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闯关东分析 灾民为何不去富庶的江南
从闯关东分析,灾民为何不去富庶的江南,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蹚古道、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最为著名,尤其是有一段时间伴随着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更是将这一次波澜壮阔的移民潮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批批为了生存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不屈精神。
从闯关东分析
闯关东,即是到到东北地区,明朝为了防御满清铁骑,延山海关修建了长城,因此山海关以东被称为“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自清朝同治年间一直到中华民国期间,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遇自然灾害,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闯关东,整个过程约有3000万人从中原大地出关谋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历史之最。
从闯关东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是否有这种疑问,当时逃难的灾民为何放着江南的富庶之地不去,而是偏偏要去往关东那条件艰苦的苦寒之地呢?
兰陵公子通过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环境,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1、地理环境:东北长期被封禁,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江南地区虽然是富庶之地,号称“鱼米之乡”,但是人口早已达到饱和,虽然南下很方便,但是这些灾民到达南方肯定是不受欢迎、无法生存的,恰如现在欧洲对阿富汗难民的态度一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灾民是可以的,但是数以千万计的灾民涌到江南,影响了江南的正常生活水平,这是政府不会让发生的事情。
从闯关东分析
而东北恰恰相反,由于满清兴起于东北,所以一直将关东视为“龙兴之地”,在清朝前面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为了防止龙气遭到破坏,清政府对关东一直采取“封禁政策”,到了清末的时候,关东地区已经成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丰腴之地。
这里土地优渥,拥有中国最好的良田很土地,还有各种矿产资源,除了解决温饱,还能让灾民发家致富,所以这里的机会远远多于江南地区。
2、气候原因:东北与山东气候相近,容易适应。
气候和生活习性是很大的原因,其实东北人和山东人的生活习性和所处的气候环境是非常相近的,都属于北方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南方地区的阴雨天气、气候闷热难耐,很显然会让逃荒的人难以适应。
从闯关东分析
3、本地人特性:东北人豪爽,乐善好施,易于接纳灾民。
我们之前听过一首歌,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其实这是东北人乐善好施,喜欢助人为乐的豪爽性格最直白的写照。
作为逃荒的人,跑到东北去敲开一家人的门,很容易乞讨到食物,从主观意愿上也更愿意接纳灾民。
从闯关东分析
而在富庶的江南地区,显然难以接受这样一批批满身恶臭的灾民,会拳打脚踢甚至放狗驱赶。所以,正是由于东北本地人的豪爽性格,也让灾民在东北得到了更多的接纳。
4、灾民特性:东北土地肥沃,大山森林,适合逃荒人存活和隐藏。
我们需要考虑,这些灾民是不受待见的,无论走到哪里,政府和民众都会有很多的排斥,尤其是政府,如果去往南方,肯定会遭受到驱赶和遣返。
但是东北不一样,东北山高林密,地广人稀,非常易于隐藏,逃荒逃荒,重在一个逃字,而东北,提供了这样的自然环境。
从闯关东分析
另外,大灾之年出去逃荒的,不可能是当地的有钱人,而是最底层的穷苦人,也就是农民,他们没有其他一技之长,最擅长的便是种地,所以哪里有土地,他们就可以更快速的活下来。
东北有土地,而江南已经没有了。
简单来说就是去东北可以一人分到一张玉米饼,去江南却要一千人分一个米其林蛋糕,作为灾民你会怎么选?
5、语言因素:东北话与山东话类似,便于沟通。
和我们现在不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普通话,所以沟通交流也是影响生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闯关东分析
东北话和山东话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在日常的沟通中完全不影响交流,但是南方的话相比来说就会更难理解,比如上海话、广东话等等,没有一定的基础,还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无法沟通,又谈何生存呢?
从闯关东分析
以上就是兰陵公子分析的为什么灾民选择闯关东的原因。
其实无论怎么说,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去闯荡,本身这种选择就需要莫大的勇气,在恶劣自然环境面前,中国人没有屈服,用拼劲和闯劲,闯出了另一番天地。
最后,借用电视剧《闯关东》里面的一句话来结尾:“闯关东咱靠的就是这个闯劲,你现在这个闯劲没了,到哪都好不了。”
以上就是“从闯关东分析,灾民为何不去富庶的江南”相关内容,新鲜事天天有,娱乐瓜吃不完,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娱乐信息。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