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李海鹰 能否再掀起广东的流行音乐新浪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我曾经是最好的鼓手,从音乐茶座到歌厅到体育馆,那时的新光大歌厅、扑通一百是广州最好的歌厅……来自广州太平洋大乐队,就是票房的保障。”
在最新音乐剧《青春剧团》中,李海鹰唱响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流行音乐的辉煌。
是啊,中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第一家现代音乐茶座、第一家影音公司、第一个音乐排行榜、第一个歌手签约制度,全都是广东广州首创。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国推进,广东的先行地优势消失,北京作为后起之秀迅速吸引了大批音乐人,李海鹰、李春波、毕晓世、张全复等人纷纷北上,广东流行音乐发展逐渐式微。
作为广东流行音乐辉煌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李海鹰认为广州依旧有实力成为全国流行音乐的中心,风口就是音乐剧。“海鹰归来,青春启动”,这次李海鹰能否再掀广东流行音乐新浪潮?
“等我写出最好的音乐,我就死了”
“我们今天不谈过去,再辉煌也没多大意思,聊聊流行音乐的未来吧。”黑白细条纹T恤,深色裤子,李海鹰甩了甩手上的水,顺带捋了捋刘海,笑着跟我说今天的主题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好汉不提当年勇,古人的话总是有几分道理。
在很多音乐人躺在功劳簿上,唱成名曲唱到吐的时候,李海鹰抛下流行音乐大师的光环……53岁的他像个小学生一样,每天学习十个钟闯进交响乐的殿堂,最终创立了个人交响乐品牌“鹰交响”。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作品很重要,也不觉得当一个作曲家有什么了不起,音乐,只是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喜欢做的事情。”
同时,李海鹰强调,音乐于他而言不是一个工种,更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一种人类神圣的创作。“我一直有一种迷信,等我把最好的作品写出来,我就死了。”
李海鹰 受访者供图
在这种信念下,今年66岁的李海鹰带着一群星海音乐学院大学生推出了新的作品——音乐剧《青春剧团》,“音乐剧的时代来了。”
作为广东流行音乐辉煌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李海鹰认为广州音乐是有潮流的,而属于广州的浪潮已经过去了,再拼命想复苏也是枉然。流行音乐的生命不在过去,而在于不断创新。
《青春剧团》海报 受访者供图
在李海鹰看来,广东流行音乐有四个浪潮:
第一个浪潮以萧友梅为代表。他是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
第二个浪潮以马思聪、冼星海为代表。《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人,现在依旧是经典艺术品;
第三个浪潮以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人为代表。他们融合了古曲、粤剧以及西洋音乐,创作了不少经典作品,《旱天雷》《步步高》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第四个浪潮就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其影响力辐射全国。
广州曾屡创第一,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潮流
1989年,《弯弯的月亮》诞生了,这首跟我同龄的单曲在我刚接触单放机的时候,磁带里面就有它;到了2020年,杨钰莹的《我不想说》可能还是很多中年人的KTV必点歌曲。在这个网络神曲活不过几个月的时代,很难想象,一首歌可以传唱几代人。
《弯弯的月亮》专辑封面 图自网络
刘欢、田震、毛宁、杨钰莹、韩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人唱的不仅仅是李海鹰的歌,而是广东流行音乐的辉煌历史。
中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第一家现代音乐茶座、第一家影音公司、第一个音乐排行榜、第一个歌手签约制度,全都是广州首创。
广州第一家营业性音乐茶座 图自网络
李海鹰说八九十年代的广州,一块招牌掉下来砸中十个人,其中九个都是搞音乐的,当年的广州是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美食之都”。
现如今,广州一块招牌掉下来砸中十个人,恐怕九个都是吃货,还有一个是五条人。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作为先行地,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港台、西方的流行音乐如潮水般涌了进来,当北方还在讨论《甜蜜蜜》是否是“靡靡之音”的时候,广州的流行音乐市场已经悄然铺开……太平洋,新时代,中唱,白天鹅四大唱片公司堪称中国流行音乐里的“四大天王”。
由李海鹰作曲的《我不想说》 图自网络
太平洋唱片 图自网络
“说实话,现在广东流行音乐在全国的位置不太理想,别说跟北京上海比了,可能还不如成都……”在李海鹰看来,属于广东流行音乐的浪潮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音乐人“南雁北飞”,从中心到边缘
90年代初,广州吸引了很多南下的歌手,比如杨钰莹、李春波、毛宁、林依轮、陈明、甘苹等纷纷来到广州。
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当年在广州的音乐人,李海鹰、李春波、毕晓世、李广平、张全复、捞仔、浮克……,基本都迁移到了北京,这次大迁徙被称为“南雁北飞”。
由李海鹰作曲的《我不想说》 图自网络
“后来全面开放了,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优势在90年代以后逐渐消失,北京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所以很多音乐人北上。”
李海鹰还分析了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他认为,广东历来山高皇帝远,是优势也是劣势,可以自由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正统文化在这里的根基也很浅。
“就像文学,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中原、西北地区就比较繁荣,在广东还是弱了点。”
此外,流行音乐的制作、走红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磁带、唱片已成为古董,封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很多流行歌曲不再是通过影视剧红遍大江南北,而是靠各种综艺节目。
音乐人李广平认为,广东的电视节目既没有CCTV的强大吸引力,也没有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等在选秀节目方面的创意和成就。
“每年的选秀节目也罢新创节目也罢,很难有广东的原创歌曲的声音,这是最让我迷惑的。为什么我们广东就做不出哪怕一档影响全国的音乐类节目?”
