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亮剑3》导演发文怼观众 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亮剑3》导演发文怼观众 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查看:570 / 更新:2022-10-08 09:20

最近,一部名字叫《亮剑之雷霆战将》的电视剧,吸引了网友们的眼球。

乍一看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李幼斌又要回来演李团长了。

结果没想到,这部以“亮剑3”为噱头的电视剧,居然是什么“抗战偶像剧”?让一众小鲜肉演员进抗日的战场演主角?


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抗日偶像剧”这种说法,结果一看内容,那更是天雷滚滚,槽点多到吐不过来。

战场上,八路居然可以人手一挺轻机枪,平推日军的战神团,枪支弹药碾压日本鬼子。

在后方,指战员们是清一色的“发胶头”,咖啡和雪茄不离手,穿着全新的军服,住着欧式别墅。


搞得网友们现在都在拿老亮剑的台词吐槽这个雷剧:

“我这么给你说吧。我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部队发型很乱,部队头发很油,最重要的是缺少发胶。

啫喱水全团不到十瓶,焗油一瓶都没有!发胶还是老牌发蜡,就这样,两个人还分不到一瓶发胶!

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

旅长说,要发胶没有,要命一条。你李云龙看我脑袋值多少发胶,就砍了去换发胶。

就这么着,一年之后,新一团什么都有了,沙贝龙、SYOSS、海飞丝、啫喱水,手里的家伙好,咱腰杆子就硬!没有这些,我敢跟坂田联队硬碰硬的拼发型?做梦去吧!”


还有什么八路女护士穿着裙子去前线救死扶伤,战火纷飞之下依然妆容精致。


什么独立团团部设在欧式别墅里。


主角作为人民军队的指战员,还在大街上给小姑娘抛媚眼,要多油腻有多油腻。


因为剧中人物形象和剧情过于雷人,不少网友三观尽碎,直呼“好家伙”!


连官媒都下场批评,不过意见有所分歧,《解放军报》就说这剧还不错:



(解放军报却称其为“眼前一亮的精品战争剧” )

没想到,全网点名批评之后,11月16日,《雷霆蘸酱》的剧组还拿出历史照片跟网友理论,觉得自己没问题:



他们说,抗战时期本来就是年轻人居多;抗战时期确实有女兵穿裙子;民国时期确实有很多雪茄;休战的时候衣服干净点,抽雪茄有何不可?

我觉得《雷霆蘸酱》的剧组主创至今也没有明白他们为什么“挨骂”。

剧组给了这么多照片,无非就是想说:历史上“可能出现剧中的人物形象”。你们要耗子尾汁,好好反思,是不是你们大众的认知过于局限,胸怀过于狭隘。

八路军的女护士不是那样妆容精致的,是这样朴素干练的:


八路军的指挥部也从来没什么欧式别墅,多数时候是土房:


更不用说发胶了,战士上战场还涂这个玩意儿会有什么后果一张图就可以说清楚:


有的网友晒出了一张“亮剑退化史”诉出心中苦闷:2020年的剧为什么反而比2005年更差了呢?如今的中国人是不是拍不出像样的战争剧了?


其实不是,不久前,在央视开播了一个“迷你”战争剧——13集抗美援朝题材剧《战火熔炉》。


虽然从名字到宣发海报同样散发着“神剧”的气息。这部影视剧的有趣之处在于,走向了的另一个极端:电视收视率和人气都不高,可是网友口碑炸裂。


甚至有网友评价,这部剧从创作手法上是完全对标2001年经典美剧《兄弟连》。

我去看了看,有一些瑕疵,但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

《战火熔炉》主要以志愿军某部2营4连为主要描写对象。以4连入朝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战斗经历为主线,期间经历了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血战,解放平壤等多次著名战役。

从一个连队的视角,展现整场战争,这种创作手法确实与《兄弟连》十分类似。


从服化道上说,这部剧里抗美援朝时期的装备得到了不错的还原。

这可以说是优秀战争片的“门槛”。

剧情开始于志愿军秘密入朝,在入朝初期志愿军使用的是“万国牌”:东北兵工厂的国产装备、缴获的日械、从蒋匪军里淘换的美械都有。


(机枪手使用的是日本的歪把子)

4连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主要负责侦查、渗透、包抄的任务。所以他们配备了部分自动火器。这点在片中被还原得恰到好处。


在剧情推进到第二次战役之后,4连和历史上一样,开始统一更换苏械。



(军需官明说了4连全连的火力配置,还有3挺重机枪和3门迫击炮基本符合历史)

