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小成本+文化品质
《团圆》柏林擒获“银熊”,是中国电影今年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首次收获,也是陕西电影人得到的又一次肯定。而王全安再次获奖,也成为陕西电影突围的新样本——“陕西电影没资格拼大,但我们可以用有文化品质的小成本电影成就我们的未来。”
引领趣味陕编关注现实打造艺术精品
征战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国的电影剧本频频获奖。2008年《左右》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春风沉醉的晚上》曾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如今《团圆》拿到了“最佳编剧银熊奖”。为什么频频是剧本获奖?青年导演石磊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让很多导演开始倾心于剧本创作。”
石磊说:“《团圆》为柏林电影节开幕并获奖,在柏林引起极大反响,也是在为国内小片预热。我注意到,包括张扬的《落叶归根》、王小帅的《左右》以及如今的《团圆》,都是现实题材,其故事甚至就来自于报纸的报道。而欧洲的电影观众甚至可以与《左右》、《团圆》共鸣,给我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是‘现实就是最好的艺术精品’。”
无论第六代还是新生代,跟社会都特别接近。第六代导演不走第五代现在的大片模式,而是通过艺术片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类影片都偏向于中低成本。很多现实的东西在里面自然流露,它比大片的生命力更为持久,因此小片子也会引领一些观众的趣味点。“《团圆》获奖,对国内小制作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这类电影最终会被更多观众去接受,时机成熟,很多青年导演也会浮出水面。”石磊说。
陕编很强大多编剧遭遇墙里开花墙外香
《团圆》获得“最佳剧本奖”,让我们不禁回望陕西的编剧群。陕西的优秀编剧很多,比如“国内第一编”之称的芦苇,如《水浒传》、《双旗镇刀客》的编剧杨争光,《没事偷着乐》、《步入辉煌》的编剧孙毅安,都是赫赫有名。评论人张杰说,陕西编剧的特点就像黄土地上的人一样,功力深厚,做事认真,有一种愣娃精神。在创作上很注重艺术品质,善于挖掘人物内心。
陕西编剧虽强,但却很难为陕西电影人所用,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屡屡出现。
上月,致力于投资影视的江苏广电集团就专门到西安向芦苇约剧本。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几个剧本的确很好,已经达成合作意愿。而陕西本土找他的并不是很多。从这方面折射出,陕西的电影配套并没有跟上,比如投资人,电影运作人缺乏。
芦苇说:“电影是在娱乐过程中的精神产物,拼大资本、大题材、大营销,作为西部的地域来讲,我们毫无优势。”《团圆》由王全安自己编剧,成本不到1000万人民币,却在柏林电影节上引起极大反响,并一举夺下“银熊”。现实证明,对于陕西来说,拍精致的小成本电影,也许可以助陕西电影实现突围。
投石问路文化品质或成陕西电影新出路
《团圆》是一部“陕西造”电影,不只导演是陕西人,其幕后推手也是陕西人——是西安影视制片公司王乐。柏林电影节的场刊《综艺》称这是个奇迹。评述中说,这个来自西安的影视公司,几年来只拍摄了《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和《团圆》,却屡屡获奖,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王乐昨日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无论拍摄《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还是《团圆》,中间都很艰苦,甚至面临拍不下去的困难,但我们都挺过来了。我想今天的成功,与我们的执着分不开,做电影,千万不能急功近利。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有很多可开采的资源。陕西电影可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做有文化品质的电影。”
王全安也认为坚持陕西电影文化品质很重要,“我们都深知文化产品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厉害,中国已经日益强大,对世界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我们要做受尊重的民族,就应该在商业形态上再上一个台阶。”他认为,陕西电影只要坚持艺术品质,必将成为一个“世界级”影响的突破口。
据透露,王乐与王全安合作新片仍将继续回归陕西,镜头对准陕西的风土人情。王全安称,不排除会有好莱坞演员加盟的可能。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