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爵士乐迷,奏出广州味道
快讯在广州,爵士乐是备受追捧还是小众娱乐?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也许能看到不同的答案。过去几年,大师名团亮相广州爵士音乐节,从格莱美歌后迪迪·布里姬沃特到温顿·马萨利斯和林肯中心爵士乐团,羊城市民由此接触到不少世界顶级的爵士音乐。今年11月,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广州爵士音乐节亦如期归来,近40位音乐家和新生力量汇聚一堂,部分演出开票不久即宣告售罄……
另一方面,广州本土的爵士乐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又只是靠小众爱好者抱团取暖。中国顶尖爵士厂牌JZ Music创办人任宇清回忆,20世纪90年代,广州就有爵士乐俱乐部;在豆瓣年代,全国最大的爵士听友群也在广深。2015年,任宇清在上海创办的JZ Club首度来到广州,成为本地爵士演出的新大本营。但JZ Club在5年多时间里却经历4度闭店,直到2020年后,在演出寒冬中反倒逆境重生,成功存活下来。
广州本土爵士乐一晃走过20年时光,困境亦有,高光亦有,欣慰的是,在一路伴随其走来的音乐人眼里,广州爵士乐已经“成年”,并开始散发出独特的“广州味道”。
于振海(中)与维度爵士乐团成员。受访者供图
Part 1去哪听?
广州爵士迷20年来换了4个“窝”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爵士乐发源于美国新奥尔良的非裔美国人社区。早在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已传入中国,尤其在上海盛极一时,成为“老上海”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爵士乐真正进入广州人生活的年份要晚很多。20世纪90年代,广州是全国流行乐最发达的地方,在华侨新村、建设六马路附近,分布着众多流行乐演出场所,正是在那一时期,在淘金路一带,广州最早的爵士酒吧也出现了。
在位于琶醍的JZ Club,广州维度爵士乐团团长于振海跟记者聊起了广州的爵士往事。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广州爵士乐爱好者的“窝”换了好几个,于振海是为数不多坚持至今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
Blue Note:2000年初爵士乐手聚集地
据于振海回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那段时间,曾有两个爵士酒吧相继出现,一个叫Take Five,一个叫Blue Note。前者是由两位年轻的爵士乐爱好者开办的,名字取自一首爵士乐四重奏名曲;后者的老板王璁当时是本地著名的爵士女歌手,酒吧名字则是取自爵士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厂牌。
相比后来转型为爵士俱乐部的Take Five,很多人对Blue Note的印象更深刻一些,这一部分也得益于老板王璁的个人魅力。当时王璁既担任主唱,又是乐队的召集者。于振海回忆,“这里几乎就成了爵士乐手聚会的地方。一开始也是没观众,坚持着慢慢就火起来了,因为地方小,每天晚上演出人满为患,观众直接就挤到了我们乐手前面。”
后来,随着Take Five关张,Blue Note在2007年王璁出国留学前易主,就到了本地音乐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喜窝”登场之时了。
喜窝:崔健也来过的广州文艺标杆场地
喜窝位于水荫路一栋大厦内,老板小刀是一名雷鬼音乐爱好者,于振海说,小刀一开始其实是想用这个场地推广雷鬼乐,“结果爵士演火了,雷鬼反而成了‘配角’。”一度喜窝每周要举办四到五场爵士专场,还连续举办过四届“爵士音乐周”。
当然严格说来喜窝不算爵士吧,那时候广州的Live house还不像现在这般百花齐放,2006年至2014年这8年里,喜窝就是本地最著名的Live House和文艺标杆场地,万能青年旅店、新裤子等摇滚乐队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崔健等大牌音乐人都曾光顾此地。可惜到了2014年,喜窝也因店址租约到期而谢幕。
于振海。受访者供图
JZ Club:曾经门庭冷落如今成琶醍打卡地
在2015年,爵士酒吧JZ Club落户广州。与前几个“土生土长”的场地不同,JZ Club源自上海爵士音乐品牌JZ Music,创办人任宇清人称“老任”,是爵士音乐圈里赫赫有名的人物,其创办的“爵士上海音乐节”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
于振海受邀担任了JZ CLUB广州区音乐总监:“老任开这个爵士吧时,我就说你最起码要坚持五年,老任说我做好准备了。毕竟上海爵士观众体量大,从老一辈的人开始就听爵士,乐手、演出也特别多;但在广州,十几年来玩爵士的、听爵士的都在一个地方,多一个可能连乐手都不够了。”
地处琶醍并不热闹的尽头位置,JZ Club刚开的时候,也是门庭冷落。“一开始也想过很多办法,但这里就是没人来。”演出台下,一名爵士乐手对记者回忆,“那会儿经常是台上演出的人比观众还多。”谁也没想到,熬过2020年演出寒冬期,JZ Club不仅活了下来,甚至首度“扭亏为盈”。如今,这里除周一休息外,每晚都有爵士演出。
对于这个“奇怪但不意外”的现象,于振海说,一来可能是大家现在观演热情高涨,琶醍又是游客来广州的网红打卡地,大家渐渐发现了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二来也离不开前几年的坚持。“演出多了,广州爵士乐手的水平也上去了。”于振海说:“广州观众有一批听东西很厉害,如果你演奏水平不够,或者没有自己的音乐个性的,很难在这里登台。”
维度在JZ Club演出。受访者供图
Part 2谁在玩?