影片还多次出现了4连在穿插过程中遭遇美军装甲力量的桥段。片中美军使用的M26潘兴坦克、M4A3E8谢尔曼坦克以及M3半履带运兵车都被一一还原。


剧组的这些坦克,也并不是找国产的59式坦克“扮演”的,而是花功夫重新制作的1:1机械模型,甚至还原了部分坦克特有的机械结构。


除此之外装备这些“大件”之外,剧中的小细节也做得可以,很多角色能找到历史原型:

比如剧中有个桥段,是4连抓了一名“俘虏”,他声称自己是来自美联社的一名随军摄影记者。


历史上,在志愿军入朝不久确实抓了一名美联社摄影记者,叫弗兰克·诺尔。和影片中的形象类似,这位摄影记者在战时用照片记录了志愿军和美军战俘的日常生活。为志愿军打破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舆论做出了贡献。


还有一段,是男主角靠谈判劝降了美军一整个黑人连。这个黑人连在历史上也有原型。


第二次战役初期,第39军116师347团2营4连在执行掩护任务时,俘虏了美25师24团C连。这个连是唯一全建制向志愿军投降的美军连。


解放平壤的时候,朝鲜人民军第一军派了一位联络员崔大尉。正在志愿军连长发愁如何跟对方交流的时候,联络员张口就是东北话,因为朝鲜人民军确实有一部分之前是在东北和日本人战斗的。


老崔说给独六师钟政委当过警卫员,所以能整几句东北话,那这位钟政委估计指的应该是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六师政委钟辉将军。


剧中并未交代4连的具体番号,但我们能通过片中的小细节反推出他们所属的部队。



(开赴东北边境之前,场景是广西南宁火车站)

考虑到当时40军在解放海南岛,所以住归广西军区管辖的只有39军。4连很可能是39军的一支部队。

在4连到达长津湖接手九兵团的阵地时,九兵团的战士身着军装与4连不同,清一色夏装和大檐帽《亮剑3》导演发文怼观众


因为长津湖战斗时,只有九兵团穿着50式军服,由于物资有限,九兵团没有第一时间换冬装。所以就出现了九兵团战士戴夏帽,十三兵团的援军穿棉衣的情况,这个细节说明剧组是下了功夫的。


除了相对严谨的考据之外,《战火熔炉》另一个优秀的点在于,他的剧情基本能做到自洽,没有硬伤。

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编剧因为缺乏军事常识,所以剧中角色的行为往往完全脱离历史和现实的事。


中外编剧都会犯类似的错误,毫无军事常识的编剧,要么掺进了太多的婆婆妈妈、儿女情长,要么角色就像开了挂一样变身“龙傲天”花式虐敌。

《战火熔炉》的叙事十分“粗暴硬核”。整个剧情毫不拖沓,常常是一场战斗接着另一场战斗,交代前情提要往往是在战斗间隙插入一些“闪回”,让小段的文戏撑起任务形象。


这样硬核的叙事很直接,但也有坏处,就是对于不了解当年历史的观众来说,容易看懵,不知道具体是哪场战役。

然后是人物塑造,《战火熔炉》塑造了一个极富特点的主角,通过他个人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回答志愿军“为何而战”这个问题。

这个主角叫赵和,他的形象十分有趣,是4连里唯一的“异类”。


因为赵和之前是国民党的坦克兵。

1942年,他作为中国远征军被派往印度,曾和美国协作抗日。

正因为有这段经历,所以赵和会说英文,对美军充满敬畏。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的日子让他通晓美军的主力装备和战斗风格。


解放战争末期,赵和驾驶的坦克被4连包围,赵和弹尽粮绝被俘。在4连战士心里,赵和是个拒不投降的“铁杆反动派”。


但不到1年,因为形势的发展,赵和就和1排长陈天放,从死敌变成了战友。

新仇旧怨这么多,两人哪可能尿到一个壶里?

但很快,现实就改造了赵和的思想。

刚刚入朝不久,赵和第一次和战友集体行动,只是遵照常识配合行动,竟然阴差阳错端掉了美军王牌第一骑兵师的一个营级别指挥部。



在此之前,赵和内心深信美军强大不可战胜,但这意料之外的战果,动摇了赵和对于美军强大的认知,他问那个被俘虏的美国记者:

你们到底怎么了?在德国投降之后,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击败你们。

美国记者的回答很巧妙:

你的辫子呢?我来这之前还以为你们中国人都留着辫子。


在第二次战役时,4连穿插到敌军后方,发现了敌方正在后撤的坦克部队。

连长马上组织召开“诸葛亮会”,所有党员和班排长集体出主意,赵和作为连通讯员也列席参会。


连长大概分析了局势:他判断主力部队会在短时间内收缩包围圈,4连应该中断侦察任务,尽力阻击美军后撤,等待大部队收缩包围圈。

参会人员基本都同意了连长的意见。开始聊起如何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困住美国坦克。

赵和在一边人都听傻了,你们这帮人是不是疯了?上面没下命令就自发打阻击?就这几十个人还敢跟装甲部队打?这不是白白送死吗?


