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 万千气象,寻常百姓
《大宅门》这样的剧很多年不再有。曾几何时,我们的电视剧是这样具有野心,而又没有野心。《大宅门》的手笔极大,然而落墨却极实在,一卷千秋家国梦,枝枝蔓蔓全出自寻常百姓家。比起后来的历史剧、严肃剧、谍战剧……我更喜欢《大宅门》,因为它是家是族,却有史无诗——那是我理解的中国人的不那么遥远的过去。它令我觉得亲。
文|叶三
大国市民剧
所谓正剧及市民剧的概念大概要追溯到两百多年前。18世纪,狄德罗写了《私生子》,提出市民剧,主张打破悲喜剧的界限,建立一种运用日常语言、表现市民家庭生活的严肃喜剧。那时候,距离电视机的发明,还有漫长的一百多年。
1958年6月1日,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开播,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
2001年,国剧《大宅门》以最高17.74%、平均15.01%的收视率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新高。那个时候,国产电视剧已有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经了八十年代的经典迭出(《敌营十八年》、《上海滩》、《红楼梦》、《西游记》)和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渴望》、《我爱我家》)。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其现实主义的形式,《大宅门》都是承上启下的一部杰作。
有趣的是,《大宅门》的编剧兼导演郭宝昌,写这个故事也写了四十年。郭宝昌幼时被卖到同仁堂,在那里生活了26年。他从1959年开始写作《大宅门》,手稿先后被毁三次——感觉全世界都在跟这故事过不去。2000年,历经磨难的《大宅门》开机拍摄。这部剧以老字号同仁堂的家族故事为蓝本,时间自光绪六年跨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大多数情节来自郭宝昌养父的口述,是一部有着30%虚构的文艺作品。
归根到底,电影是造梦的,而电视剧以浓缩的方式将生活展现给我们,从而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市民剧的动人之处便在于它的世俗与普遍,那些大历史中的传奇、传奇中的悲欢离我们是那么近,近到只需要体会,而不需要想象。《大宅门》便是如此。
二十年前的大女主
《大宅门》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仰仗人物塑造,其中的女性形象尤为鲜活生动。这剧开播的时候还没有大女主剧的说法,可按现在的标准,《大宅门》的前半部分毫无疑问是大女主剧。
故事始于光绪六年(1880年),当时,斯琴高娃饰演的白文氏只是个大家族中的二少奶奶。当家老太爷白荫堂刚正不阿,道德感极强,将家族名誉看得至高无上。老太爷的一辈子,是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男主外女主内的一辈子。可就在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驾崩,慈禧一宫独裁,是女人治天下的时代。世道变了。这是大背景。
白家家传老字号百草堂行医又卖药,在京城根基深厚,作为太医出入宫闱和官宦人家多年,然而仍属于商人阶级,官职不过四品顶戴,是宅门而非府门。老太爷宁折不弯的性格,直接导致白家在与詹王府的争斗中落败,又卷入后宫之争,成了无谓的牺牲品,祖传的百草堂被查封,第一继承人大爷白颖园被判斩监候,大奶奶上吊而亡。
老太爷白荫堂好似《权力的游戏》中的奈德史塔克,一个悲剧英雄,他的叙事任务便是告诉观众,那套非黑即白的古典主义道德观行不通了。慈禧一句话,白家分分钟覆灭。所以我说《大宅门》是部市民剧。小市民敌不过翻云覆雨手,只能在时代浪涛中翻滚。
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便是在这个危难时刻当上了当家媳妇。在白家的小社会里也是女人治天下,这是呼应。
二奶奶精明强干,目光远大,能忍,敢赌,手腕圆滑,目的性强,也并不避讳利用自己的女性特质。与詹王府斡旋,她先笼络詹王爷的母亲老福晋;拿回宫廷供奉,她不惜工本地奉承常太监;甚至在摘匾那场戏中,她背地里部署好战略,具体实施时,则挺着怀孕的大肚子冲锋,迅速占据舆论优势,缩在屋里不敢探头的男人们只好抱怨:我见了老娘儿们说不出话!
