠若琪,林莉饰15号自由人林莉,龚翔宇饰6号接应龚翔宇,刘晓彤饰10号主攻刘晓彤,颜妮饰17号副攻颜妮,徐云丽饰11号副攻徐云丽,袁心玥饰1号副攻袁心玥……,中国女排的队员自己演自己,演起来得心应手,成功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这样一部影片而言,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正如陈可辛导演所说:我们做的不是“摹仿秀”,更重要的是要成功讲述故事,刻画出恰当的人物性格,塑造出有趣的形象,达到那个创造的氛围和目标。《夺冠》作为体育类型电影,大大拓宽了中国电影的类型模式,为体育电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电影史上的体育电影可以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4年,“联华”出品、孙瑜编导的《体育皇后》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讲述了短跑运动员的故事。1957年,谢晋编导的《女篮五号》,是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电影,影片描写了篮球运动员的故事。1959年,武兆堤执导的《冰上姐妹》反映了冰上体育事业,展现了滑冰运动员的生活面貌。1964年刘国权执导了表现跳水运动员的《女跳水队员》,1979年孙敬执导了表现体操运动员的影片《乳燕飞》,1981年,张暖忻执导了表现女排运动员的《沙鸥》。此外还有《京都球侠》(1987)、《女帅男兵》(2000)、《防守反击》(2000)、《激战》(2013)、《破风》(2015)等等。这些电影取材于短跑、篮球、滑冰、跳水、体操、排球、足球、拳击、单车等体育的各个项目。

《沙鸥》与《夺冠》都是描写中国女排的影片,相同的是“女排精神”的传承,不同的是体育传奇内涵的心态史和现代意识所带来的观念演进。陈可辛的这部重要电影创作,深思熟虑,克服困难,缔造一部心灵的传记,挑战并发展影史上的体育电影这个类型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影片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和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片一样,《夺冠》把中国印记成功投射到银幕上,称得上是水准之作。

在影片开端,数亿人收看一场重要女排比赛,最令人瞩目的是美国队主教练郎平身穿美国队队服,用英文指挥比赛。中美两队的比赛,远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那么简单。这个时候,“我”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郎平作为原中国国家队主攻手,人们对她的重视与赞誉有一脉相承的地方,现在她率领美国队对抗中国队,自然因了这样的不同角色的扮演,人们看待她的眼光也就完全不同了。

历史之“重”并未反衬个人之“轻”,人物内心的沉重比不上女排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个体让位于国家和集体,这未必会毁掉角色的价值观,失去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片中没有形成稳定模式,是在动态的平衡中展现的。影片在倡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之下,塑造出让人印象比较深的有趣的形象,例如女排队员张常宁出身于沙滩排球选手,在女排的赛场上,发球前的她总习惯于拍打掉球上沾的沙子似地把球转个十几个圈。年轻新锐的她,也因此被日本队员称为“魔球手”,但是片中却也没有将这样的称谓变成全无克制的滥俗或一味喜剧化。

贯穿整个影片,并作为重点讲述的角色,是陪打教练(彭昱畅饰),他来自男排,却来到了女排,从不愿意不甘心,到接受现实,几乎做好了一辈子当陪打教练的心理准备。这岂不是形同废掉武功、成为废人?而且也出不了国,仿佛所有的期待都落了空。但他最终还是融入到中国女排的“我们”之中,将受的伤放到一旁,重新开始,很快站稳阵脚,扛住了自己的位置,挑战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实难,难免会经历挫败,一个人和一个球队一样,梦想与羁绊相偕而行,不可能一直所向披靡永远无敌。

但做陪打教练当然有憋屈,“爱拼才能赢”是他的执著和坚持,也给了他希望,让他有足够长的时间跟着球队一起成长。别人问:你没想过当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吗?的确,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头脑和走了这条路就不服输的人,与球队一起同路,这使他走向历史的高点,完成了历史赋予一代女排的使命,获得了“平凡的荣耀”。人的命运在此成为影片书写历史的中介,历史需要铭记,从陪打教练到主教练,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波折,让人感慨万千。中国女排几代人的努力、付出和坚持,都有他一路相伴,这与他自身的正向努力有关。这才是平凡的英雄!《夺冠》

影片在表演上的实证美学具体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高大全”和“假大空”,去除长期以来英模电影创作形成的刻板和概念化;二是力求返璞归真,重新发现、彰显一度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现实主义的本质。

彭昱畅饰年轻时期的教练,白浪饰年轻的郎平,朱婷及其他队员饰演自己,从外形上看,彭昱畅和黄渤,白浪和巩俐以及朱婷与其他队员,相差悬殊,但因为不虚假矫饰,反而注入自然真切的写实手法,令人回味振奋,以至形象反差并不让人感觉突兀,而任由导演将观众接纳、欣赏影片的大门越打越开,最终两个/两组角色形象走向融合。