“流行音乐的下一个风口是音乐剧”
聊到当下音乐现场,李海鹰明显热情更高。近几年,剧场艺术在北京、上海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就北京来说,话剧的市场在3、4年前就开始猛增。就整个国内市场来说也是,忽然间所有的剧都翻了一倍,整个市场的振兴就开始了。
“北京的话剧小剧场非常多,还有些喜剧类的,我都忘了他们的名字了,几十块钱一张票进去看,反正演得贼拼命,要逗你笑是吧?还把凤姐、芙蓉姐姐也拉进去,各种各样的、能卖票的不能卖票的都有,在北京各种小型戏剧是非常繁荣的。”
上海引进一部比较出名的音乐剧《猫》,能演上十几场,在很多剧场票价并不便宜的情况下,愿意为之买单的人不在少数。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更多作品的产出。
音乐剧《猫》 图自网络
“流行音乐的下一个风口就是音乐剧。”李海鹰称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其实有近20年了,粗略估计中国起码出了有1000部音乐剧。
“我之前做的音乐剧《未来组合》拿了文华奖之后也没搞了,主要是我觉得音乐剧的时代还没来,虽然当时演了500场,但不是真正市场上的演出。现在不一样了,在我看来,音乐剧的时代来了。”
在李海鹰看来,中国的经济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四大湾区之中已经是名列前茅,将来可能会走得更快。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提高,比如高级的、国际性的艺术形式。
有人觉得音乐剧太高冷大众欣赏不了,但李海鹰认为受众的审美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人类本身都有一种追求高级东西的原始性,问题是你这个东西能不能吸引他?“我从来没有觉得公众的欣赏水平低于创作人的,如果说你的东西没有被公众接受的话,就是因为你的作品写得不好。”
【访谈】
羊城晚报:当下,广州流行音乐在国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李海鹰:说实话,位置不太理想。跟上海比的话,广州是中国第三大演出市场,电影票房广东也是第三,但是出品最少,广东基本没有出品。
电视制作也是,广州现在原创输出也很少,比如《亮剑》,整个制作团队都是北京的。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尤其是广东现在经济一直是全国第一名。
有的人可能觉得是不是政府的扶持不够,在我看来艺术创作绝不可能是由政府来规划的,因为艺术是规划不出来的,你得靠自己发展。
就像当年的八九十年代,广东流行音乐是由广东省文化厅安排的吗?可能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不是?但是他们支持。上世纪90年代初就是广州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国的流行音乐研讨会,让大家讨论怎么让流行音乐发展得更好。
政府可以滞后地支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自由活动,你得激活民间的活力。
羊城晚报:既然广东有市场,也有政府的扶持,为什么这几年流行音乐还没有发展起来?
李海鹰:对,市场也不差,但是他的制作不行,然后广东人的想象力也需要突破,可能也没有以前的胆子了,之前咱们是出了名的胆大妄为。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国都不开放就开放在广东,福建当然也开了但没有搞起来。广东走了很多全国之先,一定要吃头啖汤,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羊城晚报:广东有可能再次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吗?
李海鹰: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广东有这个实力,不管是经济实力、人才储备还是政策支持,广东都不缺。
广东对音乐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像我这次的《青春剧团》,广州市委宣传部来开新闻发布会,广州大剧院也支持我们,不收场租、票房对分,对我非常信任。
广东是有音乐人才的,有很多年轻人以音乐为职业的,就像我在《青春剧团》中塑造的音乐小狂人,这个故事讲的就是2020年的广东的年轻音乐家,他跟冼星海那一辈音乐人一样地疯狂,最后突破重重困难成功了。
像今年夏天最热的音乐人,不就是广东陆丰的五条人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松子
审签 | 吴瑕
实习生 | 罗雍源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