这些都是很女性的思路和策略。
但与之后风行的大女主剧不同,《大宅门》中的二奶奶不沾一点儿玛丽苏气。白家上下的男丁对二奶奶全部有敬有畏,连一直跟她捣乱的混账白三爷也得翘起大拇指说一声二奶奶是女人中的这个。敬畏的是其谋略胸怀,与情爱无涉。虽然二爷白颖轩内秀软弱,不堪大用,然而当着人,二爷坦承我就是没本事,实际上就给自己媳妇背了书;而回房关上门,他仍是她的丈夫,给她依靠和安慰。二爷白颖轩与二奶奶是互补的,算得上一对恩爱夫妻。
二奶奶坐稳了当家媳妇的位置,起决定性的事件,是她擅自挪用祖先堂的银子贿赂常公公被三爷告到白老太爷面前,通族上下几百双眼睛盯着,白老太爷轻轻一句二奶奶必有其理由带过。对于白文氏的才干,他是彻底信任的,所以在认清形势之后,他毫不犹豫扶白文氏上位。那一幕,好似禅让,英雄惜英雄,肝胆相照,是很动人的。二爷是二奶奶的爱侣,老太爷则是白文氏的知己。
二奶奶苦心孤诣经营十余年,最终又靠慈禧一句话,复兴了白家。其中的讽刺意味自不必说。
白文氏是剧中最丰满的女性形象,包括其与杨九红恶斗一世的狭隘和溺爱孙辈的昏聩,都真实可信。最可贵的是,《大宅门》并没有简单地将她塑造成一个花木兰,一个必须靠男性特质武装出去打世界的女人。白文氏是非常女性的。如果说白荫堂是个名誉至上的老派英雄,白文氏则像个政治家,时也,运也,命也,恰好有了用武之地。
除了二奶奶,《大宅门》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一生坎坷的姑奶奶,未婚生子的大格格,痴爱万筱菊的大小姐,不肯认母的白佳莉……而《大宅门》里与二奶奶最相像的女性,其实是跟她斗了一辈子的杨九红。杨九红是个低版本的白文氏,可以当做白文氏的复线来看。她是《大宅门》中最具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徒有才干,但并无用武之地,她的一生是与二奶奶抢夺白景琦的一生——将命运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最终只得被命运吞噬。
二奶奶去世时,凄苦的姑奶奶雅萍和贤惠的儿媳黄春直接在送葬路上去世,这二位恰好是剧中最为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死如殉葬,但并不及杨九红的不死更为震撼。杨九红最终堕为一名沉溺鸦片的妒妇。而杨九红之后最出彩的女性形象香秀,也不过是丫头上位太太,成为白景琦的陪衬物。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大宅门》绝非一部爽剧,它的精神主旨可以说是反女权的。白文氏以一种丰沛的母性守护着的大宅门实质上吞噬了更多的女性。白文氏之前无白文氏,白文氏之后更无白文氏。白文氏只是风云际会恰好有了舞台的勇敢女人,直到剧终,她仍是一位没有自己姓名的白文氏。这是女性自身格局所限,也是时势使然。所以,将《大宅门》中的大女主简单归纳为对男权体系的颠覆,我是不能够同意的。《大宅门》中的女权,非常复杂,也非常接近现实,因此,也更为可叹可惜。
白景琦之奇
开局第一集,日后叱咤风云的活土匪白景琦出生,这是个不会哭的怪婴,白家老号的第十代传人。一个《百年孤独》式的开头,极写意的隐喻。
白景琦初成年,便因私娶了仇家之女黄春被母亲驱出家门,自主创业。那时候是清末,接下来便是辛亥革命、民国、北伐、抗日……一系列的巨变就在眼前。皇权倒台,靠老佛爷一句话复兴家业的事情再也不可能有了。社会秩序重新洗牌,所谓乱世。
作为《大宅门》的核心人物,如果说他母亲白文氏是个改良者,白景琦便是个极富叛逆精神的革命者。
二奶奶白文氏当家的时代,是要体面,要老礼儿,要仁义的时代。但在乱世,太讲理,底线太高,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时俱进的白景琦能成为第三代中的领军人物,因为他比他的母亲二奶奶更彻底,更为目标和利益驱使。
白景琦自小顽劣,无人能管,最终由季宗布收服,教导成人——张丰毅所饰的季宗布相当于《权力的游戏》中的贾昆,一名奇侠。白景琦身上的英雄气概来自于这名授业恩师。这是他的立人之本。
爷爷白荫堂的刚正不阿隔代遗传到了白景琦这里,成了混不吝的土匪气,他手段狠辣,恣意妄为,不留余地。一泡屎当了两千银子收购二十八坊,开了黑七泷胶庄,这是二奶奶想都想不到的流氓招数。当年英明神武的二奶奶碰到无赖韩荣发,束手无策,而白景琦回家当晚就将他浸了尿桶。白景琦敢杀人,敢蹲大狱,能扒了贪污的管家的裤子,也能向武贝勒下跪叫岳父。
