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外壳》 曾影响无数中国观众,30多年后看依旧过瘾
好电影就是这样,无论过去多长时间,每次看的新鲜感就和最初一样,经典永远是经典。
比如最近就无意间翻出了这部我曾经压箱底的片儿——
《全金属外壳》
这部经典的战争佳作影响了无数中国观众,如今上映已过去30年,就算这么多年过后再次回味,依旧过瘾,震撼人心。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它。
“全金属外壳”是一种子弹的名称,铅弹外包裹了一层铜制外壳,能帮助子弹更顺利地进入枪膛,以获取更快的连发速度。
用杀人工具命名电影,可见其讽刺意味。
越南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影片最大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用充满戏剧性和黑色幽默的形式,揭开了这块伤疤。
刚一开场,导演就为观众来了一段“剃头蒙太奇”。
伴随着悠扬的西部乡村音乐《你好,越南》,发型的改变标志着绝对服从的第一步。
接着——哈德曼教官登场了。
我敢说他一定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教官。
训斥、羞辱、殴打新兵蛋子,每一句台词都刷新了你对英语脏话的认知。
各种政治不正确一直贯穿电影始末,让你哭笑不得。
但正是这种真实,能让你从开场就就以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视角去反思战争。
教官这个角色由李·厄米饰演,他曾在同样描写越战的《现代启示录》中客串过。
导演库布里克评价李·厄米——他实在太能骂了。
为达到影片的最佳效果,库布里克不惜暂停五个月的拍摄时间等待李·厄米在医院中恢复(厄米曾在一起车祸中受伤)。
等待的时间永远比拍摄长,库布里克就是有这种魄力!
除了哈德曼教官之外,还有一个角色想必所有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印象深刻——新兵派尔。
因为贪吃体胖行动笨拙,他屡屡遭到教官和战友的侮辱。
这样的事情,就算放到当今的军营里也并不算新鲜。
逐渐地,你再也看不到他脸上憨厚的笑容,换来的是一脸杀手的表情。
在一个晚上,厕所里,派尔用枪杀死了自己的教官。
这是一场关于权威和自我意识的较量——
一个功勋卓著的上校,唯有死亡才能让他放下权力;
一个怯懦的新兵,唯有杀人才能获得“做人”的权利。
对做“人”的渴望最终击溃了活下去的愿望。
影片看到这儿,不少朋友已经领略了所谓“新兵训练营”,是如何将寻常老百姓打造成杀人如麻的工具。
在这里,士兵们被教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步枪只是工具,唯有凶狠的心才能杀人。”
全片中,枪开了无数次,射杀了无数人,唯有三枪久久萦绕在观众心头——
新兵派尔杀掉教官、自杀、主角“小丑”帮助越南小女孩解脱。
尤其是越南小女孩被枪击中的镜头,也让导演库布里克的意图昭然若揭——
人类自身就是工具,被创造者赋予了创造和毁灭自己乃至世界的能力。
当然,《全金属外壳》也有所有战争片最必要的元素——
战争场面。
库布里克认为,直接有力的视觉效果更有助于观众去感受战争的美与丑、善与恶。
战场上的善与恶。都只不过是生存现状下必须作出的选择。
所以当我们看到满嘴脏话,甚至拿着枪射击妇孺的美国大兵时,我们几乎不会对杀戮者感到痛恨,反而多了一丝同情。
因为,真正恶的只有战争本身。
只有死于战场的人,才能看见罪恶的终结。
所以,一部好的战争片并非都是场面有多宏大,或是时时刻刻把所谓的“人性”挂在嘴边,
而是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和对个体意识的扭曲做了一次总结,最终则把审判权留给观众。
影片结尾,主角“小丑”的独白非常发人深思——
“我很庆幸自己仍活在世上,安然无恙。我曾出生入死、险象环生,但现在我仍然活着,并且不再害怕。”
失去了恐惧,才是最大的恐惧。
没有胜利者,没有光荣者,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