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学霸人设翻车遭群嘲 做人最忌讳的,是太有优越感
01
前段时间,《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期播完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王骁和颜值情商双高的李晋晔,获得了最多关注。
可没想得到,被最多人看好的学霸王骁,在第二期节目就翻车,被嘲上了热搜。
原因在于,王骁的言行实在过于“凡尔赛”。
正式开始实习后,王骁就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行走的斯坦福”。
斯坦福水杯、斯坦福T恤,甚至连工牌链、手机壳都换成了斯坦福周边。
撒贝宁看了也忍不住调侃:“把我北京大学的杯子拿来一下”。
暗戳戳的炫耀斯坦福,让人看了有些不适。
因为从他的简历上看,王骁的本科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是北师大法学硕士,而在斯坦福的学习时间,其实只有10个月。
更引人争议的是,王骁多次强调自己“对国内法律不熟”。
可事实是,他在国内学习法律的时间远比国外长,甚至早就通过了国内法考。
在国外的学习时间,就是研二的澳大利亚交流,及斯坦福的10个月。
再加上,他说话又喜欢中英文夹杂,和同事交流时,也是无时无刻都自带一种浓浓的名校精英优越感。
比如,提到实习,王骁说“我之前没在律所实习过,我都是在国际组织实习”;
提到各自的兴趣爱好,王骁说:“我对海比较感兴趣,喜欢去海岛旅游,去过牙买加、夏威夷、瓦努阿图...”
同事忍不住感慨:“竟然还有人把这当爱好,你的爱好是我们的梦想。”
这样的王骁,让杨天真都忍不住吐槽:
“大家又不是看不出来,你何必呢?如果周围人都不是傻子的话,还是和大家言行一致比较好。”
的确如此。王骁的优秀有目共睹,名校毕业也值得骄傲。可一个人应该展现的自信,而不是优越感。
自信和优越感的最大区别,大概就是陈铭曾说的:
自信,是我觉得我很好;优越感,是我觉得我比你好。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太有优越感。
任何人,一旦开始过度的秀优越,都只会招致反感和厌恶。
02
最近,博主@蒙淇淇77以一己之力,让“凡尔赛文学”又火了一把。
各种“低调”的炫耀,让人看得尴尬症都要犯了。
可说到底,这位博主只是在自己的微博自嗨,虽然略显无聊,却也无可厚非。
现实生活中,更多人秀优越的同时,还恨不得把别人贬入尘埃。
今年8月,作家匪我思存在自己的店铺,销售几款零食点心。
其中包括158元4个的凤梨酥;268元4个的月饼;礼盒套装385元......
月饼上架后,有网友发现网上同款定制月饼不到100元,质疑她月饼卖这么贵是在割粉丝韭菜。
谁知,类似评价激怒了匪我思存,她立刻连发几条微博回应。
“200多一盒的月饼,就算我卖一万盒也才200万。我写文卖版权都多少钱了?
姐姐我捐给武汉疫情期间的钱就不止这个数,对,有得是钱,气死你们这群没见过钱的井底蛙。”
有人表示。既然你不图钱为什么不直接送?
匪我思存很快搞了个抽奖,共抽两个人,一个送月饼,一个送蛋黄酥。
然后还要再发一条微博,鄙视那些“买不起”月饼的人。
简单翻译一下,“我有钱,我吃得起两百多的月饼;嫌月饼贵的人,趁早提高收入,开阔眼界去吧。”
一边想赚钱,舍不得免费送;一边又想炫耀自己有钱,不屑赚这个“小钱”,还要顺带把网友贬低一方,典型的又当又立。
这不是匪我思存第一次卖弄优越感,早在去年她就卖过一次高价零食。
同样被人质疑价格虚高,而她的回应几乎如出一辙。
“我们做零食的三个人,都是有钱人”;
“我吃的面粉,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区区一万块,是够买机票,还是够住酒店?”
把她的回应整体翻译一下就是:“我们都这么有钱了,才不屑于靠卖点心赚钱呢!”
话里话外的炫富,四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匪我思存把所有质疑她东西贵的人,都说成“黑子”,都是在酸她有钱。
却没想过,也许人家只是在合理考虑“值不值”的问题。
当一个人内心装满优越感,外界所有的异议,在她眼里都是嫉妒。
想起作家亦舒曾说:“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是啊,真正昂贵的人生,何需优越感装饰?
04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写实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
也就是说,自卑和优越,往往会同时出现。那些越喜欢秀优越的人,内心往往越自卑。
相反,那些内心真正自信的人,从来不会刻意炫耀。
作者牛皮明明,分享过陈丹青的一个故事。
陈丹青住的上海弄堂里,有一位白面书生,是静安区一所民办小学的老师。
他身着兰布中山装,相貌清正,玉树临风,常斯斯文文站在弄堂口,又正派又礼貌。
虽然整天和小孩打交道,但他一年到头都像个君子,很有教养。
有一次,陈丹青看到他对一位调皮透顶冲出队伍的小男孩说:
“听见吗?回来!你给我回来好不好?”
而那孩子理都不理他。
后来,那位先生读到一本陈丹青的书,给他写了几句评语,让人转告陈丹青。
直到这时,陈丹青才知道先生居然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孙子。
联想生活中,多少人认识一个小人物,或者和哪个名人沾亲带故,就恨不得昭告全天下。
“我爸是...”、“我和某某是朋友...”,各种贴标签式的身份,都成为傲慢的资本。
很多公众人物的微博认证,其实很有意思。
你会发现,那些越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网红,就越是在意身份。
短短的一行认证,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身份,所有的作品都贴上。
相反,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知名度的人,认证往往就是一个身份,几个字。
卡耐基曾说:“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避免刺伤别人和树敌。”
深以为然。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是低调而内敛的。
04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的自尊成长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
依赖型自尊是指,主要依赖他人肯定、表扬和比较产生自尊,也就是条件自尊。
比如,考试成绩出来,如果比别人低就会自卑;如果比别人高,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优越感。
第二阶段:独立型自尊
独立型自尊指,即不依赖他人看法,基于自我比较产生的自尊。
比如,一个人很清楚自己学习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尽管别人对此有很多看法,这个人也会参考,但他的最终评价主要依靠自我内心标尺。
第三阶段:无条件自尊
拥有无条件自尊,个体处于很稳定状态,既不依靠他人看法,也不依靠自我评判,因为没有这种必要。不需要任何内部和外部条件,就能维持自尊。
生活中,那些喜欢炫耀优越的人,通常都是处在第一阶段。
他们利用外界的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自尊,短期内也许看不出好坏。
但就像那句话所说,任何试图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行为背后,其实都可能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通过比较来获得快乐,是无法长久的。
与其把喜怒哀乐丢给别人掌控,不如早日建立自身的评价体系,戒掉优越感,学会低调。
最后,想分享仓央嘉措的几句话: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
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优秀的人更懂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自己。”
和你共勉。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