白景琦一辈子混不吝,但对他妈,是一辈子又敬又怕又要反抗。父亲的一生襟抱未曾开成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结,集中体现在他的情爱关系中,他的历次男女关系都是对母亲的挑战,一旦占了上风,则立刻失去兴趣。这种循环,最终使得杨九红成了最悲惨的牺牲品。实际上,白景琦一辈子最宠爱的女人不是他任何一房妻妾,而是他妹子白玉婷(原型是郭宝昌的十二姑,万筱菊的原型则是梅兰芳)。白玉婷痴恋万筱菊一生,求亲未果,最后嫁给一张照片,从始至终,白景琦是最懂她最支持她的人。白景琦对女人的精神性的审美,全部集中在白玉婷身上。
白景琦接棒当家,百草堂红火一时,然而前有军阀后有日本侵略者,白景琦之子白敬业又是个纯败家子儿,内外交困,白家大宅门岌岌可危。二奶奶拿出多年积蓄暂解危机,而后溘然长逝,完结大女主的一生。这情节,确实与《红楼梦》暗合。怪不得有人评论说《大宅门》的后半截是民国版《红楼梦》,如果是,也是八十回之后的红楼,礼乐崩坏中的挣扎。
讲到人物塑造,白景琦是《大宅门》中最富层次感的男性形象,也是现实主义国剧中比较少见的枭雄人物。这个人物不完美,但真实、深刻,同时饱含生活气息(原型是郭宝昌的养父乐镜宇先生)。《大宅门》的最后一集,与故事开头呼应,白家再次面临灭顶,此次碾碎白家的,不是一个一手遮天的女人,而是大时代的巨轮。白景琦的最后一幕是给自己立遗嘱——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岳飞解围牛头山,而高宠战死。贯穿《大宅门》始终的京剧《挑滑车》是一出悲剧。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小家影射大国,自幼爱扮高宠的白景琦有多桀骜不驯,结局就有多苍凉。
中国人的史与诗
拍摄《大宅门》的当时,多位名演员及导演曾前往捧场客串,其中包括雷恪生、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何群、姜文……姜文那场戏是他自己导的,直接给导成了一出小品。
《大宅门》的最后一集由李雪健客串,其大概剧情为,汉奸逼迫白景琦出任日伪药行商会会长,危难关头,白三爷白颖宇挺身而出,假装同意出任伪会长。在会长任命典礼上,李雪健饰演的于八爷当众对白三爷冷嘲热讽。白三爷则一边大烟膏子就酒,一边怒斥日本鬼子和汉奸,最终毒发殉国。而后白景琦召集全族人开会,立下遗嘱,族中如有与日本鬼子同通一气者,人人可诛之。
至此,《大宅门》第一部全剧终。
整部《大宅门》话剧感最强的便是最后一集,基本由大段大段的独白构成,李雪健、陈宝国和刘佩琦三位好演员大飙演技,十分过瘾。其中最突兀的情节安排,便是让混账一生的白三爷以死升华,其实,这正是典型正剧的结尾:具有道德的目的,但是不能因此进行道德说教,而是以情动人 (狄德罗) 。
这情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情。《大宅门》中屡次出现一大家子人聚在大桌前吃饭的场面,那就是文眼。像《教父》中的桌下握枪,或者《权力的游戏》中被儿子射死在厕所里的泰温,是绝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市民剧中的。我们中国人一家人最紧要就係齐齐整整,围桌吃饭。此中情怀,深思令人无奈,也令人泪下。
现在看来,《大宅门》并不完美。郭宝昌自己评价这部剧拍得粗糙,剧情之中断点也不少(如白家大爷白颖园那条线),后半部的情节拖沓尤其被人诟病。张爱玲说她读《红楼梦》后四十回,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不是因为贾家败了,而是作者笔力不足。我看《大宅门》最后的十几集,也是这感觉,相比前15集的紧凑跌宕,后十几集确实显得松散,太多的家长里短,太多的儿女情长。然而原因却相反,不是编剧导演功力不足,而是时候到了,白家不可挽回地即将没落。但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它特别中国,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天真。全剧在白景琦的遗嘱演讲中戛然而止,这是绝对的留白,此后的事情就是苦涩的《四世同堂》了,任何略知中国近代史的观众都可推演得出。
我看《大宅门》很晚,远在2006年风靡全国的《乡村爱情》和《奋斗》之后。最近,我又看了一遍,一点儿也没觉得它过时。好的文艺作品是具有时代感,又不会被时代困住的。
而今的电视剧/网剧与20年前相比,又是一番新气象了。《大宅门》这样的剧很多年不再有。我经常怀念,偶尔怨恨。曾几何时,我们的电视剧是这样具有野心,而又没有野心。《大宅门》的手笔极大,然而落墨却极实在,一卷千秋家国梦,枝枝蔓蔓全出自寻常百姓家。比起后来的历史剧、严肃剧、谍战剧……我更喜欢《大宅门》,因为它是家是族,却有史无诗——那是我理解的中国人的不那么遥远的过去。它令我觉得亲。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