从本土乐手“屈指可数”,到“学院派”成中流砥柱
当年曾网上发帖“跨国求乐谱”
在爵士酒吧不断“换窝”的同时,广州的爵士乐手也已经换过一波又一波。于振海1998年来到广州,至今仍活跃于本地爵士舞台上,对此他体验尤为深刻。
广州最早的爵士乐团体,是1998年成立的广州青年爵士乐团,于振海即是其中一员。追溯其成立的历史,于振海介绍,发起人是一个名叫李荣伟的乐手。“李荣伟等人都是羊城管乐团的成员,当时他们去澳洲参加一个管乐节,看到日本还有其他国家的管乐团都在做爵士大乐队,觉得很好听,回来就想也组一个,但是当时广州连爵士乐乐谱都找不到。”
在1998年,会上网的人都还很少,李荣伟在网上发了一个求助帖,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还真有一个美国乐谱商看到了帖子并联系上他,答应免费提供乐谱,条件是乐团每年要录一张演奏卡带。就这样,广州青年爵士乐团很快组建起来,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楼上开始了排练。
当时乐团的成员大多是业余爱好者,“身份很复杂,有外企会长、银行高管、律师等等”。于振海提到,除了排练和演出,乐队最珍贵的回忆之一,是2000年初美国爵士乐巨星温顿·马萨利斯来广州时,在星海音乐学院给他们上了一场大师课,“2019年马萨利斯第二次来广州,我还拿合照给他看,他立马拽着我又照了一张,这一晃快20年了。”
但慢慢地,成员们各自因要打拼事业而相继退出,乐团难逃名存实亡的命运。于振海在2007年又组建了维度爵士乐团,也跟前一个乐团类似,免不了频繁的人员更替。最令他感慨的是,有一年参加珠海北山爵士音乐节,因为时间紧,路上发了一张旧的乐团宣传照给主办方,结果跟当天演出的成员一对比,里面的一半人竟都不在乐团了。
广州JZ Club开业后,维度爵士乐团取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场爵士大乐队现场演出。于振海透露,乐团此前曾签下20场全国演出,只可惜后来全部取消。
彭小波与学生同台演出。星海音乐学院供图
“学院派”是当下演出主力军
提到广州爵士乐发展史,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爵士乐专业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于振海说,在广州青年爵士乐团成立的时代,全广州的爵士乐手可说是屈指可数,而现在“乐手都是以星海毕业生为主,另外加上一些‘海归’,已经成为‘中流砥柱’”。
据星海音乐厅副主任、广州爵士音乐节总监制王冬云观察:“近些年来,很多国内青年音乐家都在了国内外受到良好的教育,有非常扎实的功底、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国际视野。”广州爵士音乐节总策划之一、星海音乐厅副主任杨震也曾谈到,以前在广州,玩爵士乐的还有不少非专业人士,现在仔细一瞧,几乎全是“学院派”了。
谈及这一现象,来自法国的彭小波(Benoit Stasiaczyk)的体会更加深刻。彭小波是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现代器乐系主任,他曾任法国梅斯国立音乐学院爵士系主任,2007年受邀到星海教授爵士乐。据彭小波回忆:“2007年我来广州的时候,爵士氛围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在学校也没有学生学这个。我们开设爵士专业时,第一批就5个学生。”
刚开始,很多学生也是到了学校才第一次接触爵士乐。“学生都说本来觉得爵士乐会比较简单,后来就发现其实很难。爵士听起来感觉确实很自由、放松,但哪怕是即兴表演,背后其实都有很多理论要去学习。”
多年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公众,彭小波一直在致力普及爵士乐的工作。“大部分人看待爵士还是有误会,可能是受到电视广告的影响,觉得爵士乐是跟一杯美酒、一根雪茄等画面联系在一起,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的爵士。爵士跟古典乐有很大的关系,如很多爵士乐名家受到德彪西的影响;古典音乐家也会去研究爵士乐,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等。有部分人都觉得爵士就是流行音乐、氛围音乐,其实爵士音乐也是很有文化的。”
彭小波说,在欧洲,听爵士乐的氛围跟这边也有所不同,比如爵士演出时一般是不允许拍摄、闲聊的,大家专注于欣赏音乐,休息期间才会去买酒、聊天。不过,他也同意欣赏爵士乐没有一定的条条框框,“最大的区别是,在中国,爵士乐的听众大多都是年轻人,这一点让很多国外乐队也感到意外。因为在欧洲,爵士乐观众的平均年龄都比较大了,这也会影响我们演奏家的想法”。
彭小波为2021广州爵士音乐节演出。星海音乐厅供图
Part 3新风潮
爵士风in广州,岭南风味初现
