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是不是智商税事件始末
可能会存在医院针对病人开出的改善皮肤的产品,不过这些年所谓的药妆碰上“网红产品”这个标签,很多产品身价就翻倍,成为了一种智商税。其实这些产品本来并不贵,但是就是网红主播的推广,让这些产品一下就买到脱销,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而产品的药效相比这高昂的价格就是智商税,毕竟有可能药店几块钱的产品就比它好。如果真的有特别严重的皮肤问题,建议还是去医院皮肤科好好看更划得来。[大笑]
讲真,很多看到过我的人都会问我用过什么护肤品什么的。但实事求是的说,从小到大,我是最烦的就是往脸上涂这涂那的。除了深秋季节和冬季怕皮肤干燥脱皮,涂点大宝sod蜜之外,真的很少用任何护肤品的。两三瓶大宝,差不多一个冬季,全家人一起用完了,到了第二年开春了,增加了雨水量,皮肤不干燥了就不用了。春夏季从来都不用任何护肤品,每天保持冷水洗脸,不管春夏秋冬如是。夏季阳光热辣的时候,偶尔出去之前会心血来潮抹一点防晒霜,一般也很少去抹这些感觉粘糊糊的玩意儿,感觉超不爽,品牌再好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一个样,都是说的好听。在我的眼里,这些不管是不是品牌的护肤品,都没有以内养外药食同源的食材更好,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的食物不香吗?还有就是保持好心态,才是保持最美的美容方案。所以,哪怕我现在已近知天命,走出去人家都不信我的真实年龄,都说我最多不超过四十岁[哭笑]
烟酰胺、玻色因、视黄醇、水杨酸……就算你不是护肤研究专家,应该也在日常聊天或社交网络上见到过这些“专业名词”。如今的年轻人研究护肤品,不仅关注品牌、价格,还在意它们都有哪些成分、分别有什么功能。互联网上,人们将这些关注成分、主要以成分为标准来判断产品功效的人称为“成分党”。在豆瓣上就有诸多小组:“我爱化妆品”、“化妆品成分&有机生活”、“成分控消费者联盟”……组员们致力于研究分析各种护肤品的成分,不交智商税、科学护肤。但另一边,随着“成分党”的火热,功能护肤品的广告也遍地开花:各种成分、理念、功效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分析了一系列数据,试图探讨,所谓的“成分优先”“成分党”,到底有多少是营销出来的理念?我们为护肤品成分花掉的钱,最终流向了哪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个女生如果自己的外在形象都不在乎了,那还应该在乎什么呢!所以不管是不是智商税作为一个爱美之人都会拒绝不了变美的诱惑,而各大药妆品牌也是抓消费者的心理,把功能性护肤品区分出来,让消费者买单。至于功效,只能够说是因人而异了。但这并不妨碍爱美之人趋之若鹜.
“经常去角质对皮肤好”“水杨酸给你第二张脸”“敏感肌必备温和好物”“烟酰胺打造无瑕婴儿肌”......以上这些话术,出现在电商平台的店铺首页,出现在主播们的直播间,更出现在社交平台的种草攻略。一入护肤深似海,从此变成吃土人。从肤质判断到“成分优先”,从早C晚A到“有效刷酸”,女孩们在护肤这条路上愈挫愈勇,一往无前。明明无数次告诉自己,冲动剁手,但看着自己蜡黄的肤色,想到小红书上光彩照人的仙女,只能哀叹一句:“花呗,对不起,下次一定还清!”在双十一前后短短三天内,各大电商平台的功效护肤产品销量均突破十亿元,全年护肤品销量预计超百亿,但这些护肤品的原料成本却不及收入的10%。这一巨大利润最终流进了谁的口袋?根据万得统计的所有护肤品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利润分配情况,我们得知每当消费者为护肤支付100元时,有50元流向了渠道商(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或主播、KOL),25元则进入了品牌商的口袋(如欧莱雅、贝泰妮)。其中,仅有8元是产品原料及包装费用,2元是生产成本。而且,性价比随着护肤产品的档次提高而递减。产品越贵,品牌与营销在价格中的占比就越高。
烟酰胺、玻色因、视黄醇、水杨酸,这些是什么我真没听说过。只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皮肤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好的成分也是化工厂出来的产品。身边有不少朋友在护肤的路上乐此不彼,还口口声声说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但我依然是秋冬季节皮肤干燥了抹点雪花膏就行了。
可能会存在医院针对病人开出的改善皮肤的产品,不过这些年所谓的药妆碰上“网红产品”这个标签,很多产品身价就翻倍,成为了一种智商税。其实这些产品本来并不贵,但是就是网红主播的推广,让这些产品一下就买到脱销,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而产品的药效相比这高昂的价格就是智商税,毕竟有可能药店几块钱的产品就比它好。如果真的有特别严重的皮肤问题,建议还是去医院皮肤科好好看更划得来。[大笑]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