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 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某瓣评分高达9.0!
给出四、五星评分的观众占比高达90%!
其中五星占比接近60%!
这就是某艺迷雾剧场最新悬疑剧《沉默的真相》目前所获得的“观众缘”。
似乎很轻松就取得了无数导演梦寐以求的非凡成果。
沉默的真相
作为一名观众,就光是冲着这样的“观众缘”,我也要打开《沉默的真相》看一看。
人嘛,总是生活在群体之间,不能太与主流格格不入了。
很快,我就看罢了第一集,感觉——
良好。
基本符合原著……在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该剧的原著小说《长夜难明》,我在多年以前曾看过,虽然剧情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个人认为,这是紫金陈目前写的最好的小说——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良好是良好,可又总觉得哪里差那么一丁点儿味道。
就好比吃新手做的菜,虽然在工序上、色相上,都看不出什么问题,可就是吃起来的感觉,总比熟手差一点儿。
沉默的真相
为了准确的形容出这种难以捉摸的感觉,看看它到底是哪里差了点儿味道,于是我又连着看了三集。
终于,我后知后觉的找到了答案:拍的没劲,悬疑感太弱了。
我们都知道,悬疑推理类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它务必利用巨大的悬念牢牢的抓住读者或者观众,不断的牵着读者或者观众的鼻子走才行,这是该类型作品的第一要务。
《沉默的真相》,第一集确实把一个巨大的悬念抛给了观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这也是第一集精彩的原因所在。
但是呢,从第二集开始,它却忽然拐入了一种平铺直叙式的“邪路”。
主要是大量的回忆式的讲述,想以此来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故事由此开始分为三条线,一条是2013年廖凡破案的线,一条是2003年江阳为冤案奔波的线,一条是2000年前后侯贵平被冤枉的线。
沉默的真相
三线并进,这正是原著小说《长夜难明》里的写作路数。
《沉默的真相》确实是契合着原著拍的。
可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手法只适合小说,而不适合电视剧——仅限于连环短制的悬疑剧。
读者在看小说的时候,可以自行脑补各种场面,这样一来,就丰富了作者叙述的内容,只要写的精彩,就算铺述的再多也没事。
可是悬疑剧就不一样了,观众是没法自行脑补各种场面的,必须靠着一个个的悬念来引诱着前进才行,一旦弱化了悬疑感,必将失去吸引力。
在《沉默的真相》中,大量的叙述江阳和侯贵平的往事,镜头不断的在过去与现在中切换,无疑是在不断的弱化悬疑感,最终使得观众有种“食之无味”的感觉。
沉默的真相
除此之外,演员的表现也过于平平无奇,不能给人身处悬疑剧中的感觉。
就比如廖凡这位影帝吧,处处板着一张脸,给人一种假装在思考的错觉。
里面的一群警察,全部都像工具人似的,没一个能让人把他们和剧中的案件结合起来,只是机械的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着。
特意安排了一个女记者,可是到目前为止,完全看不出她的作用是什么。
谭卓和江阳女友也只是起到了回忆的作用……
前四集,就是这么的索然无味。
沉默的真相
叫我说,该剧应该把营造强烈的悬疑感放在首要位置,时时使观众处于满腹疑惑而又亟待解谜的环境之中。
所以,要适当删改那些会弱化悬疑感的内容。
如果我是编剧,我就把主体放在廖凡破案这件事上,然后把江阳和侯贵平的事情,切割分化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非常小的块儿,一点儿也不啰嗦),均匀的撒到整体的剧情中,既不使它集中占用过多的篇幅,又能让观众明白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一来,悬疑感就不会被弱化,观众们也会有兴致跟着往下看。
廖凡
《沉默的真相》这种拍摄手法,放在五年前,还算可以。
但如今人们早就对这种手法不感冒了。
如今的观众们,更多的是追求悬疑感、速度感和紧张感。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不了解新生代观众们的需求,自然就拍不出叫座的作品。
沉默的真相
至于某瓣上为该剧的疯狂叫好,我个人认为,可能是观众们对于这样一部题材的剧集,竟然能够过审,而给予的鼓励吧。
也就是说,是相关部门平日里的“压抑”,导致观众在某种程度上对该类题材的作品起了“好评反弹”。
中规中矩的一部剧吧。
很像是曹阿瞒口中的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