来广州14年,彭小波本人也一直活跃在本地爵士舞台。在今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上,他就作为“Made in Guangzhou”本土单元的代表,带来一场特别的线上演出,携同一众优秀音乐家,演绎了《步步高》《彩云追月》等一系列原创和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爵士乐作品。
彭小波透露,自己其实从2004年第一次来中国起,就有了做中国化爵士乐的想法,“爵士乐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跟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关联。比如美国爵士受到非洲音乐影响,在古巴、在欧洲国家,爵士又跟当地音乐发生关系。所以我一直都在想,爵士在中国,肯定也会跟中国音乐有所联系。”
但融合不是生搬硬凑,彭小波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中国乐器、了解中国文化。2015年,他创作了爵士作品《丝路梦》,以颤音琴、钢琴、贝斯、鼓搭配二胡、高胡、笛、萧等乐器演绎。2016年,他带着星海音乐学院Jazz Orchestra登上星海音乐厅舞台,演绎了爵士大乐队与中国民族乐器的碰撞。
此外,彭小波还创立了星海音乐学院现代乐团,并带领乐团参加“2019年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获得了“中国最佳原创作品奖”“最佳电视表现奖”。他亦告诉学生,“不要觉得爵士就是在模仿别人,学习前人的东西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可以做自己的风格。”
对于广州会否形成自己的爵士风格或流派,彭小波很有信心,“事实上我觉得广州风格已经有所出现,但是还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如果跑得太快,可能不够时间找到我们想要的。”
将广州风土人情融入爵士乐的音符中,做出尝试的不只是彭小波。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王璁,也已成为集编曲、配器、演奏于一体的全才型音乐家。她曾在其个人专场音乐会上,演绎爵士与粤剧《昭君出塞》的跨界,也曾把拉威尔的帕凡舞曲改编后用粤语诗词演唱。王璁提到,她的梦想是“要找到一个我们自己的爵士流派,要创立一个有一席之地并且能够经过检验、站得住脚的流派”。
新岭南四重奏在广州爵士音乐节演出。星海音乐厅供图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副教授林昶也在坚持做岭南风和爵士的融合音乐。林昶创立的“新岭南四重”就是一支很有岭南地区风格的爵士乐队,在他们于2020年发行的专辑《移动的庭院》中,将岭南地区的建筑、民俗等元素抽象化并注入爵士语汇中,颇具实验意味。于振海则透露,由林昶创作、维度爵士乐团演奏的“新岭南”风格原创爵士大乐队专辑《余荫》即将面世。
在于振海看来,广州爵士乐的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广州爵士乐刚开始起步的前十年,原创的东西不多,现在的很多乐手都有原创,有自己想法、风格的东西。有人说上海和北京的爵士风格,可以与‘西海岸爵士乐’(West Coast Jazz)和‘东海岸爵士乐’(East Coast Jazz)类比,但广州却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的爵士乐氛围是自发生长、自然形成的。”
于振海认为,广州是一个开放、多元、历史文化积淀很深的城市。“这里的融合度非常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刚来的时候听不懂广东话,但是我只要一说普通话,一桌的人都回立刻切换到普通话,哪怕他们说得不好。所以我相信广东的音乐也可以把不同的东西都融合进去,在音乐里,我们能看到这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人文状态。”
We Do Jazz Combo Swing & Dance 摇摆舞会。受访者供图
链接:这些广州爵士乐队,你认识吗?
维度爵士乐团
由于振海组建的维度爵士乐团,是岭南第一支大编制的爵士大乐队,其成员多为音乐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成立超过十载,他们已成为一支极具创作改编能力的爵士团队,还能演出极具本土风味的岭南民乐爵士曲目。
聚合反应乐队
2018年底组建的聚合反应是由5位常年活跃在华南地区爵士乐舞台上的职业乐手,联合多地知名艺术家组成。乐队作品以原创音乐为主,从Standard、Funk、Fusion等,风格跨越非常广泛。
新岭南四重奏
新岭南四重奏是由资深作曲家林昶,连同星海音乐学院的3位老师组成的四重奏乐队。“新岭南”是林昶在近几年的音乐创作中发现并命名的一种风格,意在提取岭南建筑结构比例、语言修辞等元素,融汇于即兴结构中。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