中巴之战的前一天晚上,队员们压力极大,大家都把潜藏在心里的情感说了出来。有的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帮魏秋月补直线”,有的说,“也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当保护”。“打输了你就背包回家了。”朱婷是那么克制,但是她也会想如果不是中国女排,自己会在哪,现在会在做什么。当时大家心里都特别难受,但是幸好,还有一颗必胜的心,她们必须打赢。彼时的朱婷等人都不是在演戏,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郎平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她在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地受欢迎的程度远超其他人,走上了事业和人生光辉的巅峰。她18岁进了国家队,经受严格、残酷的训练,有时累到无法爬起来,一米八四的她成了主攻手。她尽全力打,遭到过挫折,打球让她浑身是伤,但坚定从事自己的职业并为之坚持下去,是她的性格,也彰显着伟大的女排精神。在取得重要成绩和荣誉后她执意孤行远走美国。回国任教后的她懂自己,也懂她的队员。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扒开她的心灵世界,更让人唏嘘不已。

2008年,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了中国队。开赛前一天晚上,郎平就格外不踏实,甚至她担心的不是美国队输,而是美国队赢。美国队赢了中国队之后,看台上观众的嘲讽与辱骂,让她心里透着复杂不宁的郁闷和感喟。她身上,流的还是中国人的血液,一种血浓于水的球队队员的友情,一种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在任何生活、生存和工作压力之下,都保持不灭。

毅然回国的她获选成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她倍感压力,一方面,执教中国队的她不想让女排在她手上停滞甚至倒退,另一方面,树大招风,她清楚中国女排需要真正的改革,跟上世界排球发展潮流,获得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她很早就走出去,心灵和视野打开,认识也有了改变。她认为中国女排不再需要背负那么沉重的包袱了,她们应该快乐地打球,放开打,打出气势、打出风格。她希望自己的队员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而且是一个优秀的人。队员应该爱排球,享受排球,在排球中找到自我。

“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郎平自觉意识到在全新的环境女排不需要陈腐或空泛的口号,而需要对历史负责,以果敢、坚硬的强大力量和坚定执行力,一起来推动中国女排继续前进。她的美国经历,带来了感伤,也带回了新的理念,但幸好,历史叙事并没有都呈现为一种捉弄人的历史。

伴随着她的成长,郎平获得了他者眼光越来越多的肯定,但她的内心却似变得更加脆弱了,她常在热烈的掌声和热蓬蓬的氛围下感觉到了冷清,在周遭的环境中发觉了坚硬和沉寂。幸亏她还有自己的女儿,有她的年轻的队员,她告诉女儿:你很久没有回中国了,这里变化很大,并让女儿回到自己的祖国看看。她让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态度,要在训练和打比赛之外,有属于额外维度的自己的生活。她对环境和未来的展望,包含着开放的时间、空间和可能。

在拍摄现场,陈可辛和那些本色出演的球员说:情感是没有特效的。巩俐也说,用心灵沟通是最真的。影片选择以一种更契合人物的心灵的方式来切入她们夺冠的世界。郎平沮丧、不开心的时候,特别想说话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女儿浪浪说话。自己女儿说的都是自己心里相信的、想说的。影片还表现,大年初一的凌晨,训练基地悄悄为姑娘们请来了她们的父母家人,让他们一起包水饺,一起过年。在中国女排队员们的心里,有理想,也有家庭和爱,更不曾抛却归根的文化精髓。

《夺冠》的拍摄得到原中国女排主攻手和主教练郎平的倾力支持。这让白浪和巩俐在银幕上施展得有声有色,巩俐的动作、形象格外优美,神形兼备,这一点在强调得到原型支持和融入电影实证美学的纪实风格影片创作中特别重要。

《夺冠》主创上下齐心,影片在国庆档率先推出,观众反馈效果较好。不过,在取得创作上的巨大成功的同时,《夺冠》一片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来自于原型的制约,也和巩俐出场前和出场后形成的可能的割裂之感存在关联。

也许,相比较巩俐具有的明星的吸引力,中国女排的电影还是需要更完整的情节、更立体和鲜明的人物以及更具累积性张力的情感关系,以形成更有特色的卖点。

但是,选取几段时间节点和情感故事,有详有略,将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糅合到几个主角的心灵表现上,加以巩俐、白浪、吴刚、黄渤等人精彩可观的表演,拍摄有新意的中国女排,讲述那些逐渐在人们记忆中消逝的过往,聚焦女排精神和中国印记的民族精神、“我们”和“我”的反思所贯穿的强烈时代感,以及影片上映激起的社会、心理、审美情绪,成了这部《夺冠》的重要特色。

当代的中国社会无疑处在一种开放的躁动之中,在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举办的“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高端论坛”上,郎平认为“女排精神”就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夺冠》让记忆重新激活,观看中多处让人热泪盈眶,与此有关。

电影主创并不寻求纯然历史性的精确,但是影片包含了历史的记忆、美好的生命体验和开放的新的价值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了梦想,没有像中国女排这样的自我认知、精神以及他者眼光下对她们的认知的结合,就难以获得区别于他者的身份标签和长久树立于人们心中的历史、记忆和形象。

让电影带着心灵去旅行,用自己拍摄的女排精神、毅力和勇敢去拍摄真实改编的体育电影,作心灵的历险,激活历史与记忆,致敬英雄和属于我们时代的民族精神,在泪水和笑声中收获感动与力量,这成为《夺冠》率先投放、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并获得重启国庆档电影市场能量的关键。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上一篇:

柳岩被曝与地产富商秘密结婚 预计下半年举办婚礼

下一篇:

和李小璐频繁会面引争议,贾乃亮回应 只是见一见该见的人
标签:女排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