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 这八个月的等待,值得
2020年堪称风云诡谲的一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让本来平静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这也导致电影界强地震,春节档佳片上映戛然而止,影院迎来了无限期关闭。
过了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终于第一部春节档佳片要重新上映,这就是由陈可辛执导的《夺冠》,而《夺冠》的上映可谓一波三折。
首先,影片的上映时间一变再变。
经历过“春节档”定档、提档、撤档的一系列骚操作,如今又选择定档“国庆档”后再度提档,这周《夺冠》终于摘下了神秘的面纱。
其次,影片经历临时换名事件。
这场风波可以简单概括如下:为增加戏剧效果,影片塑造人物形象时拍摄了一些搞笑桥段。
然而这引起原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指导的不满,一纸诉状告到排协,要求撤掉关于自己的全部戏份。
可是影片已经箭在弦上,排协在两方斡旋,于是《中国女排》改名为《夺冠》,删除部分片段,全片没有出现陈忠和的名字,不过大家都懂得彭昱畅与黄渤在影片里饰演的是谁。
即便是一波三折,野兽君还是第一时间带着爸妈走进影院,因为中国女排永远是国内体育金字招牌。
野兽君从小经历各类热血漫画的洗礼,虽然年纪不小,但内心还是埋藏着一颗少年心。
女排精神的主题完全契合了我“努力才能强大,信念战胜一切”的最初中二少年魂。
《夺冠》也没有让我失望,褪去过去风格正派、气氛严肃的命题大作文类型电影的外衣,只有被感动到热血沸腾,叹女排精神的不易。
虽然影片还有不足之处,但想到国内能拍出一部如此热血、燃爆、还夹杂感动的体育电影,完全值回票价。
更可贵的是,影片借助运动本身,去展现中国人近几十年来思想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剧情上,《夺冠》选择中国女排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作为突破口,在两个阶段分别选取两场比赛作为对比。
一个是1981年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击败日本,开启五连贯先河;二是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大逆转战胜巴西,重启辉煌之时。
用两个时代不同的胜利与拼搏故事,来诠释: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70年代末,国内刚刚脱离浩劫的阴霾,在这百废待兴之时,中国体育事业也在悄悄复苏。
几年的苦练终于换来成果,中国女排首先横空出世,终于在第三届世界杯上以全胜战绩挑翻东道主日本,收获队史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放到今天,很难想象当时万人空巷观看比赛的景象是如何壮观。
只是因为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抬起过头了。
正值改革开放,国门刚刚打开,放眼望世界,才发现自己如此落后,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哪能甘于人后,虽然经济上积贫积弱,但总要在精神上产生些刺激。
把体育赛场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一丝夸张,那时候的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为祖国拼的是“命”。
那时候女排没有经济基础支撑,训练条件简陋,更谈不上科学的训练方法,想要获胜唯一法宝就是无休止的训练,比别人更刻苦、更努力,留更过的汗与泪,去追赶其他方面的缺失。
当年女排强调拼搏与奋进的精神契合时代主流思想,全中国每个人都在奋力追赶世界,所以中国女排才能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偶像与学习榜样。
此后女排姑娘勇获四个冠军,完成“五连冠”霸业,给国人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也将主攻手郎平“铁榔头”的外号推向了巅峰。
新千年后,中国女排处在短暂的低潮期,成绩不稳定,国际排名一直下降。于是,郎平以教练的身份重新回归中国女排,而导演陈可辛借助对郎指导的描画,诠释出新女排精神的含义。
如今的国人各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已经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胜负,就连中国足球也只是调侃的对象,很少人会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国外生活多年的郎平,借鉴国外很多先进经验,用她的新方式,来重塑女排。
郎平明白过去唯冠军论对运动的影响,运动员并不仅仅是为国争光的机器,更基本的是要成为在赛场享受运动带来快感的人。
“女排精神”的与时俱进,在侧面证明了中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
例如,凭借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等体育行业显著功绩,在体育竞技类电影的清单里,好莱坞电影总先拔头筹,占据半壁江山,催人泪下、励志奋进的经典数不胜数。
野兽君最后也希望,我们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潜移默化地入选体育竞技类电影的必看清单,那时候国人对体育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见解,中国体育才是最强的。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