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privilege”小网文来看看事件始末原因
这是和那个清华附中国际班的热搜一起的,源于前几天讨论教育资源不均衡,有人说身为北上广的就应当在说教育资源不均衡时保持适当的沉默,之后一个博主说:既然说到privilege,那我就来说一下我高傲在哪儿,然后ta讲述了她一个可以直升清华的双国籍妹妹,在纠结要不要放弃这个机会去参加高考读中戏的事。最后结尾说,在特权环境我学会了善良,这引来了网友群嘲,在我看来,这和当年“我爸是李刚”的梗是差不多的意思
一个英文单词浓缩了社会撕裂的现状,你怎么看?以下是原文:既然提到privilege,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妹妹是我参加夏令营认识的女生,清华附中国际班的学生。如果你硬要说privilege,那她算一个。毕竟像清华附这种国际班不是你有钱就能上的,首先必须是双国籍。妹妹可以直升清华,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有一次我拉她和我高中的好朋友去玩剧本杀,结束吃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在黑夜的慛使下,妹妹略带愁容的和我们讨论她未来的事。因为妹妹不想直升清华,想去考央戏,但这样就必须高考,但他们国际班的目的因为本身就不走高考这条路,所以会很困难,同时因为国籍的原因她会受到一定的照顾,她怕别人因为这一点讨厌她。说到这块,网上那群人肯定已经翻白眼,说什么不要凡尔赛了,你有privilege就要懂得闭嘴,因为沉默是美德。但我的朋友没有这样,我们鼓励了妹妹敢于追梦的勇气,分析了去清华的利弊,探讨如果要高考需要如何改变学习的方法。我还打趣她说不高考多爽啊,直接去清华以后我就靠你了。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在我看来,拥有所谓特权的教育对我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我考上了更好的大学,不是收获了更好的人生。而是我可以更加柔和的去看待事物,去接待事物,我们把身边的人当作人,而不是当成竞争者,比较者。在所谓“我们”这群人里,我们在有特权的环境学会了善良。而网上那群人,你以为他们只是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对不公平的叫嚣,他们的字里行间里永永远远都浸透着嫉妒这两个字。真的让我恶心。
大家对“privilege ”小网文怎么看?
近日,一篇“privilege ”小网文引发争议,这篇网文的作者是微博用户“空白a-”,前两天她还发过一段《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的视频。如果说上个视频是隐喻的话,那这篇小网文,明显就是挑事了。新华社对此评论称,这不就是又一篇文字功底差劲一些的“咪蒙”式网文嘛。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真人叙事”,通过贩卖丧文化、贩卖毒鸡汤、贩卖焦虑感、贩卖扭曲三观等等获得关注。作者到底是不是学生?还是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其“醉翁之意”在通过吸睛导入流量,进而获得商业利益?还是更深层次,利用“自造”“假设”“组装”的“社会矛盾”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大家觉得,这篇小网文只是单纯的凡尔赛?还是刻意制造社会矛盾?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