赵和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可是这群“土老帽”战友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好像有什么东西是大家都懂,只有他不知道的。


如同连长的预言一样,大部队的攻势真的来了,志愿军就层层阻击,最后赵和用缴获的巴祖卡打掉了美国人的坦克。

这场战斗让赵和明白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大,但战争最重要的因素永远是人, 志愿军极高的基层能动性,是赵和前所未见的,无论是蒋匪军还是美军,都不曾有这样的基层指挥官。

他不得不承认,这支“土到掉渣”的部队有着世界顶尖的优秀制度和指导思想,哪怕装备上有差距,也能战胜比他们强大的多的敌人。


之后,部队进了平壤城,看见古城被美军炸成焦土,朝鲜老百姓受尽了战争摧残,赵和终于想明白了,他们和强大美军作战到底是为了什么。

赵和慢慢成长了起来,开始主动肩负起责任,为4连这个战斗集体贡献力量。


补充上来的新兵缺乏训练和指挥,赵和就当班长,把自己对于美军战术的理解倾囊相授;

长津湖战役,一直最关照自己的2排长牺牲了,赵和就成了排长。

面对悬殊的装备差距,他活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为4连争取到了最后的胜利,就像2排长当初一样。

到了这一步,这个曾经战友眼里的“反动派”,终于成长成了人民军队的一份子。

就如同片名《战火熔炉》说的那样,战争就像是一个熔炉,融化了一个“铁杆反动派”的内心,把他铸造成了钢一样坚强的战士。

片中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是4连唯一的女战士雨三湾。


前期的宣发海报,这个样貌极度符合大多数现代人审美的女性出现在战争片里,让我下意识觉得——这怕不是又一个神剧吧?


这部剧怎么处理这个角色的呢?

雨三湾生于1927年8月1日,2个月后,被遗弃的她在一个雨天被一群红军战士在三湾村捡到并收养,故得名雨三湾。


(南昌起义出生,在三湾改变了命运,雨三湾的身世极富象征意义)

收养他的一个班8个红军战士,就此成了他的八个爸爸。

他们有的牺牲在大渡河、有的抗日时期跳崖殉国、有的牺牲在上海的地下一线、有的牺牲在解放的前夕。

到最后,只剩下排行第八的爸爸,也就是4连所在军的政治部主任。

按职级算,雨三湾在机关是正营级待遇,比连长官大。可是她愿意留在一线作战部队身先士卒,打仗比不比男兵差。


她性格要强,连长、前夫、养父都劝他到会后方,机关、文工团都能安排。男人们都傲慢地觉得,她是赌气要强。


雨三湾静静地说了一段话:

我们面对的是美军,是武器火力最强大的军队。他们不认得我们是谁,他们从来不认为该知道我们是谁。所以我们来这里,所以有这么多人把血洒在这。

敌人才不会管你是男是女,这仗打不赢,全中国的同胞都要遭灾。

这个角色的存在,有一种传承的意思在——雨三湾的几个养父牺牲在了打倒旧社会的革命道路上,现在她继承了他们的精神,接下了这一棒,去打这场至关重要的立国之战,开创一个新世界。


但这部剧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首先就是剪辑的问题,前几集体现得最为明显。

我给许多朋友安利了这部剧,然而他们大多数根本没撑过第一集。《战火熔炉》前几集的配音和剪辑水平欠佳,而且因为叙事方式的问题,不了解抗美援朝故事的人会搞不清楚这是哪场战役,很容易出戏。

其次是后期的水准下来了,有点虎头蛇尾。

对于抗美援朝的进程没有时间概念的朋友,有时候甚至根本搞不清楚时间地点,更不要说理清楚故事线了。


但是瑕不掩瑜,这部剧在逻辑自洽的同时,又表达出了我们人民军队“为何而战,为何能胜”的本质问题,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今年大伙儿等着看抗美援朝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总算是给大家留了点念想——原来艺术圈的人也不都是某大导那个水平,年轻一代还是有能拍好志愿军故事的人。

《战火熔炉》算是一个起点,现下有一些瑕疵,但以后总会越拍越好,尤其是有朝气的年轻一代成为创作主力之后。

我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也一定能拍一部战争片里的“流浪地球”,一举终结中国战争片领域里的“烂片神话”。

上一篇:

《燕云台》 既是古偶爱情,何必依附历史

下一篇:

《光语者》深圳开启超前点映!有一个地方 人们在等待太阳……
标签:志愿军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